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经济数据超预期意味着什么

2019-02-19 06:54:52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盛刚

□盛刚

■开年以来的数据动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很有韧性而且正在积聚活力,不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行,今年还有望实现触底回升

市场普遍预计开年的经济数据不会好看,但日前公布的1月份金融、贸易和通胀数据,总体上喜大于忧,而且有迹象表明,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猪年后的A股迎来大涨,也折射出市场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开年以来的数据动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很有韧性而且正在积聚活力,不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行,今年还有望实现触底回升。

1月份进出口数据双超预期非常亮眼,出口增速反弹尤为明显,进口增速下滑也有所放缓。据海关统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7%。其中,出口1.5万亿元,增长13.9%;进口1.23万亿元,增长2.9%。虽然1月出口有春节“错月”效应影响,但剔除“抢跑”因素,同比增速仍有正向改善,证明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竞争力仍强,更有意义的是,外贸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在继续。

当然,不能仅以单月数据就对未来作出判断,出口总值的跃升也不表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展望未来,进出口的隐忧依然存在。就短期说,1月出口的“抢跑”必将带来2月出口增速的回落;而中期来看,今年全球存在经济下行的风险,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需求趋弱,意味着我国出口下行压力未解,并不能过于乐观。进口方面,国内需求下行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将使进口增速承压,不过,扩内需稳增长的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力逐渐释放则起到减压作用,而中美贸易谈判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也有助部分缓解进出口下行压力。

不及预期的是通胀数据。1月CPI同比涨1.7%,低于市场预期的1.9%,创下一年新低。1月PPI继续回落,同比仅上涨0.1%,逊于市场预期的0.2%。这样的通胀数据,和食品价格上涨显著弱于季节性有关,也受到原油价格和工业品价格增速放缓拖累,说明经济的需求面依然疲弱,经济整体上仍面临下行压力,也意味着现在通胀的可能性很小,虽然这让人担心会不会陷入通缩。

的确,无论是从CPI还是PPI看,1月份回落幅度均超市场预期,对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盈利构成压制,但陷入通缩的可能性并不大。预计,食品价格带动CPI同比在2月仍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接下来会有所上涨,而猪周期的触底回升将是温和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虽然近段时间PPI增速加速回落,但随着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叠加基数走低、社融企稳概率加大对需求构成支撑等因素,预计未来几个月PPI同比增速有所回升。总体来看,物价基本保持稳定,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提供了空间,而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逐步落地,当会提振经济增速,对抑制通缩有所裨益。

1月金融数据非常好,信贷、社融双双超市场预期,3.23万亿的新增贷款、4.64万亿的社会融资增量规模,均是历史新高。而且,金融数据不仅总量亮眼,结构也在趋好,表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正在取得成效。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自2017年7月起,从14.8%一路下降至9.8%的社融存量增速,今年1月大幅反弹至10.4%,与2018年10月增速相当,实现止跌企稳;另一个是,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同比增多。这一数据向来被看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重要风向标,贷款增多表明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正逐渐增强,对经济稳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1月金融数据向好,既有年初银行信贷冲量的季节性因素,也和前期宽信用政策密集落地后效果逐渐显现有关。虽然其延续性有待观察,但短期出现的积极变化值得关注,宽信用政策仍在加码也是不争的事实。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给民企送上节后“超级大红包”,极大提振了民企信心和预期。随着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的金融政策落地,未来社融增速大概率企稳,企业部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将进一步缓解,再考虑到当前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外围不确定性出现缓和迹象等,今年我国经济很可能实现触底企稳回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