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龙神庙大殿框架基本完好,有些部件十分精美。
齐鲁晚报讯(记者 李培乐 实习生 骆翠玲)您知道省城芙蓉街附近还有个龙神庙吗?提起这个名字,很多济南人都一脸茫然。不过,住在王府池子附近的老济南还记得它的光彩,据说张宗昌还在此求过雨。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藏在闹市的龙神庙。
雕梁画栋仍在
只是残破不堪
近日,记者在知情人的介绍下,终于找到了龙神庙仅存的大殿。
目前的龙神庙没有了门,门口用一些木板遮挡着。记者进入大殿,从外边看,大殿已经破败,不过里面的木质构件非常精美,雕梁画栋依然能够清晰可见。在内部,建筑的前屋檐也有很多精美的木质构件。
大殿内,还矗立着很多的大原木。有些原木的底部已经腐烂,有的还比较严重。
殿内一根很粗的白色塑料管显得非常突兀。周围居民称,这里之前有人使用,现在清理出来了。记者注意到,龙神庙大殿的屋顶老建筑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是用一些现代的建筑材料临时代替。
曾经香火旺盛
是芙蓉街四大庙之一
周边的老济南称,龙神庙建成已经很早了,有的说是清朝,有的说是明朝永乐年间。
据介绍,芙蓉街过去有四座庙宇,自南向北依次是:土地庙、龙神庙、关帝庙和文庙。现在文庙和关帝庙都已修复。
2013年3月初,历下区房管局公户房管所在普查中发现了这个龙神庙。目前龙神庙已被列为济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当年龙神庙香火很旺,它坐北朝南,一进大门迎面是一座高约5米、宽约1米的石碑,绕过石碑,院子北面有一座大殿,非常雄伟。
规格仅次于文庙
应是清早期建筑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多年前他曾进入龙神庙看过,“当时屋顶的瓦片都没有了,用了一些石棉瓦临时遮挡。”他说,从能看到的木质材料来看,龙神庙的规格还是比较高的,“仅次于文庙,这个建筑有斗拱,有斗拱的建筑都比较早,这是芙蓉街附近除了文庙外,唯一一个带斗拱的。”
由于当时很多东西都看不到,所以他很难界定龙神庙的建筑年代,他推断应该是清朝早期的建筑,“清朝早期的建筑梁架用料比较讲究,看起来木材粗大,大气。”
相关链接
专家呼吁尽快修复龙神庙
一位老济南介绍,很早之前里面还有二郎神的神像,后来不知去向。“新中国成立后,响应政府的号召,龙神庙里吃斋念佛的尼姑们也想劳动,在一个尼姑的提议下她们组成一个刺绣团。1951年,芙蓉街龙神庙开办了一个刺绣学习班,即后来的济南刺绣总厂,当时她们还为周恩来总理做了一件刺绣睡衣,总理亲自给她们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大殿尚存,虽然破败,但是透着风采。对于这一座建筑,李铭呼吁,应该由政府保护起来。“在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还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建筑,政府有责任好好修复它。”李铭强调,应该给予修复,然后以此来提升济南的文化氛围,也让济南人了解这段历史。
不过,目前大殿周边建筑很多,几乎已经没有空间,和原来的规模没法相比。对此,李铭表示,“完全清出来,维修起来,对外展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想做,肯定没有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3月6日下午,山东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国内外媒体记者聚焦山东发展,纷纷就各自关心的话题展开提问。山东成立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推进工作小组,十三五期间,省市将持续投入,搭建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详细]
2019年第4期《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发布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公布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医疗服务项目涉及的医保支付政策和标准,执行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的相关规定。[详细]
中心城区交通建设加快,其中轨道交通R2线、R3线年内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确保R3线一期国庆节前开通试运行、R2线明年底具备运行条件。济南报业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最近两年,济南城区“高快一体”路网建设推进速度明显加快,数十条瓶颈路集中打通,城区交通状况发生翻...[详细]
3月5日起,“青岛制造”主题宣传片在央视播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青岛“品牌之都 工匠之城”的独特魅力和“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形象。[详细]
梅建华告诉记者,2019年,省人社厅将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确保年底前,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还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新办法计发待遇的平稳衔接工作,启动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详细]
核心提示:6日下午1点,媒体记者就陆续来到现场架机位、找座位。6日下午,山东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代表山东代表团对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