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海归小伙立志当农民 花4000万包地种树

2019-03-20 07:11:57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于泓 孙志文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图/孙志文)

“做生意有风险很正常,但我赌的是青岛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看来,不仅没有输,赢面还很大!”

2017年,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了刘晓的故事。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硕士毕业,又拿到了英国皇家园林设计师协会的会员身份,青岛小伙刘晓放弃了国外的高薪,选择回国创业。

没有选择风口或是网络爆款,林业专业出身的刘晓在即墨区包了1500亩地,种上了榉树、雪松,放下了海归留学生身段的他,当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现在有30万棵树,去年是第一次见到回头钱,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500万左右,要盈利的话还差100万。”刘晓打趣说,从决定创业到今天,连拼带凑,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已经砸进去了4000万,“再找伙计凑上2000万,我也能去投资《流浪地球》了”。

“中国学历最高的农民”一口流利英语“惊”了美国买家

刘晓的农场位于即墨龙泉街道梁家屯村,一个要靠发位置才能精确找到的地方。再次见到刘晓时,他穿的还是两年前接受采访时的裤子和鞋,发型依旧犀利,身上的书生气已经被黄土地磨了个干净。

还是那个集装箱改成的办公室,会客依旧是小马扎,但是刘晓的学历变了,两年前还是硕士,去年成博士了。

“也不是说自己多拼,晚上守着这一片林子实在没事儿干。”刘晓这几年过的是书中才有的“耕读传家”的日子。白天指导工人种树、打理林场,晚上六点半准时开始读书,直到眼皮完全抬不起来了才上床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硕士摇身一变成了刘博士,朋友们都戏称他是“全中国学历最高的农民”。

关于学历,刘晓讲了个段子。就在几天前,几个美国客户来农场想找刘晓买树,本来美方担心交流不方便,还带来个翻译,结果刘晓全程英语解说,把美国客户带来的翻译吓了一跳,“青岛农民素质太高了,随便拉一个英语都这么溜的?”

刘晓说,这个事儿虽然跟段子似的,但是暴露出了现在农业领域的一些问题。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化农林业知识培训,这种情况会导致我们的农林产品里鲜有精品,工业化程度一直上不去。

“博导选我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这片林子。”刘晓说,他的这片林子导师也来看过,给了很高的评价,就农林这个领域,搞研究的不少,像他这样真刀真枪创业的,众多师兄弟中就他一个,导师希望这种科研和生产上的脱节能在他这有所改善。

5年投了4000万,他是村民眼中的“财神爷”

留学英国又斥巨资创业,单纯这些流露出的信息,就能大概猜出刘晓是个什么身价。他自己有时候也想,如果当初把这些钱全都买了门头房,每个月靠收租也能比现在活得滋润,发财的路千万条,他选了条最崎岖的。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我对家乡的这些山山水水还是有感情的。”刘晓说,他是个乡土情结特别重的人,网上总有人说大环境如何如何、青岛如何如何。城市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但路是走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而在刘晓看来,自己创业这几年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靠着他自己,解决了周边几个村的就业问题。刘晓农场里的50位工人全部来自于周边的农村,那些稍微上了点年纪不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全被他雇了过来,每年光人工的费用就要花上百万。

不同于其他的农场,刘晓把自己学到的技术全都用在了自己这1500亩地上,这也是为什么他前期投入巨大的一个原因,像科学灌溉、空间利用此类最新、最成熟的技术全部能在他的林子里看到,包括工人的培训,教会大家如何科学种植。刘晓现在最骄傲的就是,即便自己去外地上一个月的课,他的农场依旧能顺利、高效地运转。

目前,刘晓的农场以出售绿化树木为主要收入,因为科技的加持,刘晓种的雪松、榉树,无论冠形还是笔直程度都远超其他竞品,别人一棵树卖1000元,他卖1200元也有人买。去年的上合青岛峰会,包括在建的胶东机场,都有他供应的绿化树木,去年农场营业额300万,刘晓今年有信心冲击500万大关。

“过去同学看见我都觉得可怜,现在很多人咨询想要入行!”

