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3月20日,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和排名公布!济南在28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20年努力奋斗,终于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牌,回想起来,那份喜悦依然回荡在市民心间;今朝再传捷报,以“全国第一”的优秀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答卷”,这份自豪和荣耀让泉城市民备受鼓舞。
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济南担得起这样的荣耀!文明测评第一名,离不开济南人的共同努力!好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济南人同心同德、同心创造、同心协力的“济南实践”。忘不了,创城期间各级部门、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白加黑连轴值守的艰辛付出。忘不了,拆违拆临、建绿透绿行动中,各区县、部门一把手跑断腿、磨破嘴,完不成任务不回家,只为城市变得更靓洁。忘不了,活跃在大街小巷的济南市民巡访团成员、泉城义工、旅游啄木鸟志愿者,以及社区里的楼长、网格员、老党员等,他们甘于奉献,无悔付出,不求任何回报。
2017,济南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从“摘得金牌”的那一天起,济南就站在了文明进步的新起点上,踏上了“守护金牌”、“擦亮金牌”的文明持续进步征程,这座城市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不已。
这座摘得文明城市桂冠的千年古城,奔跑在实力提升、环境优化、文明进步、生态优美、民生改善的路上,用累累果实、赫赫成绩来作答“文明考卷”,用随处可见的日新月异变化来佐证“文明进步”。
这座以“走在前列、扬起龙头”为己任的奋进之城,文明水平进步与综合实力提升“同频共振、相互助力”,在“擦亮金牌”的同时增添了“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底蕴。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频道不换、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把文明创建作为“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来抓,持续放大“文明城市”品牌效应。
城市综合管理方面
济南将把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转化为城市综合管理的常态长效工作目标,还将以创城的标准分区、分部门进行复查,并公布得分、对比和排名。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在创城后时代,“路口革命”将进一步扩大范围,交警支队还将把闯红灯、不礼让行人、路边违法停车、加塞、乱开远光灯、乱鸣笛等交通陋习治理继续下去。
提升泉城文化软实力方面
“软实力”的文明程度,让泉城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向上,让泉城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泉城更加具有现代文明气息。人居环境方面,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的疾速推进,让千年古城焕然一新;营商环境进步,“一次办成”改革激发出实体经济磅礴活力,“拿地即开工”模式推广全国。
治理环境方面
95万注册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社会和谐作贡献,环保、城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将继续加强联动,抓好露天烧烤、油烟扰民、工地扬尘等整治工作。济南被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列为“全球二线大城市”,进入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的亚洲城市50强排行榜,入选“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五名——综合实力的显著跃升,不仅是经济实力提升的直观反映,也是文明持续进步的直接映射。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不出事,叫“有守”;干成事,才叫“有为”。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狠抓工作落实,一定要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详细]
3月20日,新华社播发消息,关注山东省对10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交叉重复审批等问题;关注简政放权到位情况、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情况、破除信息化孤岛情况。[详细]
20日,省政府办公厅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数字山东2019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此行动方案的制定为贯彻落实《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加快推进数字山东建设。[详细]
夜间最低气温:鲁西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0℃左右,有霜冻或冰冻;其他地区2℃左右,有霜冻。夜间最低气温:鲁中山区、鲁东南和半岛内陆地区1℃左右,有霜冻;其他地区4℃左右,有轻霜冻。[详细]
近日,记者接到群众反映,平阴黄河大桥两侧的限高杆将过往客运车辆拦截,反而一些明显超重的大货车堂而皇之地穿行。在我省,像平阴黄河大桥限高杆一样,原本为了限制超重车辆通行,结果导致其他车辆也无法通行的情况,不止这一处。[详细]
本报临沂讯日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来到刚刚成立的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双方就开展建设国家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质检中心进行再次研究论证。面对检验检测机构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七个机构组建的“新家庭”,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工作如何破题考验决策智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