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第一镇”的二次创业

2019-04-01 07:25: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李剑桥

“养虾第一镇”的二次创业

荒碱地上的博兴县乔庄镇,一只虾带活一个产业,而今发力科技研发

编者按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靠真干、苦干、实干。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高质量发展看山东”栏目,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蹲点调研,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地反映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典型经验,以鼓舞全省上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昂扬斗志,助推各行各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敬请关注。

沿黄河大堤东行,过打渔张引黄闸,还没到乔庄镇,就看到路两边全是方方正正的虾塘,一个接一个,一片连一片,蔚为壮观。

一只虾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一只虾让荒碱地变成“黄金池”,一只虾让几万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一只虾让乔庄镇从产业空白到“养虾第一镇”。

年产量2800万斤,产值达6.2亿元……春回大地,行走在滨州博兴县最北部的这个乡镇虾塘间,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山东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正进行高质量发展的“二次创业”。

“光景好的时候,一年纯收入100余万元”

3月26日,记者和乔庄镇水产办主任程玉华来到了乔庄镇鲍王村。这是乔庄镇最早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村子之一。记者和程玉华走进了鲍王村养殖户徐云占的家。

徐云占正在给虾池消毒。

“现在主要是选苗准备工作,一般到四月底五月初就可以放苗了。”徐云占说道。徐云占是乔庄镇最早一批养虾人,如今他拥有一处占地10亩多的虾苗场和120亩虾塘。

原本,徐云占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土里刨食,收入寥寥,是养虾改变了一切。

发展至今,他的虾苗场一年可供苗2亿尾,虾塘产量也达每亩600多公斤,光景好的时候,一年纯收入100余万元。

几句寒暄后,徐云占聊起了自己养虾的故事:“我们这里靠黄河,大片土地盐碱,但有水。2001年,我了解到养殖南美白对虾效益不错,就和村里七八个人商量着挖池子养虾,那时候了解到的技术少,养殖密度也低,虾苗、饲料等也没得选,试养一年以后,没想到效果很不错。就这样,周边村的村民也跟着养了起来。”

“不用出门,在池塘边就把虾卖光了!”乔庄镇黄家村养殖户黄金明说,每到收虾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拉虾货车停在养殖户的虾塘边,水里、岸上相互配合,一筐筐大虾称重、计数,装到运输车上。

“这时候是我们虾农最高兴的时候。”黄金明说。

没出几年,问题来了

好效益,激发了周围农民养虾的热情。靠对虾养殖,乔庄镇虾农在盐碱地上实现了脱贫致富。

但没出几年,问题来了。

长期连续养虾,过量的饲料、虾排泄物以及各种分解物质污染了虾塘的土壤,塘底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淤泥。这些淤泥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滋生病菌,导致对虾发病。

“另外,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低劣的虾苗和饲料等,害苦了不少虾农。”程玉华说道。

问题反映上去,博兴县马上组织了技术培训班,很受养殖户欢迎。

“2018年以来,我们加强南美白对虾育苗场的技术指导和市场监管,通过邀请省市水产养殖专家授课及组织虾苗场开展产品推销会等方式,培训养殖户9000余人次。”程玉华介绍。

养殖户们也越来越“能”,从过去一年养一季到现在一年养两季,效益翻番。

经过发展,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年产值从零到6.2亿元,全镇发展起虾苗淡化企业29家,年供苗能力18亿尾,水产养殖合作社15家,饲料经营业户60家,冷冻存储企业1家,一条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的产业链逐步形成。

“二次创业摆到了桌面上”

“虾是好虾,但大头让人家赚去了,我们的虾拉到青岛,价格涨了好几倍。”有的养殖户抱怨。

乔庄镇镇长舒德明说,作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乔庄镇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量占到全省25%以上,但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养殖品种单一、缺少龙头企业等问题。“二次创业摆到了桌面上。”

“省里出台‘十强’产业支持政策,更增强了我们打造品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市县都给了我们很多真金白银的支持。”舒德明笑着说。

如今,经过县、镇多方努力,一个总投资3亿元,集鱼虾养殖、特种水产饲料加工、养殖生物制剂、水产品安全检测、科技养殖培训、冷链销售为一体的山东美高美综合现代渔业园区落户乔庄镇。

3月29日,记者来到美高美园区。

在饲料车间,公司董事长高峰带着记者参观:看,这里建设了4条高档水产饲料生产线,引进全套瑞士布勒生产设备,选用优质的发酵及生物型原料。

园区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院校在产品研发、养殖技术攻关上开展合作,共建特色水产苗种研发中心。

记者跟随高峰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加州鲈鱼育苗车间。“加州鲈鱼抗病力比较强,成活率比较高。引进这个新品种后,计划做反季节培育,实现错峰养殖。”高峰说。

园区将建设鲈鱼育苗车间8个,占地1.6万平方米,可向当地提供3000万尾优质鲈鱼鱼苗及其他特种水产物种。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美高美园区项目不断拉长产业链,真正把‘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的品牌打出去,以对虾为突破口,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舒德明信心满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