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濯村的秀美风貌
濯村田园风光
樱花盛放的濯村
冬至,日短之至,数九寒天之始。莱阳市姜疃镇濯村的泰瑞兰业的花卉大棚里,数万株十几个品种的蝴蝶兰却开得鲜艳热烈,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濯村,也正如这盛放的蝴蝶兰,日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濯村,位于莱阳城南40多里的五龙河畔,1600多户5000多人的规模,让其稳居莱阳第一大村的位置。但第一大村也曾是第一穷村。20多年前,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破落村,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娶媳妇儿难曾是濯村人面对的头等难事。如今,这个偏居一隅的村庄却改头换面,脱胎换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张名片灼灼闪亮。
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村集体资产过两亿,从村容乱浊到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多年来,濯村人靠着不服输的拼劲儿和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建设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濯村探索”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和逻辑线索?让濯村来告诉你。
规划整齐的别墅
濯村是长寿之乡
机制活 小村庄透出大气象
年终岁末,村民盖忠臣反而比平常更忙了。除了日常到工厂上班,周末还负责为村里抄水表。“干点活儿不算什么,日子过得美啊。”尽管忙碌,盖忠臣笑得憨厚。
对62岁的盖忠臣来说,如今的生活的确美好。住着村里统一盖的两层小别墅,在村里的工厂工作,骑车不过五分钟的路程,每月有固定4000多元的收入。在这如诗如画一般的村庄生活,盖忠臣的日子过得踏实又有滋味儿。前不久,老盖又在村里给儿子买了一幢小别墅,琢磨着“等他退伍了就回村”。
在濯村,像老盖一样想让子女回村的人越来越多。优美舒适的环境,淳厚朴实的民风,日益兴旺的经济,让濯村村民着实尝到了幸福的滋味。“这在20年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盖忠臣说。
20年前的濯村是什么样?土生土长的盖忠臣印象深刻。“当时家家户户都搞蛋鸡养殖,鸡粪遍地,臭气熏天,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还好点,到了下雨天,到处都是污水,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脏乱的村容,人畜混居的条件,让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浊村”。外村的亲戚不愿上门,小伙子娶媳妇更是难上加难。当年的濯村,新娘子进村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雨鞋加手电。
村民宫月香就收到过这样的礼物。1993年嫁到村里,宫月香家最初也是养鸡,脏臭的村容、低微的收入一度让她对未来生活失去方向。
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养殖业并没有让濯村人富裕起来。高风险、高污染的养鸡业,仅仅给濯村人带来年人均2000元的收入。遇到灾年,有的村民颗粒无收甚至欠债累累。
眼看着周边的村镇都慢慢富裕起来,勤劳的濯村人坐不住了。发展变革,在濯村人的思索中逐渐萌芽。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当年的探索历程,我们仍为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所震撼。
1996年,在姜疃镇党委的决定下,时任村机械加工厂厂长的高云建临危受命,回到村里担任书记。濯村要发展,要变革,但怎么变?濯村深入莱阳腹地,缺乏区位优势,也没有矿产资源可以倚靠,招商更是无从谈起。不同的基础条件,不同的发展阶段,注定不能走其他村镇相同的发展道路。如何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
深刻自我剖析、反复琢磨思索后,生于斯长于斯的高云建,将企业发展的思路带回村里,和村两委一起,砸出了破旧立新的第一锤。
年过40的村民,对当年的“那一锤”无不印象深刻。
当年濯村有一片1450亩的梨园,由村里37户农民共同经营。缺乏新技术,没有销路,这片梨园年年不见收益,无奈之下,村民们决定将其砍伐。
高云建发现了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机遇。土地是能生金的,单纯的种植不能增收,为什么不换个方法?流转出去!
如今土地流转在村镇已蔚然成风,但在当年,却引发了村民的极大反对。土地怎么能租出去?租出去我们还是农民吗?面对这质疑和反对,高云建和村两委没有退缩。“为什么不敢租,土地性质没变,农民收益增加了,我们为什么不干?”
一位新加坡客商接手了这片梨园,用于水果加工。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当年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万元,一下子增加到147万元。不但原本的37户农民全部增收,来打工的150名农民也实现了收入的翻番。
土地流转,让濯村取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也坚定了濯村人的信心。之后,全村8900亩土地全部进入流转。
沉睡的土地在改革的指南针下被唤醒,集体资产被盘活,集体和村民个人收入同步增长。随着土地的流转,企业随之上马,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第二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盛,服务业、旅游业进入良性循环。2017年,村集体收入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
濯村,活起来了!
