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牟弈霖
齐鲁网3月12日讯2019年3月12日,一个直径15.8米、单体重150吨的奥氏体不锈钢巨型环锻件在山东济南完成轧制,该超大锻件采用了国际首创的金属构筑成型技术,并由伊莱特全球最大的16米轧环轧筒机完成轧制,成功打破多项世界纪录:一是首次实现200吨级金属坯分级构筑,增材制造;二是成为全球单体最重的奥氏体不锈钢锻件;三是成为全球最大直径的整锻式奥氏体不锈钢环件。
传统大锻件制造通常使用“以大制大”的方法,即锻造母材一定要大于成型工件,按照这种工艺测算,本次制造的大锻件需要浇筑一个单重250吨级的钢锭,但由于超大型不锈钢钢锭浇筑质量不稳定,钢锭内部极易出现缩孔、元素偏析、夹杂物超标等冶金缺陷,导致最终锻件质量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自2016年开始,伊莱特与李院士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发出了“以小制大”的金属构筑技术,并先后进行了1/8比例、1/3比例、等截面模拟件等多次验证,稳扎稳打,不断调整技术措施,最终在今年2月,通过使用数十块小型板坯,经分组封焊,多次构筑,成功实现了200吨级原料钢坯的制造。
之后,经锻造制坯,在3月12日通过伊莱特全球最大的轧环轧筒机,成功轧制出一个直径15.8米,单重150吨的奥氏体不锈钢整体锻环。不仅实现了大锻件的组织致密化和均质化,相比传统工艺,还大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了“绿色锻造”,解决了国家重机领域关键部件制造的燃眉之急。
这一全新技术颠覆了传统重机行业钢锭坯料的制造流程和工艺,具有质量优异、环保节能等特点。
同时,超大型环轧技术的掌握也使得大型环锻件由分体式制造转为整体式制造,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将为我国今后诸多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的主创人员提供更具想象力的设计空间。
(闪电新闻记者 张帅 王永年 编辑 李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牟弈霖
在我国第41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自1981年全国人大做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来,山东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1.6亿人次,共植树超过46亿株,为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聚焦“五大重点领域”走高质量“前行之路”近日,全省煤田地质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提出聚焦“抢险救援、非常规能源、地灾治理、检验检测服务、海洋地质”五大重点领域,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为山东“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贡献智慧和力量。向“高”而行...[详细]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先行区,济南肩负着先行先试、先行先改,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经验、蹚出路子的重任。王忠林介绍,济南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1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7家。[详细]
为此,青岛银保监局将开展“容错激励”行动,旨在强化尽职免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尽职免责机制,实现“敢贷”,青岛银保监局要求银行机构健全民营企业授信责任管理体系,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工作机制。[详细]
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山东省今年将通过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实现电力生产和消费增量主要由绿色电力提供,全年力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35%。山东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山东省将聚焦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波...[详细]
2019年年初,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介绍,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调整各级财政分配关系,优化全省财政资源配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