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赫洋
董训华抬抬手,王润泽就将吸管递到母亲嘴边。
母亲患上罕见的重病,父亲视力残疾无法照料,邹城市大束镇东寨村14岁少年王润泽,每天守在母亲身边,白天,他为母亲端水喂药,清理褥疮;夜里,他就坐在病房的椅子上睡觉,每隔两小时,就要起来观察母亲的身体状态……为了筹集治疗款,他上街去卖多肉植物,用自己的劳动养活父母,给母亲治病。
14岁生日刚过,王润泽许了个愿:希望病重的母亲能赶快好起来,自己可以继续完成学业,将来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挣钱养家。
日夜守护母亲
独自撑起一个家
“妈妈每天只有两种状态,在病床上躺着,或者在病床上坐着。”王润泽是家中独子,去年上学期结课后,他就再也没回过学校。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无论住院还是在家,他始终守在身边。
因为“结缔组织病”伴随的十二指肠溃疡,导致消化道穿孔,王润泽的母亲董训华,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已经住院两个多星期。期间,董训华不能吃饭饮水,每天24小时挂着两个吊瓶。一个吊瓶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脂肪乳、氨基酸等,另一个吊瓶通过胃管输送营养液。
吊瓶一个接一个,几个小时就换一次。“有时候晚上打吊瓶,孩子至少得起来两次。”董训华的责任护士李付粉说,虽然晚上有值班护士,但王润泽不想麻烦别人,每天晚上睡觉都很轻。“有时半夜醒来,他看到吊瓶剩得不多,就不敢睡了,一直等到打完吊瓶换上下一个。”
董训华因为浑身疼痛,说话声几不可闻。“口渴了?喝点水……”母子俩之间好像有种特殊的默契,董训华刚一抬手,王润泽便知道母亲是口渴了。尝过水温合适,王润泽在纸杯中放入一根吸管,慢慢端到母亲嘴边。可能位置放得不合适,刚喝进去的水顺着董训华嘴边流出来不少,王润泽连忙将卫生纸垫在床上。
确诊后10个月
已欠下20万外债
去年5月,董训华被确诊患上“结缔组织病”,并伴随皮肌炎、肝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不到一年,董训华住院7次,花了20多万元。今年3月,董训华又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导致消化道穿孔,3月7日从邹城市人民医院转入济医附院,每天治疗费就要2千多元。
董训华的主治医生王佩影说,经过手术,董训华在家疗养半年就能恢复饮食,但目前她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做手术。“家里实在承受不起这些治疗费,等病情稍微好转些我就转到镇医院,虽然乡镇医院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能力,但一天只要一百块钱,能活着就行!”听了医生的话,刚忍过一阵疼痛短暂清醒的董训华,缓缓地说。
“这病十个月就花了20多万,原本我们家有3万多存款,是留给孩子上大学用的,全花光了。”董训华说,王润泽的父亲王庆猛因视力残疾一直没有工作,一家三口全靠她每月1200元的工资。自从她倒下后,家里就断了经济来源,为了治病还欠下20万元的外债。在亲戚的帮助下,王润泽在轻松筹上发起了筹款,但1个月的限期内只筹到了8000元。王佩影说,要想治愈,至少还需要40万元。
包子配开水
就是一顿饭
“这孩子真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同病房邻床的陪护家属刘奶奶说,王润泽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给母亲倒便盆、打水洗脸、换吊瓶,清洗换下来的衣服。“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这个年龄,还受着父母的照顾。而他小小年纪就成了顶梁柱,独自照顾母亲。”
“孩子现在什么都不舍得买。”董训华说,周围有卖饭的地方,但王润泽从不去买。经常买三四个包子,放在妈妈床前的一个小抽屉里。“每顿饭都是吃个包子、喝杯白开水。”每次看到孩子吃饭,董训华都很心酸。“家里就只有2000块钱了,我能省则省,吃包子省时间也管饱。”王润泽说。
带花盆的多肉植物8块、不带花盆的5块……依靠着邻居捐赠的两箱多肉植物,王润泽在城区找了多家花店和旅馆进行义卖。如今,在济宁慈善义工团和爱心人心士的帮助下,王润泽的第一批多肉很快抢购一空。其中有不少市民拿走了一盆多肉,却留下了不少钱,还有不少市民直接给王润泽捐钱,嘱咐他好好照顾妈妈。
短短半个月,王润泽的第二批多肉也卖光了,董训华的治疗费总算暂时有了着落。
妈妈病好后
就回学校上学
“孩子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十名,有点淘但很爱看书。现在非要在家照顾我,但也能坚持自学。”董训华指着床边儿子的练习册,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
王润泽之前一直在邹城市大束中学读初一,记者翻开语文练习册,前面还都留有老师批改的痕迹和重点标注,最后的批注时间停留在去年4月份。即便休学照顾妈妈,王润泽只要闲下来,就趴在床上或蹲在地上自学。
“我会煮方便面,还会煮粥。”王润泽一边为妈妈整理被角一边说。孩子的懂事让董训华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无奈,“他从来都不吃零食,在学校的时候,偶尔有朋友给他一盒酸奶或者零食,都带回家给我吃。哪有当妈的不知道孩子心里怎么想的,他最爱喝酸奶,嘴里却说喝腻了。”董训华说。
对于选择休学,王润泽坚定地告诉记者,“我想上学,但我要照顾好妈妈再上学,晚几年上初中没事,我多努努力能赶上的。”
相关阅读:你养我小 我养你老 成都夫妇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母亲