回顾濯村的发展历史,这最初的变革撼动人心。变则通,通则久。濯村探索,重在传承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精神。在改革中先行先试,在创新中做大做强……机制一活,发展大势气象万千,发展大潮汹涌澎湃。小小的濯村,透出了变革求新的大气象。
濯村一年三季花四季绿
草如茵树成行的濯村
勇破立 党建引领换新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和实践探索,是重在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冲破思想障碍的魄力。
如今提起濯村,人们都被其如火如荼的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所赞叹。身处于这些变化之中,濯村人却感慨于当年变革的勇气。“如果没有当年坚决的变革,如果没有生态兴村的战略构想,现在的濯村只怕还是默默无闻。”老村两委成员高仁贵说。
永平路,新濯村的第一条硬化路。这条仅400余米的路如今看来并不起眼,却是所有濯村人深刻的记忆。
当时的濯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可以修路的资金。没钱还修什么路?面对村民的质疑,高云建带领下的村两委没有动摇。没有资金,无法贷款,高云建就发动村两委成员集资,带头拿出家里的钱。众志成城,该村共筹集到13万元的资金。利用这笔资金,永平路修起来了。
正是这条路的修建,拉开了濯村环境改造、生态兴村的序幕。
鸡粪遍地、脏乱差的濯村,在新的村两委看来,不但影响了村民的生活,更制约了村庄的长远发展。村容村貌不改,濯村就没有未来!
修路之后,紧接着便是村庄的拆迁改造。这一次,村两委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1997年第一批决定对400户进行拆迁,很多村民都不理解。有的村民家里刚建了新房,更不愿拆迁。还有村民质疑,你们能干几年,瞎折腾什么?”当年的场景,老党员宫廷武记忆深刻。
村民不理解,村两委成员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有意见,就一点一点解析。宫廷武记得,接连一个月,村两委成员没有晚上12点前睡过觉,讨论拆迁方案,讨论规划设计,协调村民工作。一个多月,村两委每名成员都瘦了一圈,但村民从开始的不情愿、不理解,最终全部同意签约。468户,2000多间不合规划、影响村貌的民房,全部拆迁,规模占全村的1/4。
此后,村里先后投入5800万元,拓宽取直村路18.5公里,硬化路面20万平米,架设路灯1360余盏,形成“三纵十一横一环”的路网框架。全村新建别墅楼400余套,20余公里地下排污管网投入运营。
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濯村,彻底换了新颜!“濯村探索”表明,越是发展步入关键阶段,党建统揽功能就越发凸显;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党建引领作用就越发鲜明。
如果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骨,那么精神文明建设便是乡村发展的魂。濯村的一系列铸魂举措,让濯村的美更添内涵。
曾经的濯村脏乱差,不仅体现在环境上,也体现在民风上。打架斗殴、偷抢赌博,屡见不鲜。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要发展,先塑魂!
