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时报2月26日讯 “康帅傅”方便面误认成“康师傅”方便面,“猴菇饼干”冒充“猴姑”品牌……2月26日召开的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媒体通气会上,省公平交易局二级调研员张文新表示,为整治“山寨”食品,省市场监管局进行了系列打击市场混淆行为专项行动。
2018年3月至11月,省市场监管局在全省范围内对食品行业、生活用品领域、生产资料领域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标识及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市场混淆行为进行重点查处,其间,共办理相关案件172起,罚没款金额581.60万元。此外,去年12月至今,省市场监管局根据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迅速出台山东省联合整治方案,截至目前,收缴假冒伪劣食品6000余公斤。
“2019年2月1日,央视财经频道曝光沂水县金泳芳糖果厂生产的‘小玉兔奶糖’涉嫌混淆‘大白兔奶糖’问题,省局连夜成立专项调查督查组。”张文新表示,经查发现,该企业共生产“小玉兔”糖果580箱,货值共计42920元,销售区域涉及济宁、哈尔滨、莒县、银川、昆明、成都、怀化、陵园、保定、霸州、达州、信阳、南宁、齐齐哈尔。目前,沂水县市场监管局已对沂水县金泳芳糖果厂立案调查。据了解,该厂生产的“小玉兔”奶味糖包装膜正面图案,与“大白兔”商标主体图案相近似;“金泳芳”果仁香糖果包装与“不老林”糖果所使用的包装相近似。
“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决定对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开展为期三年的重点整治,其中首要任务就是集中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治理。”张文新说,根据方案的要求,要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
此外,从今年1月8日起开展了为期100天的“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截至2月22日,全省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543次,清理网络虚假信息200条,整改、关闭网站、APP、公众号等27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8个。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共立案226件,罚没款金额合计1300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2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记者从今日举行的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我省粮食收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粮食产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总产值稳居全国首位,“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我省将携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齐鲁粮油”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共...[详细]
山东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不符合标准项目不得通过验收绿色建筑是住建领域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2月26日,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规划建设、运营管...[详细]
济莱高铁再次环评3月有望开建。穿越6大森林公园和6条生态红线区。[详细]
青岛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考核评估。近日,青岛市承担的国家级“青岛市人才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之一通过考核评估,为青岛市进一步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
记者曹天健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农村“山寨”食品整治情况媒体通气会。下一步,全省公平交易系统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靶向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市场“山寨”食品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农村市场食品混淆、虚假宣传...[详细]
省委书记、省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杨东奇、张江汀、孙立成、任爱荣和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强调,今年我省对台工作任务很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深化鲁台交流合作,确保我省对台工作“走在前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