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2019-01-21 13:20:08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2018年,泗水县依托“底蕴深、生态美、区位优、环境好”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改饲”试点县、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带有当地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作为花生生产出口型的企业,2018年慧丰花生出口额近1000万美元。”在济宁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张秀峰针对龙头企业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表了见解。“龙头企业与产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张秀峰说,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把传统农业做精做优的同时,积极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张秀峰整合乡镇资源优势,打造5000亩花生种植基地,在引进新品种、安装新设备、提高压榨技术等方面全面发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张秀峰也看到了更广阔的商业前景。“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民而言是个利好消息,有国家的支持,各方面政策和优惠都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这对农户来说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今,张秀峰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农户,最心痛的莫过于丰收年份‘果贱伤农’。”他认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是种植专业户实现自我突破的有效途径。

  “龙头企业不仅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精锐部队’,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开路先锋’。”作为新一代农业创业者,张秀峰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涉农企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为此,他不仅更加坚定了涉农企业开创“三农”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也决心为涉农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条件。

  发挥农业品牌效应

  激发乡村添动力

  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位于泗水县南部,地理位置偏僻,贫困人口较多,为省定贫困村。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南仲都村搞起了特色旅游开发,村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们相继前往安徽、南京等城市参观当地高产高效种植,尤其是反季节大棚要比普通农作物产值增加了十多倍。”作为泗水县圣都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市人大代表姚洪远为了群众的增收,想办法找路子,利用合作社,带领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南仲都村利用扶贫资金,采取“政府扶持+合作社+农户自愿出资”的模式在村里建了20个大棚,并承包给村里有能力的村民搞草莓种植。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村里的草莓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引来很多市民采摘。为吸引游客,村里还筹资修建了通往高速路口和县城的道路。交通方便了,观光农业开始逐渐红火。

  “在草莓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如今,村里还投资720万元建起了花卉大棚。”姚洪远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拉动旅游产业链,提高村民生活环境,让村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

  抓住农村电商机遇

  为乡村振兴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电商异军突起,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立合作社,解决了种植品种乱、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吕孝东说,他不仅仅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一名农民。说起做西瓜种植,他说,源于一次老同学送来的“礼物”。当时这位同学给他送了几个自己家种的西瓜,恰巧被山东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品尝了。品尝后,教授发现这种西瓜甜度特别高,便将该品种送去研究。经研究,发现泗河街道西曲泗村周边约4000亩的土壤最适合种西瓜。也正是从那时起,吕孝东与村民们开始一步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并于2014年成立了合作社。

  吕孝东种植瓜菜已20年,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合作社已有3900多亩土地。平时,他这个理事长不仅要忙地里的活,还要经常帮农户跑销售。从外地引来好的瓜菜品种给农户推广,如今合作社年产值已达到4000万元,农户每亩瓜菜收入达8000元。

  “种植时令西瓜,价格方面卖不高,同时很多人反映西瓜个大,吃不完,接下来我打算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商销售‘礼品西瓜’。”如今,吕孝东对于种植西瓜的品种及农村电商发展有了新的规划。他认为,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如农民网上购物或销售农产品比较分散,缺乏规模效应等。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物流”的方式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