濯村研究出台了《村规民约细则》,每家一册,不仅对依法守法进行了规定,还对家庭和睦、环境保护、邻里关系等进行了严格规范,村两委带头执行,对以身试法者坚决处罚。
村规民约实施之初,有村民在濯村大集上对来做买卖的外村人进行勒索,村里查实后敦促其向对方赔礼道歉,并责成给予双倍的赔偿。有的村民不孝敬老人,村里就让其在大喇叭上进行检讨。
而对于善行义举的村民,濯村也回报以奖励。一名村民冒着大雨主动疏通村里堵塞的排水沟,被立为村里好人好事的典型,被周边村民津津乐道。
如今,村规民约早已内化于心,成为濯村村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近10年来,该村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信访事件。村里街边的柿子和石榴,成熟后红彤彤地挂在枝头,除非村里组织采摘和自然掉落,不会少一颗。濯村改造后,高云建曾立下军令状:凡是来濯村投资建设的厂商,若是被偷了一块砖,濯村赔偿十万元。到如今,濯村,没有赔偿一分钱。
濯村,用勇于破立的魄力,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村庄发展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多年来,濯村的村两委都保持着高度稳定,每届选举得票率都超过98%。
濯村风貌
濯村村貌
有特色 为可持续发展定筋骨
如果单论收入,濯村的收入距离一些全国富裕村镇尚有一定差距,但濯村人的幸福指数高。
走在濯村街头,村民脸上都洋溢着舒心轻松的笑容。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樱花、石榴、杏梅将花树整个濯村打扮成一个大花园。这里并没有丢失了田园生活的本质,生活悠闲舒适且有保障、有奔头。濯村人长寿,全村超过80岁的老人数百名,超过90岁的有24人,超过百岁的有4人。
要发展,但不能只要发展。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生态宜居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发展之初,高云建带领的村两委就定了调子——生态建设对濯村来说是既现实又长远的课题,没有好的环境,就无从谈发展,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为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樱花小镇便是由此而来。
绿化不是随便种树,而是要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为此,当年的濯村两委多方考察后,结合本地情况,选定了樱花作为主打苗木。20年过去,10余个品种、10万多株樱花布满了濯村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花开时,如粉雪飘落,整个濯村宛如世外桃源。
不仅是樱花,濯村目前有超过1200多种、近百万株花卉树木,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5万个。“我们是真正的美丽乡村。”高云建自豪地推介道。
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生态环境好了,企业这个金凤凰也飞来了。
泰康食品、新龙海调理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来了,泰瑞兰业等花卉种植企业来了,全村物流、电子商务、粮食仓储、餐饮服务等经济项目达12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3亿元。
“路灯招商”的故事在濯村至今仍被津津乐道。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有一家企业的负责人经过濯村,看到濯村路灯整齐明亮,便询问村里情况。之后到濯村实地查看,被村容环境所吸引,便将企业落户到濯村。台商王世昌夫妇在村里经营花卉种植,不仅将企业和家都落在了村里,还将原本住在台湾的老母亲也接到了濯村定居。
濯村现有占地千余亩的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4000余平米村委办公大楼与10000平米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1栋、民宿10余间、宾馆标间20余间;现有完善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乐与农产品店,餐饮配套设施齐全。
濯村让村民舍不得走,也让外来游客舍不得不来。
连续举办四年的“樱花节”,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占地460余亩、投资1.2亿元的中国北方植物园,1200多种植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参观。正在进行中的田园文旅小镇项目,拟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平方公里,将打造起集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文旅项目,为濯村再添一张闪光的名片。
濯村,正在将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以生态旅游业为抓手,濯村经济发展飞速前进。
在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濯村没有外来经验可借鉴,所依靠的,是适应本地水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发掘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并且始终牢牢抓住增强发展实力和百姓生活这个根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濯村,便是这其中的典型样板。
透析“濯村探索”,其鲜明的特色是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无论外界有多么大的诱惑,都不为所动,牢牢把握住自身发展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就是濯村探索的初衷,也是其不变的追求目标。这些探索与奋斗,闪耀着熠熠光芒,始终照耀濯村的前行之路。 大众网烟台.海报新闻记者 孙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12月26日至27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总结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研究安排明年经济工作任务。[详细]
“花小钱,看大戏”,在剧场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日益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消费的迫切需求。记者今天从省文改办了解到,我省将打造山东演艺服务管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整合演出资源,试点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群众能以优惠票价在线购票选座。目前,28个试点县(市...[详细]
2018年,济南市交通委负责实施的28条瓶颈路全部提前通车,其中20条在11月之前竣工通车,和平路东延、舜德路、舜世路这些“硬骨头”也被啃了下来。加班加点饱和施工,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的改进克服不利天气、地质的影响,把工期尽量压缩,为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详细]
12月27日,我省鲁西北地区出现降雪,省会济南也飘起了雪花。来势汹汹的降温让公众切实领略到了数九寒冬的威力。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此次内陆降雪短暂,半岛地区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北部地区仍有小到中雪局部大雪,预计半岛地区降雪将持续到30日。[详细]
2019年,山东光说不练的干部要难受了。形态和样子似乎是在落实,但实质是在“演落实”。[详细]
济南如何享个税6项专项扣除?房贷利息和房租扣除2选127日,济南市税务局局长杜锋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听市民电话,解答市民涉税问题,听取沟通意见建议。其中,个人所得税附加专项扣除成了与市民交流互动的焦点问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