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王宝生在瞭望台上度过第11个春节。
“我是林场人,我闺女是林场人,我大儿子也是林场人,我们两代人都在石头窝里上了大半辈子班,多见石头少见人……”泰安81岁的王书琦老人翻出家里的老相册讲述着泰安市徂徕山林场的故事。他的儿子王宝生在瞭望台上度过了第11个守护着山林的大年夜,一家两代人见证了林场60余年的历史变迁。
齐鲁晚报记者
梁敏 侯海燕 王雅春
种树、修路、搞三产
扎根深山大半辈子
隆冬时节,徂徕山林场盘山公路上覆盖着积雪,好在路中间有两条扫出来的车辙印,车辆还能勉强通行。这两条绵延十多公里的车辙印,是王宝生和周围几个工队的护林员一步一步扫出来的。
43年前,他的父亲王书琦背着煎饼咸菜,也走过同样的路,只是那时脚下还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山石梁子。
1977年林场成立了勘测设计小组,要建设一条从总场到最高峰的林区公路。王书琦是四个技术员之一,他们每天钻山林,用脚步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细线,确定了盘山路的走势。
1980年,徂徕山深处第一次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此时距离徂徕山林场成立已经24年。王书琦老人回忆道:“老林场是1956年第一任场长滕守礼带工人建起来的,那时候山上树少,大家在哪儿种树就住在哪里,草棚、石屋都是家。我1962年进场的时候,造林面积已经十多万亩,第二年评上全国“荒山造林先锋”,场长滕守礼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现在是全省第二大林场,全国十佳林场,不容易啊……”
瞭望台上过春节
每3小时报一次平安
王书琦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和女儿都在林场上班,女儿在财务部门,大儿子王宝生在瞭望台。
作为工队长,王宝生年年以身作则主动承担除夕夜的值班任务。今年王宝生在瞭望台上度过了第11个春节。
这个瞭望台建在海拔800多米的山头上,一楼是生活居住的地方,二楼是个四面玻璃的观察室。为了及时发现1.6万亩森林里的异常,王宝生和搭档刘明禅24小时守在山上,一个望远镜,一个对讲机,再加一个军用水壶就是他们所有的装备。
除了每隔三小时必须汇报一次情况,不间断防火的主要任务外,王保生每天早上还必须在附近山上“侦查”一圈。5公里山路要耗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越是雨雪天气越要出门排查危险。“摔跟头是常有的事,你看我这条裤子,前两天下了雪,出门挑水摔的,膝盖上这个口子还没来得及补上。”王保生说。
一根旧扁担
传承几代护林员
王宝生肩膀上这条扁担,是瞭望台最老的物件。“少说也有20年了,三四代护林员用过。”王宝生说。
过去50多年里,一代代护林员就是靠一条扁担挑水、挑煎饼咸菜上山,住在石屋和窝棚里,守护这座大山。
这些年,林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给各个瞭望台通了电,工会送去了电视机、电暖器,护林员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一些。“现在年三十能和老人孩子视频通个话,比以前可强多了。”王宝生说。
“林场262名离退休职工和433名职工都为这座大山做出了巨大牺牲。”林区副主任张光忠说,以王宝生为例,过年也要在山上值班,妻子守在城里,要照料两边四位八旬老人,一年到头两口子见面的次数都有限。
下山路上,张光忠感慨道:“要说这些年的变化,你站在这山顶,想象一下60年前光秃秃的山坡,再看看现在满眼的翠绿,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履职有重点,山东省政协2018年做了这些实事履职有重点。服务中心工作,开展重点调研“重点调研”,是十二届省政协开局之年的履职主线。[详细]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11日上午,山东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的召开,在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大会则是铆足干劲担当落实的开山‘第一炮’,也是重整行装再次进发的开局‘新号令’,在全省树起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详细]
2019年济南规划要干“十件事”。11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规划局围绕全市“1+474”工作体系,发挥规划统筹、引领和保障作用,围绕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四个中心”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品质和风貌、乡村振兴战略等部署了2019年十项重点工作。[详细]
春节期间3号线进站客流最大车站为青岛北站,客流第二大车站为青岛站,客流量第三大车站为五四广场站。列车巡视员春节期间共巡视5642次,制止列车内嬉戏打闹、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307次,有效提高乘客乘车体验,保障乘车安全。[详细]
日前,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举行民主协商会议,就即将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议程和省委拟向省“两会”推荐的有关人选情况,进行民主协商。 [详细]
推动乡村振兴,是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使命担当。为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政策规划体系,我省围绕“五个振兴”分别制定工作方案,配套实施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我省还出台了《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山东省美丽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