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又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能否赢得人才,关乎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善待人才,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3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政协委员、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赵伟,她提出利用现有平台资源服务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如今,在全国各地力推招才引智的形势下,各地都在不断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而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县域地区的民营企业,如何同科技和人才管理相对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竞争,是眼下必须面对的严峻的问题。赵伟说,“前两年企业招收的硕士人才很多,但2018年以后硕士人才流失严重,能招收的硕士人才越来越少,有的企业原先一年能招收20个,现在只能招收5个左右。”
赵伟告诉记者,中小城市对高学历人才,尤其是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招聘难度越来越大,各地展开人才争夺战,各地政府对于应聘的高学历人才给予补贴。但补贴策略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中小城市的人才仍然流失严重,背后原因在于中小城市发展平台不够,对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没有很好的保障。
“建议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政策,优先利用当地现有人才资源,发挥好现有平台的作用。”赵伟称,德州学院的每年新进博士很多,各种高精尖设备配置齐全。她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德州学院博士入住企业,承接接企业横向课题,利用学校设备攻克企业难题。同时利用高校数据库资源,适时掌握科研前沿动态,“通过企业人才与高校人才的融合,帮助企业的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提升,让地方高校更好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赵伟认为,德州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企业创新开发能力参差不齐,要想给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创造可以发挥才能的平台,产学研结合是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好企业的技术中心,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她还说,“建议加快德州创新谷及周围配套设施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德州创办产学研基地和科技成果转换基地,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加强校企间的合作研究,这样既开展了课题,又培养了人才,让高层次人才有了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在我国第41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自1981年全国人大做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来,山东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1.6亿人次,共植树超过46亿株,为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聚焦“五大重点领域”走高质量“前行之路”近日,全省煤田地质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提出聚焦“抢险救援、非常规能源、地灾治理、检验检测服务、海洋地质”五大重点领域,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为山东“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贡献智慧和力量。向“高”而行...[详细]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先行区,济南肩负着先行先试、先行先改,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经验、蹚出路子的重任。王忠林介绍,济南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1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7家。[详细]
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将开展“容错激励”行动,旨在强化尽职免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尽职免责机制,实现“敢贷”,青岛银保监局要求银行机构健全民营企业授信责任管理体系,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工作机制。[详细]
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山东省今年将通过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实现电力生产和消费增量主要由绿色电力提供,全年力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35%。山东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山东省将聚焦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波...[详细]
2019年年初,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介绍,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调整各级财政分配关系,优化全省财政资源配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