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涕”男孩长大了:用心为旅客服务

2019-01-25 14:31:32 来源: 人民网-山东频道 作者:

  还记得“大鼻涕”男孩胡善辉吗?他与“大眼睛”苏明娟、“小光头”张天义,一起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他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深深触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唤起了全国人民捐资助学的热潮。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山里娃已长大成人,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续写大爱,把成长中得到的关爱传递给社会。

  在济南(高铁)西站,通过安检乘电梯到候车大厅,你会看到一个为特殊重点旅客服务的班组。其中,一位男青年礼貌地向过往旅客打招呼,并用标准文雅的手势为旅客作指引。没有人的时候,他就像一位军人站立在服务台前,面容刚毅,不失温情。

  他就是胡善辉,中国铁路济南局济南西站客服中心的一名普通职工。风雨28载,曾经的扶贫男孩已成长为新时代的高铁青年。

  风雨28载,曾经的扶贫男孩“大鼻涕”已成长为新时代的高铁青年。(摄影 宋翠)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地处山区的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王里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们主要靠砍柴、卖茶叶为生,由于山村闭塞,茶叶走不出大山;村里的学校是石头垒的房子,四处透风,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窗户用报纸糊住挡风。1991年4月,摄影家解海龙来到村里,通过教室窗户纸的破洞看到了流着鼻涕、正大声读黑板上字的胡善辉,于是把镜头伸进窗内,拍下了这张打动无数网友的照片。

  “照片两年后被一位在广州读师范的姐姐看到。”胡善辉回忆说,当时,正在读大二的黄敏琳在杂志上看到了他的照片后,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他,并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每月节省出5元钱资助他上学。

  这5元钱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当年的胡善辉家来说,这是一笔“巨款”。因为父母身体不好,父亲常年吃药,让本来就很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正是黄敏琳的资助,让胡善辉顺利地读完了小学。

  “前前后后有二十多位好心人资助过我。”胡善辉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的哥哥考上了大学,他也读完了初中,并如愿以偿地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

  “如果不是大家伸出援手,我可能早已辍学在家。”谈起过往,胡善辉望着远方,思绪好似回到从前。

  “旅客的幸福是我最大的欣慰。”从事客运员工作,胡善辉总把旅客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用心服务。(摄影 盛麟斐)

  “能从一个山村的穷孩子,成为新时代的高铁职工,我感到很自豪。人要怀有感恩之心,我一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尽己微薄之力,为更多的人服务。”胡善辉从事的工作,就是为广大旅客服务,为特殊重点旅客服务。这也是他从部队到地方后选择铁路的初衷——通过车站这个服务窗口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服务台上有一本《特殊重点旅客服务交接单》,详细地记录了特殊旅客的车次、车厢、到站时间及所需服务内容等信息,据此胡善辉可以为旅客提供精准的服务。一次,一对79多岁的夫妻来济南,老大爷提着一堆行李,还要照顾坐轮椅的老伴,非常不便。胡善辉了解后,提前来到站台,火车进站后,他从车上将老大娘接过来,在拥挤的人群中,将两位老人送出站,交到来接站的老人儿子手中。

  “真是太感谢了!”胡善辉细致周到的服务感动了老人一家,老大爷一个劲地表示感谢,并坚持要写留言簿表扬他。

  “这是我的工作,应该做的。旅客的幸福是我最大的欣慰。”从事客运服务工作,胡善辉总把旅客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用心服务。服务站女孩子多,推送轮椅的工作常常都由他包员了,有时候几个小时也没办法停下来歇一歇、喝上一口水,而他却乐此不疲。

  胡善辉从事的工作,是为广大旅客服务,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服务。(摄影 盛麟斐)

  如今,在胡善辉的带领下,济南西站成立了以其为组长的“善辉善行”服务队,他们以车站关切中心为阵地,每天为候车的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扶服务。推轮椅、接送站……服务队用热情和真诚打动着短暂停留的每一名旅客。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路成长,胡善辉感受着来自社会的温暖,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贫苦孩子,如今正能量满满。胡善辉的成长经历,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无数个像胡善辉一样命运的孩子获得新生。

  如今,胡善辉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就读的小学危房变成了三层崭新的教学楼,各种教学设施完备,孩子们吃上了免费午餐;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安上了自来水,网络也覆盖了整个山村;用山泉水种植的茶叶成为抢手的“生态茶”,乡村旅游也如火如荼,成为村里的新经济增长点。

  推轮椅、接送站,胡善辉用热情和真诚打动着短暂停留的每一名旅客。(摄影 盛麟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