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消协去年处置千余投诉 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019-03-14 15:47:14 来源: 水母网 作者:

  水母网3月14日讯(记者 李波)14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信用让消费者更放心”2019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2018年,烟台市各级消协组织共处置消费者投诉1523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烜通报了2018年全市市场监管维权有关情况。

  在食品生产环节,2018年,烟台市完成国家、省级安排监督抽检4123批次,合格率为98.7%。市级自主监督抽检1200批次,涵盖了水产加工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速冻食品等30大类84个细类,并结合专项整治,对饮料、酒类、海参等组织专项抽检750余批次,合格率为98.5%。各级抽检不合格产品79批次,市县两级及时进行了核查处置,核查处置率达100%。按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对全市1530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责令整改和纠正不规范问题910个。

  在食品流通环节,烟台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6769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8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4%;市级抽检6200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117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8%。另外,结合开展“食安护佳节”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儿童食品、散装食品、“五毛食品”及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组织专项抽检440批次,合格率为99.5%。

  在餐饮质量安全方面,烟台共完成国家、省级转地方抽检287批次,不合格21批次;市级监督抽检3100批次,不合格162批次;市级专项监督抽检400批次,问题发现率主要发生在购进农副产品和餐饮具方面。

  在产品质量监督方面,全市共对1074家企业生产的1272批次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产品涉及肥料、眼镜、电线电缆、食品相关产品、危化品、电子产品、低压成套配电设备、润滑油、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家具、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校服、防火门等41类产品。经检验,有36家企业的36个批次产品不合格,被抽查企业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7.2%。

  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方面,烟台市先后对全市流通领域消防产品、服装鞋帽、家用电子电器、日用洗化、学习文具、儿童玩具、交通工具、装饰装修材料等8大类30小类商品抽检共计1056个批次。其中,不合格108个批次,合格率89.8%。对全市在营的734个成品油经营主体(加油站、油品仓储、批发),实施了100%全覆盖抽检,抽检成品油4912个批次。其中,车用汽油抽检合格率99.8%,车用柴油抽检合格率98.9%。以流通领域有机肥、复合肥、掺混肥和水溶肥等农资肥料为重点,组织抽检1692个批次,抽检合格率92.1%。

  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方面,全市共组织保健食品抽检209批次,合格率100%;化妆品抽检214批次,合格率97.2%。

  除此之外,烟台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守底线思维,聚焦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农资、成品油等重点领域,贯穿生产、流通、消费整个链条,聚力加强市场监管,用心做好消费维权,全面筑牢群众健康安全屏障,全市市场消费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将继续全力抓监管、保安全、守底线,努力打造安全稳定市场环境,确保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用得放心。

  2018年,烟台市投诉问题比较集中的分别是预付式消费、装饰装修、老年消费、私家车销售、个人信息泄露、物流快递、教育培训、物业服务等领域。

  热点一:预付式消费问题多

  预付式消费在美容美发、运动健身、餐饮服务、汽车维修、洗涤洗浴等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比较集中的问题:一是服务质量缩水。商家往往以免费试用、高额折扣优惠、虚假夸大宣传商品和服务质量等为诱饵吸引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却不履行承诺;二是随意限制消费。商家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自行设定预付卡使用门槛,限制消费者正常消费;三是擅自中止服务。商家关门歇业、更换经营者、变更经营场所等情况,不能继续提供服务,也不采取其他善后补救措施;四是办卡手续不规范。不签订书面合同或以不平等格式条款(俗称“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生消费纠纷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热点二:装饰装修缺诚信

  装饰装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假冒商品和虚假宣传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商家通过优惠活动吸引客户,事后却不兑现承诺;二是装修公司与业主签订装饰装修合同后,在装修服务中表现出:价格不透明、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不保、工期延误等问题;三是建材市场用于展示的样品与实物不符,承诺优质环保,实则以次充好;四是消费者定购的家具与实际送货的质量、颜色、规格、尺寸不相符,不按约定时间送货的问题时有发生;五是被投诉装饰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小、经营时间较短、管理不规范、没有装修资质的小微企业。

  热点三:老年人消费陷阱多

  老年人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购买保健食品、接受保健服务、购买收藏品等方面。主要问题:一是不法商家迎合老年消费者的保健消费需求,通过采取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低价旅游、“专家”坐诊、免费体检等手段,欺骗和诱导老年消费者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品;二是常见的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养生保健机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从业人员不具备从事保健服务的资质,服务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养出”一身病,美容变“毁容”;三是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的收藏品,欺骗消费者,非法牟取暴利。

  热点四:私家车销售猫腻多。

  汽车在销售、代办手续、售后等服务投诉多。主要问题:一是不严格履行“三包”规定问题,部分4S店对因质量问题发生的争议,不执行《消法》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二是存在热销车型加价提车问题,强制消费者办理“定点保险”、“按揭购车”、“代理挂牌”等业务;三是销售合同不规范。销售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甚至有的经营者在消费者提车时将合同收回;四是实际车辆与商家宣传的不相符,事故车、问题车当新车销售的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售后服务乱象多。车辆出现故障维修时,虽经多次维修故障仍不能排除,甚至虚报故障、使用不符合约定的零部件等,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热点五:个人信息遭泄露

  因个人信息泄露,不少消费者反映经常收到一些莫名短信、垃圾邮件,还时常接到推销、诈骗电话,甚至还有个别消费者收到一些非法链接,个人账户密码被盗。此类侵权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经营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二是部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采集,利用其信息牟利;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防范意识不强,诱骗消费者点击各种钓鱼网站、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二维码等,消费者即使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滥用,也存在取证难、认定难、维权难。

  热点六:快递物流投诉成热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快件延迟交付、损毁、冒名签收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快递人员不提醒保价的问题较为普遍,面对快件丢失、损毁时,消费者难以获得足额赔偿;三是部分快递、物流企业收费标准不明确,乱收费问题严重;四是快递送货时常常要求消费者先签收后验货,造成消费者维权难。

  热点七:教育培训需规范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培训机构无固定培训地点、无办学资质,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经营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与事先的承诺不符,存在虚假夸大宣传、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三是擅自降低培训标准,安排不合格的教学人员从事培训;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场地设置不规范,存有安全隐患。

  热点八:物业服务维权难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收费、低服务问题比较严重。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各种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依然采取高收费,消费者反映强烈;二是物业服务不规范。物业公司服务标准不高,解决问题不及时、推卸责任问题严重;三是物业收费标准不公开、不透明。部分物业公司未经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同意利用业主公用部分进行有偿服务,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热点九:电信服务质量需提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电话营销选择性介绍业务,诱导消费者更改服务项目或开通增值服务;二是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详实、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三是套餐计费不准或收费无第三方监管,存在与实际不符,多扣费用问题。

  热点十:家电售服投诉多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售后服务“三包”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商品质量保修限制条款过多,保修程序过于复杂,商品出现问题后经销商和厂家间互相推卸责任,消费者反响强烈;二是售后服务不及时、不到位,服务价格不公开、不透明,漫天要价问题突出。三是售后服务部门管理不规范,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