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跑火车的百年黄河大桥,就咱济南有!曾4次被炸

2019-01-18 07:46:29 来源: 生活日报 作者:

护桥工人早上8点利用天窗点开始上桥作业。

济南市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1912年正式投入使用,它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曾经四次被炸,是目前唯一一座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这里经过,它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春运从无到有的全部过程。据悉,为了更好地保护、养护好这座大桥,工人师傅们每天都要对大桥进行检修。“摇篮”车就是这个大桥上的一种传统检修方式,同时也是检修桁梁底部最有效的检修方式,但火车经过时,小车也跟列车一起震荡、摇摆,很多人刚开始检修时,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摇篮”车距水面四层楼高

“这座大桥是目前唯一一座在黄河上承担铁路运输任务的百年老桥,每天仍有28趟旅客列车从这里经过。”17日上午,济南工务段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人师傅们每天都要对大桥进行检修。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逐步替代传统的检修养护方式,应用到了大桥上,比如利用无人机对大桥钢桁梁进行检查、利用高压喷枪技术对大桥进行涂装作业等。但因为大桥特殊的构造和复杂的结构,许多区域修养维护依然难度很大,一直沿用着最原始的检修方式。“摇篮”车就是这个大桥上的一种传统检修方式,同时也是检修桁梁底部最有效的检修方式。

“摇篮”车其实就是桥梁梁低巡检手摇车。走近这座老桥,你会发现在大桥每个桥墩之间的主梁下都悬挂着一个小车——下弦式桥梁检查小车。日常,工人师傅们就是通过这个小车来检查大桥主梁底部梁体和零部件状态。

每到冬季,受热胀冷缩现象影响,钢梁容易受内部应力影响发生变化,时时掌握主梁的结构状态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每到春运,工作人员都会加大对梁体检查的力度和频次。梁底的检查最为关键,检查时需要在桥面墩台的一侧,通过交错的钢梁下沉到这个检查小车上。梁体之间没有挡板,距离水面有接近四层楼高。

小车来回摇晃幅度达30度

这个巡检车的动力纯靠人力手摇,一般检查时是六个人为一组,四人在两边摇车,两人员通过手电和检查锤对梁底的梁体状态进行检查,摇一会儿累了之后再倒替换人。由于桥洞中的过桥风很大,经常吹得只有两个支点的检查小车来回摇晃,幅度可达30度,检查工作十分不易。

泺口黄河铁路特大桥属于悬臂梁式下承式钢桁梁桥结构,梁体间没有连接板,能透过空隙看到脚下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一般人行走在上面有强烈的恐惧感,护桥人不仅要在这上面作业,有时还要到梁顶和梁底进行作业,很不容易。这里的工人每个月有四分之三的经历都在这座大桥上,在简陋的手摇车上作业。

由于大多数检查是利用天窗点外进行检查,时常会有列车从头顶疾驰而过,看着车轮从头顶擦过,小车也跟列车一起震荡、摇摆,再看着黄河水是湍急的向东流过,经常会有一种我们跟着大桥在动的错觉,时间长了会有很明显的眩晕感。再加之河面上风大,过桥的风更大,一般小车上的温度要比岸边的温度低6℃以上。河面上桥梁跨度又长,每次检查都要两个多小时。职工检查完上岸冻得直打哆嗦,脑袋发晕,得过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刚开始都会眩晕恐惧

陈怀华1987年4月从父亲和上一辈护桥人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泺口黄河大桥的守桥人。关于这点,陈怀华现在说起来也很自豪,他说当时想来泺口桥工作很不容易,由于大桥战略位置重要,当时要想来工作就必须要政审,经过层层筛选才能当上泺口桥的“守桥人”。自此,他在桥上一干就是30多年。而他们都被称为“摇篮哥”。

说起手摇车,他回想起当年刚工作的情景,一开始在手摇车上工作,经常突然地摔倒。主要原因是黄河水流湍急,人在小车上,会不由自主地往下看,有时候会感觉水在流、桥在动,使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如果一时间没有扶好,就会摔倒。陈师傅说,他当年的手工检查锤就这样掉到过黄河里。

张仁星是一名年轻的“90后”工长,也是新一代护桥人的代表,他目前是这里检查工区的工长,入路五年来,他一直努力跟着陈怀华等上一辈护桥人,认真学习泺口大桥的养护检修方式,认真巡检大桥的每一处重点。

说起大桥上的手摇车,他说,自己来到济南工务段以后,一开始上手摇车时,是很害怕的。“由于现在天窗作业时间有限,而手摇车属于桥底作业,我们在日常作业中一般都会利用天窗点外作业时间,进行手摇车检查。”张仁星说,这样作业期间就会经常有列车从头顶疾驰而过,看着车轮从头顶擦过,小车也跟列车一起震荡、摇摆,很是危险。刚开始每次有车经过时,他都会有点莫名的恐惧。而现在,他早已经习惯。

(生活日报首席记者 王健 通讯员 薛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