早上 8 点,家住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共耕社区7组的张培军来到母亲床前,先查看母亲的情况,随后侍奉母亲起床,而他的妻子已经早早出门做生意了。张培军夫妻就是这样十年如一日侍奉自己年老病重的母亲,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的故事已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
照顾患病母亲十年
母子间养成“默契”
今年93岁高龄的老母亲已患病10 余年,近年来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四肢无法活动、不能说话、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依靠儿子张培军照顾。
“哎哟!”母亲发出一声轻轻的呻吟,“您坐累了吧,我抱你到床上躺着。”张培军立马贴心地说。由于老人已经不能说话,长时间的照顾,张培军和母亲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他能从母亲的声音和表情判断出母亲的需求。
张培军知道母亲向来爱干净,便每天及时给母亲洗脸、洗澡、换衣服、清理口腔。“小的时候,母亲就是这样照顾我的,现在母亲病了,把母亲照顾好是我应该做的。”张培军说,母亲现在就像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一刻也离不开他。
每天早上给母亲做好早餐,张培军都要亲口试一试温度再喂,给母亲喂完饭之后,还要陪母亲说话、给母亲清理身体,忙完这些,张培军才有时间给自己煮早饭。
一辆货车
母子同行“游山玩水”
十多年前,老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医生告诉张培军要多带老人出门走走看看,这会对病情的恢复有所帮助,而那时候的张培军刚好在跑运输。“母亲愿意跟着坐车到处跑,又不晕车、又不睡觉,就喜欢看沿途风景,跟我说话。于是我决定带着母亲一起跑车。”张培军说,“自从载着母亲开始跑运输,母亲变得开心了许多,我也逐渐习惯了有母亲在身边。”从此,大家便经常看到张培军开着货车和母亲一起外出的场景。
一次,张培军带着工人出车,实在带不了母亲,就将母亲留在了家中。早已习惯张培军陪伴的老母亲,等了很久都不见儿子回来,就在村里到处找儿子,最后不慎摔了一跤,造成盆骨骨折。发生这件事情以后,张培军再也不愿意让母亲离开自己 ,不管走哪儿都要带上母亲。
直至2017年,母亲身体情况已无法允许继续随车出行,张培军便做了一个决定,将货车卖掉,专心留在家里照顾母亲。
夫妻孝行感动邻里
成为孝老爱亲榜样
自张培军专职照顾母亲以来,收入就开始变得少了。而他的妻子刘学平便每天到离家十多公里的双流柑梓树做生意,挑起了家里的经济重担。虽然很辛苦,但说起张培军的孝顺,她的笑容里却满是幸福。“照顾母亲,本就是应该的。张培军不仅对他的母亲好,也对我的父母好。很多人都说,我嫁给他有福气!”
对于照顾母亲,张培军是这样的一个感受:有妈在,家就在,我们就是幸福的。小时候妈妈把我抚养长大,现在我要陪伴她到老。在村里走一圈,提起张培军,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是个大孝子”。村里人都觉得张培军夫妻俩孝老爱亲的行动给大家树立了好榜样。(记者 刘玺 邓婧 图由温江区涌泉街道办提供)
(综合齐鲁晚报、成都日报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赫洋
省审计厅日前启动30名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4个设区的市,6个县(市、区),12个省直部门单位,4户省管企业。此次审计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等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分别确定了审计重点内容。[详细]
山东将突出落实12件医保民生实事。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市级医保基金统收统支,加快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提高待遇公平性和基金共济能力,降低基金风险[详细]
泉城又傲娇了!济南上榜“全国十大正能量城市”泉城又傲娇了!继日前摘得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榜全国第一之后,济南又捧荣誉。3月26日揭晓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大数据,济南上榜“全国十大正能量城市”[详细]
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的80%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按调整后税额标准的50%执行,最低不低于法定税额标准。2019年起,对我市牵头承担或参与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对促进新...[详细]
省审计厅今天公布对口支援新疆发展资金和项目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公告显示,2017年、2018年我省共投入喀什地区援疆资金26.47亿元,涉及项目248个。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两年来,我省统筹推进援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详细]
违法违规长期侵占、严重破坏公共体育设施,拒不按要求改正,被法定权限主体给予从严从重处理的。已纳入体育领域黑名单信息主体符合届满自动退出、异议处理退出、标准变更退出、信用修复退出、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退出情形等退出条件的,由作出认定的体育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