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本报记者 钱欢青
一年又一年,春节即将到。过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将提前准备好的窗花张贴到门窗上,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红艳艳的窗花与对联、门笺相互辉映,营造出一派热闹喜庆的过年气氛。
近日,鲍家虎先生编著的《山东民间剪纸集萃》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鲍家虎先生从自己历时六十多年收藏的上万件个人剪纸藏品中取其精品,整理而成。这些剪纸藏品,时代远到清代,地域囊括山东各地,既是一部私人剪纸收藏史,也是一部反映山东民间审美的生活史。1月15日,记者来到鲍家虎先生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六十多年时光,上万件民间剪纸藏品
鲍家虎1938年出生于安徽和县,今年已经81岁,依然精神矍铄。他长期进行山东民间美术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民间剪纸用功尤深。
说起来,和民间美术结缘,还要上溯到1958年,鲍家虎说,“1958年我在济南上学,科教文卫系统搞百日奋战,派我们到鲁西南农村,那时候我就开始收集民间剪纸。”1959年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前身)毕业后,鲍家虎被分配到山东群众艺术馆(山东省文化馆前身),开始正式从事民间美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那时的主要工作就是下乡收集民间美术,无论去哪儿,都是骑自行车,比如聊城到冠县吧,来回得有八十里路,都是骑自行车。农村那时候都是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了。”
下乡之后,要么挨家挨户去收集,要么在农村大集上收集,“比如在集上看到好的印染花布,就先订购上,等到下次赶集的时候再去拿”。有时候为了追踪一种民间美术的发源地,还常常跑到外省去,“有一次我们在青州发现一家搞印染花布搞得非常好,就顺藤摸瓜,一直跑到河北枣强,把印染花布的传播路线彻底搞清楚。”
六十多年时光,无数次下乡,鲍家虎的剪纸藏品达到了上万件,回首往事他坦言,如果不是对民间美术发自内心的热爱,根本坚持不了这么久。
研究山东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从上万件剪纸藏品中精选出上千幅,经过选择、拍照、打印、扫描等等繁琐工作,凝聚鲍家虎六十多年心血的《山东民间剪纸集萃》终于出版。在书中,鲍家虎将剪纸作品分为山水人物、神话传说、鸟兽虫鱼、民俗故事等题材,展示出胶东地区剪纸的精致、细腻,鲁北地区剪纸的简括、粗犷,鲁南地区剪纸的流畅、洗练等不同风格。剪纸艺术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美学、哲学、政治、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价值,因此这本书也可以被看作研究山东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民间艺术“产量”丰富,剪纸作品的年代其实很难确定,现存的剪纸作品,最早的一般都是清代,而在鲍家虎收藏的上万件剪纸中,清代的就占了五分之一,“有一次我们到山东掖县,当地的博物馆馆长是搞剪纸的,他有两本剪纸画稿,我们一看,这是清代的,而我们收集的很多剪纸和画稿中的基本一致,有了画稿这个标本,剪纸的年代就能确定了。”
剪纸题材包罗万象,花卉果篮、十二生肖、虾兵蟹将、神仙圣佛、戏曲故事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体现的民间文化内涵,更是穷之不尽,潘鲁生先生在为《山东民间剪纸集萃》一书所写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鲍家虎凭借对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执着探索,对剪纸图样的文化内涵潜心研究多年。由于常年从事文化工作,他善于将剪纸作品还原到特定的民俗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并由此深刻揭示诸多民俗剪纸图样的规律、故事表达、应用领域和文化意蕴。”
比如,黄河流域乡村婚礼常见一仰一合的“合碗”喜花图样,民间将其解释为祈求夫妻和睦,鲍家虎研究后发现这种民间风俗与古代“合卺之礼”有文化上的继承关系。比如,即墨剪纸《梁祝过河》,表现的是梁祝一同过河,祝英台脱靴露出三寸金莲暴露性别的情景。而这一情景在现代版戏曲《梁祝》中已被删除,可见民间剪纸从一个侧面对梁祝民间故事母题做了记录与传播。
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守望者、传承者
民间艺术蕴藏着中华民族最基础、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取自民间的剪纸作品、纹样、绣样等,作为一种具有原发性、地域性的原始材料,无疑可以成为艺术研究、文化史研究的一个实物佐证。
比如,让鲍家虎印象深刻的一套由七十余幅剪纸图样组成的窗花作品——“老鼠娶亲”,包含着一百多个老鼠,展现了一个浩浩荡荡的百鼠迎亲队伍:前面由抬着双喜字的两只老鼠开路,后面依次呈现桌椅箱柜等嫁妆,中间是打着旗、伞、扇的执事和乐队,新娘的花轿居中,压轿童子紧随其后,最后面是“长命鸡”和随身食盒。鲍家虎说,“民俗正月初七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家里有小孩的会放一只童鞋在床下,给老鼠当轿子。旧时老鼠是穷的象征,把老鼠嫁出去,就是送穷,是民间祈愿富裕的反映,另外老鼠繁殖能力强,老鼠娶亲也寄托了子孙满堂的愿望。”
鲍家虎说,老鼠娶亲剪纸用童话的方式表现了大户人家的娶亲场景,信息含量极为丰富,“虽然山西、陕西也有这一题材的剪纸,但老鼠数量都没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有一幅和老鼠娶亲相映成趣的现实版“迎亲图”:在鲁北平原乡村道路上,一列迎亲的队伍浩荡而过,村头有迎亲的村民在拍手、放爆竹,中间骑马的是新郎,后面有“男送”“女送”以及挑的礼盒,最后坐于轿中的是新娘。童话版和现实版的两幅剪纸,把山东民间娶亲迎亲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收集研究之外,鲍家虎自己也会剪纸,“我常常告诫年轻人,要研究民间剪纸,起码自己也要会剪纸,这样才会更有心得”。作为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守望者、传承者,退休之后,鲍家虎虽然很少再下乡,但把几十年的民间美术素养运用到了绘画上,在他的画中,那些流传民间的剪纸、泥塑、年画,又一次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回顾过去一年,众多事件值得铭记。“新旧动能转换大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南方学习”“青年企业家国际峰会”“儒商大会”“外交部全球推介”“全国工商联主席峰会”“香港山东周”……这些前进路上的精彩节点,绘就新时代山东再领改革风气之先、再立开放波澜潮头...[详细]
今年的济南咋发展?有哪些新的亮点?近日召开的济南各区县两会给出了答案。新的一年里,济南十区二县将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实际,努力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让发展更有质量,改革更有成效。[详细]
铁路春运1月21日开始,3月1日结束,历时40天。济南局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1630万人,同比增加157.2万人,增幅10.7%,日均发送40.75万人。其中直通旅客预计发送630万人,同比增幅9%;管内旅客预计发送1000万人,同比增幅11.8%。[详细]
2019年,济南各区县将继续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与市民利益相关的重大民生领域加大投入,百姓生活将会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2019年,历下区要启动刘智远配建初中等22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确保龙鼎学校、盛景二幼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交付使用,新增学位9600个。[详细]
三涧溪村干得有劲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村民赵顺利说。[详细]
“齐鲁号”班列驶向更广阔天地。这一天,“齐鲁号”欧亚班列从我省4地同步首发,山东成功实现全省欧亚班列资源整合,进入班列统一品牌、统一班次、统一平台、统一支持、统一宣传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