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何集村,村民何洪林激动地说:“我家庭条件差,以前总觉得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有了村里安排的这份工作,我能够自食其力,胸膛可以挺起来了。”何洪林现年53岁,妻子有精神障碍,女儿刚上小学,因照顾妻女无力外出务工,全家只能靠种田勉强维持生计。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村“两委”为他安置了村务服务类岗位,负责村内保洁保绿工作。
近年来,开发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目标,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
建立贫困户结对帮扶“1帮5”体系,400多名党政机关干部深入扶贫一线
2018年,开发区先后出台了相关精准扶贫政策、考核办法,对扶贫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常针对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工作召开调度会、专题会,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问题整改、专项督查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持续推动全区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工作中,开发区建立了贫困户结对帮扶“1帮5”体系,408名党政机关干部全部深入社区、村扶贫一线,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利用手机APP数据平台及时上传帮扶信息,上传率达到100%。与所辖三个街道签订精准扶贫工作责任书,层层传达,逐级压实各成员单位、街道、社区、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责任。
开发区加强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制订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2018年,区纪工委跟踪督查,对在扶贫领域有违纪违规行为的部分干部和党组织分别给予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为思想意识不强、自律性差、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同时,深入开展建档立卡问题整改、数据信息调整补录和自查自纠工作,及时筛查清洗系统内错误数据信息。
建成智慧扶贫系统,全面掌握各区域扶贫动态与工作进展
2017年12月20日,全国首张eID市民卡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杜店街道滨海社区水清木华服务站发放。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开发区率先发放了全国首张eID市民卡。目前,该区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围绕扶贫政策、贫困对象、帮扶干部的综合信息管理和帮扶需求,构建了智慧扶贫精准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发区智慧扶贫决策辅助平台具有动态可视化、数据智能化、数据系统化、平台多元化的特点。可视化指挥大屏,通过动态大数据图表,扶贫地图立体呈现,具有可视化和动态实时性的特点,全面掌握各区域扶贫动态与工作进展。帮扶干部、贫困户通过所使用的智慧扶贫平台APP端和电脑端,进行帮扶工作汇报、贫困户数据采集、帮扶政策落实、合理安排帮扶措施。平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录入、信息维护、数据分析、台账管理、权限设置、账号管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将碎片化的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基础数据紧密结合。
这个系统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该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大整合,以科学建档立卡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化识别。其次,实现了对扶贫动态的精准化反应,建立了扶贫工作信息库,切实提升各级查询情况、研究决策、反馈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实现了帮扶资源大整合,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通过因村派人和结对帮扶等措施,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实现帮扶工作的量化考核。同时,实现了扶贫项目大整合,对贫困村的项目建设需求逐村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列出“缺口清单”,把涉农项目与扶贫整合,做到具体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无缝对接,切实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运维管理,10个光伏项目全部聘请专业运维队伍
2018年,里则街道陶口村把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成的7个池塘对外公开承包,承包商李杭滨通过项目投标承包了该池塘项目,主要开发养殖罗非鱼和毛蟹。同时,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养殖项目还长期雇用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项目劳务。该项目的丰收保证了本村产业扶贫项目的稳定收益,也保障了全村21户贫困户个人的稳定收益,实现了稳定脱贫的目标。
产业扶贫,是“造血”工程中的关键支撑。开发区从长远着手,对已建成的24个产业扶贫项目加强运维管理,其中10个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全部聘请了专业运维队伍,建立了相关制度、管理台帐,确保了项目正常运行。里则街道吕前村蔬菜大棚项目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7%以上,与全市达到6%以上要求相比超出11个百分点。
2018年,该区共投入项目资金581.12万元,区级专项资金较去年增幅50%,涉农资金已按计划整合使用36.3万元。项目审批建设上,该区在不断分析总结前期扶贫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杜绝一般项目因总量过小、收益率低、难以稳定持续的缺点,三个街道集中全年的专项扶贫资金,全部投入到渤海活塞投资收益项目(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非圆高速精密车削加工设备软件研发项目),使收益率长期稳定达到8%。
该区制订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将所有贫困户全部对接产业扶贫项目。集体项目收益采取差异化分配,现有收益已全部分配到各贫困户,对2016年8个市定贫困村和2017年市派“第一书记”的5个村的集体项目,根据滨州市关于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的指导意见,各项目村均设置了扶贫公益基金账户,结合村情实际,对有贫困人口的村,项目收益原则上按70%及以上比例分配给贫困户脱贫,30%及以下比例用于扶贫公益基金,无贫困人口的村,全部用于村扶贫公益基金,收益分配率实现100%。
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1382户贫困家庭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1年8月,开发区30余人喜领“就业创业证”。
脱贫攻坚,从来不是一家之事,不能仅靠政府力量,必须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爱心人士投入到开发区的扶贫攻坚中来。
各行业部门积极组织社会义工,开展了“贫困家庭家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18年,该区结对帮扶干部共组织义工队伍1012人次,帮助1382户贫困户清理整治家庭环境。区慈善总会通过各区直部门自发捐款等渠道开展全区“献爱心、送温暖”联合扶贫行动,与市专项资金整合累计投资56万余元,购置生活用品,为每一名贫困户送去温暖。开展“阳光慈善、爱心传递”救助活动,共救助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中成功考取大学的高考新生10名,发放助学金3.8万元,确保不让一个优秀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同时,区劳保办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通过村、街道扶贫、劳保部门的严格审核的基础上,为37名人员办理了“就业创业证”,让他们持证从事公益性岗位,让贫困人口就近增加收入。区直10多个部门结合自身实际与各街道分别开展了为贫困户送温暖的系列活动,解决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难题,圆满完成全区109个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为963个贫困户天然气补贴资金达174万余元。2018年全区财政投资近万元,114名贫困家庭在校子女实现全资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最鲜明的价值取向。五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各项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详细]
1月9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在通过本次会议议程后,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调整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调整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审议了《山东省人民代表大...[详细]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山东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9年版)》,2019年1月10日起执行。徐勇告诉记者,这次标准调整加严了我省的建设用地控制,调整后,我省的控制尺度在我国各省份中处于较严水平。[详细]
新的《济南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已在今年1月1日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济南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废止。记者对比发现,新的奖励实施办法中,在奖励认定上有了专门成立的审核小组负责;每起案件的原则奖励金...[详细]
不忘军人初心永葆军人本色。1月9日上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济南举行[详细]
《意见》提出,检察机关要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精准履行监督职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融资等正常经济活动,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外,不得以违法犯罪对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