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194项成果获2018年度省科技奖
近七成授奖项目与“十强”产业密切相关,山东省级财政科技投入步入百亿时代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4月4日在济南召开,194项成果和1位专家获得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人,省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4项,省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13项,省科技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
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2018年度授奖项目中,涌现出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授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3项,为近年来授予自然科学奖最多的一年。其中,山东大学陈子江教授完成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发病机制研究”项目,首次发现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1个遗传易感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疾病遗传风险预测模型。该研究打破了在已知候选基因内寻找致病元素的传统PCOS研究套路,从基因组角度出发,让人们重新认识了PCOS的发病机制;部分成果通过临床转化,将治愈更多不孕症患者。
科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2018年度,省科技奖励重点支持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授奖项目中与“十强”产业密切相关的共计131项,占全部项目的67.18%。其中,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主任杨美红带领团队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应用跨区域异构资源融合服务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构建了可以面向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进行分布式资源调度并提供云服务的融合服务平台,为海洋、遥感、电磁仿真、工业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技术支撑,在推动E级超算研制与落地、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海洋强国、一带一路、传统产业升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经略海洋,创新先行。2018年度海洋领域授奖项目12项,较上年度增加50%,项目涉及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为经略海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撑。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院士。吴立新在深海大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所带领的团队成为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主持承担多个国家深海重大研究项目以及基金委海洋领域首个重大仪器专项,对推动我国深海大洋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得到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2018年度以农业、林业、养殖业为代表的传统特色产业项目共计授奖22项,较上年度增加2项,其中一等奖授奖项目达到7项之多。在持续保持农业技术创新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成果涵盖了作物遗传育种、农艺、园艺、农业工程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提升了我省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省农科院万书波研究员带领团队完成的“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明确了花生非生物逆境胁迫机理,探明了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发现了花生茎部节间对优化群体质量的关键作用,以单粒精播技术为核心,建立了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突破了制约花生单产的瓶颈,为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提供了科技支撑。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亿元,集中支持自主创新。这意味着山东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开始步入百亿时代。就在几天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确认山东今年省级财政安排12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是上年的3.7倍。(通讯员 马文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5名山东籍牺牲消防员家属抵达西昌雨过西昌,青山如黛。4月3日下午,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5名山东籍消防员的家属全部赶至西昌,接他们的孩子回家[详细]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2018年度省科技最高奖授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吴立新院士[详细]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齐鲁最美警察”发布仪式今晚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关志鸥,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孙立成出席发布仪式。[详细]
办事群众在政务服务网上录入信息,相关工作人员预审通过后,再录入到专网(专线)进行审批。“二次录入”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详细]
“双证”即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山东实行“双证制”管理就是将鲜鸡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规范生产、市场行为,实现食用农产品“来有影、去有踪”,确保产销链条清晰、各环节主体责任明确。[详细]
120亿元,不是一笔小钱。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幅度减税减费引发财政收入减少,保障民生、三大攻坚战和“六稳工作”支出需求巨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山东首次拿出这么大一笔“真金白银”,值吗?值不值,关键看120亿元“烧”在哪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