农场刚刚起步的时候是刘晓最困难的日子,那时候他住的还是帐篷,有个同学来看他,看见这里的一片荒芜之后,当场流下了“可怜”的泪水。挺过最困难的那段日子,现在很多人都向刘晓打听,这一行能不能进?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不建议贸然入行。”刘晓说,农林这行最大的成本是土地,这块费用占了他前期投资的大头,而不同的城市对于这种项目的补贴程度不同。拿他熟悉的河北省来说,政府补贴下来,一亩地的费用只有几百块,他创业的时候,没赶上好这些好政策,好在靠着自己的家底和一腔热血挺过来了。

“这行受大环境、城市发展因素影响特别大,城市发展越好,对绿化树木的需求就越多。”刘晓说,他当初选择这个领域创业,一方是自己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就是看好了青岛未来的前景。

作为一名青岛人,刘晓对自己的家乡发展有信心,有人摘桃就需要有人来种树,所有人都想着摘桃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饿死。

刘晓的农场里有30万棵树,去年开始,有一部分树开始对外销售。刘晓:“去年农场营业额300万,今年有望突破500万。”

林子里的每一个大坑,代表一棵已经卖出去的树。

因为科技的加持,刘晓种的树无论冠形还是笔直程度都远超其他竞品,别人一棵树卖1000元,他卖1200元也有人买。

系了蓝色带子的树是已经被客户选中的。为了种这些树,刘晓东拼西凑,前前后后砸进去了4000万元。

刘晓农场里的50位工人全部来自于周边的农村,那些稍微上了点年纪不想外出打工的农民,全被他雇了过来,每年光人工的费用就要花上百万。

作为一名青岛人,刘晓对自己的家乡发展有信心,有人摘桃就需要有人来种树,所有人都想着摘桃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饿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山东将开展灾害民生综合保险 六类事项纳入基本保障范围

    11.jpg

    山东将在全省开展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自然灾害、特定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以及居民住房倒塌或损坏等六类事项纳入基本保障范围,基本保费标准为每年每人2元、每户2元,每人救助金限额15万元,每户房屋救助金限额5万元。[详细]

    03-19 08-03大众日报
  • "工作落实年",山东怎么干?来听听齐鲁大地的实干故事

    11.jpg

    今年是我省的“工作落实年”,眼下,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正踏着时代节拍,加快追梦步伐,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伴随实干追梦的脚步,这场“对话”还将继续下去,继续讲述齐鲁大地上的一个个实干故事,进一步弘扬山东人的那股精气神。[详细]

    03-19 07-03齐鲁晚报
  • 山东海域规划成17类341个分区 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

    11.jpg

    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0年)》,将我省海域规划成自然保护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河口生态系统等17类341个分区进行分区管控,各分区实行不同的环境保护要求。[详细]

    03-19 07-03大众日报
  • "春如四季"又来了!济南今天喊热明后天喊冷,将迎霜冻

    11.jpg

    近期,济南市天气一直处于晴好模式,最高气温一直处在逐渐回升的状态,16日白天开始气温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最近最高温保持在20℃以上。19日,气温是本轮升温的顶峰,随后天气便将大变天,大风、降温、降雨齐至,最高温降幅将在10℃左右,最低温也将重回0℃左右。[详细]

    03-19 07-03生活日报
  • 大众调查|整改,只是做给领导看的吗?

    大众调查|整改,只是做给领导看的吗?3月18日下午6点,记者来到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朱庄村,旧村西侧土路边上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依然未见清理;不远处的北石村,垃圾池旁的大坑边、道路一侧的土沟里,垃圾也随处可见……生活在此地的村民说,“垃圾围村”现象已有时日,...[详细]

    03-19 06-03大众日报
  • 十一届省委第五轮巡视开始,省委巡视组陆续进驻

    开展巡视,巡视时间3个月。按照省委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2019年3月12日起,省委巡视组已陆续进驻被巡视县(市、区),召开巡视工作动员会,并公布联系电话、网上邮箱及举报信箱等多种联系方式。[详细]

    03-19 07-03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