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十字形”撑起“枢纽青岛”

2019-03-03 08:16:00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周建亮 崔 武

  “海星”状航站楼五个指廊日渐精美,从高空俯瞰展露出壮美芳容,内部已全面进入大面积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涉及转场的3892项任务正逐一加紧落实……进入施工“决战期”的胶东机场就是一个缩影,形象地传递出这座城市正在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起攻势的进击姿态。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完备高效的交通体系提供新动能和强支撑。然而,当下的青岛,无论在对外交通、市域快速交通还是中心城区交通上都存在短板。

  瞄准“碉堡”“山头”,青岛正以“十字形”交通格局的全新视野,运筹交通资源,发起一轮轮新的攻势。

  用新视野勾勒新路径

  3月1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会议室,一场有关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等新机场道路交通保障工程的协调推进会正在进行。春节后,不只是在工作日,利用周末时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这样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协调推进会已开了十多场。核心就是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提前破解项目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加快项目进度。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姜德志看来,在对外交通和市域交通两个层面,青岛交通都存在一些短板。在对外交通上,空港国际开放程度不高,高端港航服务培育不足。港口水水中转比重低,多式联运模式有待优化。铁路“末梢”地位尚未改变,仅有一条通往济南的高铁线路,南北方向均为城际铁路,难以满足与周边城市高效互动需求。

  市域层面,市域(郊)铁路、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尚未完善,局部区域城市次支路相对缺乏,交通微循环不畅,降低了城市的舒适度。

  如何攻克这些“碉堡”和“山头”?姜德志说,我们要在“十字形”交通这一更宏阔的战略视野下来审视、定位青岛交通。让青岛成为南至长三角、北与东北三省、东至日韩、西与欧亚大陆桥方向的十字交会地,成为能够便捷高效联系各方的枢纽。“在这一新视野之下,以打造高水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强规划编研,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弥补青岛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打造长江以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提供支撑。”姜德志表示。

  在对外交通上,着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尤其要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战略支点的地位,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区域性枢纽机场、国家铁路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枢纽。加强海铁、空铁、公铁联运,拓展港口腹地,扩展新机场覆盖半径,优化运输结构。强化青岛都市圈的引领作用,加强青岛与山东和周边城市的衔接,提高城市辐射和吸引力。开展京沪二通道、烟大通道、环渤海铁路等高铁与青岛互联互通的研究,争取国家支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对内交通上,加强中心城区交通的精细化规划。进一步优化主次干道网络,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提高街区路网密度,提高路网微循环能力。加强城市快速路网规划建设,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完善交通枢纽,优化交通秩序。优化路权分配,规划连续的慢行系统,塑造高品质的步行街区,提升交通和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打赢“六场硬仗”

  瞄准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枢纽建设、国内领先的干线机场枢纽建设、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通道建设、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体系建设、欧亚大通道位置显著的物流枢纽建设、开放共享的智慧交通建设等“六场硬仗”,市交通运输局已发起攻势。

  “我们将紧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实施,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中体现交通作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希田表示,今年将集中突破新机场高速公路一期、胶州湾高速改扩建、潍莱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努力完善以国际化空港、现代化海港为辐射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强辐射、区域高时效、系统大转型的交通运输发展格局——

  打造大枢纽。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全面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区域国际航运枢纽、区域门户航空枢纽、国家沿海重要铁路枢纽,进一步提升青岛在东北亚和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

  畅通大通道。完善市域“三纵三横一环”和城际“七射”综合运输通道基础设施,强化通道功能,提高运输效率。深度融入山东省“四横五纵”和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能力充分、适度超前、配置合理、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构建大网络。加快构建由公路、铁路、港口航运、民航运输等构成的快速、高效骨干交通网,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通达性高、覆盖率大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青济、青京、青沪1、3、4小时交通圈,重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联系,提升国际国内服务功能,激发城市开放发展活力。

  让“线路图”尽快变为“运营图”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中,地铁承担着重要角色。目前,青岛地铁已开通2号线(东段)、3号线、11号线和13号线4条线路,运营里程172公里。未来几年,青岛地铁将加速成网运营:力争2019年底开工建设6号线,实现2号线全线贯通;2020年6月底开通8号线北段,年底开通1号线全线;2021年底开通8号线、4号线全线。“我们将着力做好‘施工队长’,突出品质引领,发起提质增效强劲攻势,全力加快在建线路工程建设。”市地铁办主任、地铁集团董事长贾福宁表示。

  在新的攻势中,青岛地铁将尽快完成新版线网规划修编方案,为后续线路的立项和建设提供规划依据。推进三期建设规划编制,重点研究李沧东部、白沙湾、欢乐滨海城、黑龙江路沿线等路面交通出行瓶颈点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推进“国家铁路网、市域和城际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的一体化进程,实现“三网”融合。通过轨道交通加强与海阳、莱阳、莱州、高密、诸城、日照等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实施以青岛为中心的半岛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助力青岛高昂起山东发展的龙头。

  瞄准“碉堡”、“山头”,在一个个强力攻势之下,一个“十字形”宏大交通格局中的“枢纽青岛”,正一步步从蓝图变成现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出台这些金融政策,破解民企融资难

    1_副本.jpg

    鼓励银行机构对已有纳税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纳税信用级别不低于B级的小微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对于单户小微企业贷款1000万元以下的,年化担保费率2%(含)以下的“银税互动”担保业务,按照规定给予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详细]

    03-03 08-03大众日报
  • 进一步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华社为山东这一制度点赞!

    3_副本.jpg

    3月2日,新华社播发消息《山东将推动各地建立健全节地评价制度》,为山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这一制度点赞。山东省已组织开展了多个项目的节地评价和论证,有效地促进了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详细]

    03-03 08-03新锐大众
  • "创造高端装备济南样板"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济南方案

    2_副本.jpg

    机器人制造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例如,减速器是机器人动力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陈先生说,减速器行业的产业集聚力非常强,济南需要迎头赶上,才能留住本地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详细]

    03-03 08-03齐鲁壹点
  • 聚焦重点难点全力攻坚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2018-2020年脱贫攻坚的任务书、行军表、路线图。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支持菏泽和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200个重点扶持乡镇、2000个省扶...[详细]

    03-03 08-03大众日报
  • 山东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含农民工工资监管系统等

    山东将高标准建设数字政府,推进大数据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包括细化实化组织、环境、人才、资金和监督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方位支撑保障的数字政府建设格局。[详细]

    03-03 08-03大众日报
  • 山东2018年实现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双下降”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2018年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双下降”。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卫东介绍,2018年,山东安全生产事故总量继续下降,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50起、死亡1113人,同比分别下降14.9%和14.8%。[详细]

    03-03 08-03中国山东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