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25日,在大明湖路,济南市首条智慧斑马线投入使用。 记者王汗冰 摄
时报3月25日讯 “会说话的斑马线”见过没?不光“会说话”,行人从上面走过,它还会自动发光提示远方车辆,集红外线感应和热成像技术于一身,通过“声光结合”引导机动车驾驶员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25日,济南首条智慧斑马线正式投入使用。
新“上岗”的智慧斑马线位于大明湖路大明湖风景区西南门向东200米处。记者从现场看到,道路两侧分别设有两根红外线感应柱。每当有行人从斑马线上走过时,感应柱就会发出“路口危险,请注意来往车辆”的提示音。济南交警支队交通处信号研究室主任赵景春说:“语音提示系统起到提示作用,可使过街行人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过街效率。同时语音提示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节音量大小,保证市民能够更加舒适地获取信息。”
怎么判断是否有行人过马路?全靠同侧两根红外线感应柱之间的红外线进行检测。如果行人绕过两根感应柱怎么办?在斑马线的上方还有热成像感应仪,这个仪器同样起到检测行人的作用。除了有声音提示外,一旦检测到有行人正在经过或者即将步入斑马线,系统随即触发设置在斑马线边缘的发光道钉,警示过往车辆减速礼让。发光道钉自动亮起可视距离达到300米以上,留给司机更加充裕的应对时间。当行人完全通过斑马线后,道钉会自动熄灭。
而这两排道钉之所以会亮,也是由红外成像感应控制。这个智能系统应用热感成像、人体识别、物联感知等多项技术,能通过检索人的行为、动作、轮廓、步伐、手势等要素,将人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除此之外,首条智慧斑马线的主动发光交通标志取代传统的人行指示标牌,每当有行人走过就会出现“谨慎通行,注意安全”的语音提示。在夜间、阴雨天、雾霾天等视线受影响的时候,交通信息也能传递得更加准确。
家住附近的张先生经常到大明湖遛弯,这里的斑马线他走了好多年,他说:“有了这个智慧斑马线过马路就更安全了,有提示音晚上还能发光。”赵景春介绍,“这条斑马线其实在年前就已经设置,近期才调试完毕,现在正式投入使用。”除了引导行人、车辆通行外,智慧斑马线还可以收集车流量、人流量数据,有助于分析道路拥堵情况。
据了解,济南交警后期将在各大商圈、景区、交通枢纽点等行人过街需求大的地方,推广智慧斑马线的应用。
●相关链接
咱有温馨“叨叨”版 英国有LED版斑马线
记者梳理近年来报道发现,除了济南,重庆、杭州、西安等地也引入过这种通过语音不断向行人发出温馨“叨叨”的智能斑马线。河南郑州启用的智慧斑马线除了发光、说话外,还长了“眼睛”,对于闯红灯等行为能够自动抓拍,抓拍之后还将抓拍到的违法图片在路口屏幕展示曝光。
斑马线引入黑科技,英国人玩得也挺溜。早在2017年由Umbrellium和Direct Line公司一起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智能人行横道,来取代了传统斑马线。它可依据情况隐藏和现身,还可以自动引导车辆和行人。当有车辆通过时,它会显示红色警告线。而当安全时,地面就会出现斑马线,并且斑马线的宽度可以根据人流量多少自动调整。
之所以能不断变化,是因为它使用LED铺装而成。还配有摄像头监控,再由摄像机把拍下的信息反馈给电脑系统。这样,它就能自动识别行人和自行车以及汽车,并计算出他们的位置和速度,根据这些提前判断出他们的运动路线。当行人站在人行标志上,就会显示出斑马线。而且,提前在地面发出红色标志,警告汽车和自行车停下,可以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警告标志有很大的缓冲区域,确保汽车能及时停下。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可以根据天气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变化不同的显示颜色,以保证标志清晰可见。这种人行道已经安装在伦敦的一条街道上进行测试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山东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做法获全国推广。近日,财政部、商务部在全国推广山东省开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工作的主要做法[详细]
山东发行10亿元银边债券,居民可从银行柜台购买了随着地方债柜台发售试点启动,被称为“银边债券”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面向个人及中小投资者开放。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山东省将于3月27日首次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10亿元政府债券,品种为3年期记账式固定利率付息债[详细]
继市中区率先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后,济南各区县机构改革工作紧张有序推进。记者从济南市委编办获悉,济南市历下、长清、济阳、莱芜、钢城、商河等6个区县相继完成任务,其他区县机构改革也都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月底前全部完成。 [详细]
3月25日半岛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青岛市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训规模从往年1.5万人扩大到2万人,市政府连续第6年将其列为市办实事。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认定评价、政策扶持三位一...[详细]
我省开展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要开展全面排查活动,建立工作台账,逐校逐人摸清教师参与有偿补课情况[详细]
开发“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对全省9964个行政执法主体,25万名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全程电子化、动态管理,全面实现执法主体网上登记、执法资格网上审查甄别、公共法律知识网上培训考试、执法人员信息网上实时查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