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多想,第一反应就是救人”

2019-01-17 15:14:00 来源: 齐鲁晚报网 作者: 宋少双

  “当时我连人带车一起摔到水沟中,幸亏老王从旁边经过,将我救起来,不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啊。我打心眼里感激他。”提起当初王洪光救了自己一事,李宪贵还是很激动。几个月前,李宪贵在回家的路上不慎翻进水沟。紧急时刻,幸亏路过的王洪光全力相救,这才让落水的李宪贵转危为安。

  王洪光(右)在向李宪贵了解住院费等情况。

  黄三角早报记者 宋少双

  救人时他毫不犹豫

  年过六旬,热血不减

  去年8月22日下午两点左右,王洪光干完工作,正准备回家。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砰”一声响,把他吓了一跳,紧接着就听到有物体落水的声音。原来,村民李宪贵骑着带篷三轮车准备超车时,突然从路边窜出一条野狗将前面的轿车司机吓了一跳,司机赶紧猛踩刹车。刚下过雨的道路很湿滑,再加上两车车距过短,李宪贵躲闪不及,一下子翻进路边的水沟里。

  王洪光看到后,连忙跑过去查看。由于昨夜刚下过暴雨,水沟里的水已经很深了。李宪贵连人带车翻下去后,瞬间只剩下车尾露出水面。危急时刻,王洪光迅速脱下外套扔在地上,三步并作两步跳入水中,他用手臂硬是将三轮车车头从水里抬起来。

  三轮车的车门玻璃已经被撞碎,玻璃碴子扎伤了李宪贵胸口,鲜血染红了水面。王洪光见状,赶紧扶他上岸,与路过的村民一同将其送往了医院。

  回到家后,王洪光才感到四肢传来刺痛感。原来在救人时,他的手臂和脚踝也被玻璃划了几道深深的口子,鲜血染红了一大片衣服。

  1月11日上午,记者在赵屋村村委会见到了正在忙着整理档案的王洪光。他的办公室里除了桌子上的几沓文件资料、一个茶杯,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自王洪光救人后,他先是被市里评选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一下子变成村里的“大名人”。提起当初的救人的事情,他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这不是什么大事啊,我觉得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的。”

  李宪贵出院回家后,王洪光还多次到他家询问情况,并帮其处理了医药费等后续费用,一来二去,二人还成了好朋友。

  为了家乡奉献青春

  奔波前行,不敢忘本

  王洪光目前担任赵屋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赵屋村人。王洪光为人豪爽,性格耿直。虽已年过六旬,但走起步来依旧虎虎生风,精神矍铄。

  据一位村民介绍,王洪光年轻时就有多次救人的经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几年前,一个小伙子被拖拉机死死压住,围观的人都认为他已经不行了,只有王洪光冒着危险冲到变形的拖拉机旁,将小伙子救了出来。”

  每当有人问王洪光怕不怕因为见义勇为而被人反讹时,他总是双目一瞪:“怕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家出事!”

  王洪光平日里几乎没什么爱好,每天的主要时间不是查看农作物的长势就是调解村里的各种纠纷,偶尔晚上回家会小酌两杯。村子里的壮汉小伙都到城镇打工寻求更好的机会了,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劳动力,“没几个愿意干农活的啦”,王洪光无奈地笑道。

  虽然家里人经常劝他多休息,可王洪光依然包下了十几亩地,种上了棉花、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在他看来,不拾掇庄稼的农民简直不是个好农民。

  在村民眼中,王洪光是一个好书记,这些年为了村里的发展没少操心,村里只要发生大小事务,总能看见他奔波的身影。而王洪光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见义勇为,奉献热血,王洪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