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据沂南县委宣传部消息,
百岁沂蒙红嫂张淑贞
于今日清晨6点01分在家中去世!
享年104岁!
听到这个消息,让人十分悲痛!
这位百岁老红嫂永远离开了我们……
张淑贞,女,中共党员,
百岁沂蒙红嫂,
1914年9月出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官庄,
后嫁到东辛庄,
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
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
她也是临沂市党龄最长、
年龄最大的沂蒙“红嫂”。
在张淑贞家,
三代红嫂用生命和热血支援革命,
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
宛如清清沂河水,奔流不息。
“沂蒙母亲”王换于
被誉为红嫂家风光荣传统的开创者,
而张淑贞被称为爱党拥军的接力者。
红嫂张淑贞带领女儿、外孙女缅怀亲人王换于
抗战时期,
她家做为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
首长机关所在地,
罗荣桓、徐向前、朱瑞等首长
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
当时,
婆婆王换于担任艾山乡副乡长,
带领全家为八路军做军鞋、筹军粮,
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助八路军伤病员。
2017年9月28日,沂蒙红嫂张淑贞和小学生一起绣党旗,并向孩子们讲述她和婆婆抗战支前的故事。
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一起
创办战时托儿所,
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
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乳名),
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女儿罗琳,
陈沂、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
而自家的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于爱梅(右)与家人分享“全国文明家庭”殊荣,张淑贞(中)老人看到有关自己家庭的报道很是开心。
张淑贞老人的女儿于爱梅
是一位退休教师,
她红嫂家风的发扬者。
于爱梅从小听着奶奶和母亲讲述
“创办战时托儿所、救护伤员”的故事长大,
铭记“没有那些革命烈士
就没有咱们今天好日子”的教诲。
2004年,于爱梅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
正式从母亲那里接过了曾经纳过军鞋、
缝过军衣的“红嫂针”,
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拥军优属事业,
倡导成立“沂蒙红嫂协会”,
和协会的姐妹们到部队拥军,
看望老英模、老红嫂,
给子弟兵送去拥军鞋垫5000多双,
作红嫂事迹报告200多场。
于爱梅和母亲张淑贞一起纳鞋垫
从2011年开始,
她又到红嫂纪念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累计作报告1000多场,
向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
讲述奶奶及母亲等红嫂的事迹,
传播“爱党拥军,永远跟党走”的红嫂家风,
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
2016年,
张淑贞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2016年12月,
张淑贞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作为家庭代表,
于爱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舞剧《沂蒙颂》中的唱段,
既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更是一曲沂蒙红嫂的赞歌。
从王换于到张淑贞,
再到于爱梅,
一家三代人从战争岁月走到和平年代,
始终以爱党爱国的情怀,
谱写着大爱大义的感人乐章。
张淑贞老人去世了,
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她是沂蒙精神缔造者也是传承者之一,
老人用一生诠释了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
愿红嫂精神宛如清清沂河水,奔流不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凡
1-11月份相关经济数据显示,山东经济运行传统路径依赖正被逐步打破,新动能正有序替代旧动能,我省经济整体上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大道。 [详细]
四类企业可申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全省1万多家企业有望重塑信用,轻装上阵。省市场监管局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条失信企业救济途径的提出是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企业需求,勇于突破创新...[详细]
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的目的是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强对我省民生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担任,副组长由三位省委常委,省政府7位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组成。[详细]
2018年,我省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559.5公里,本月底济青高铁、青盐铁路通车后我省高铁动车将达260.5对,省会城市朋友圈达到26个,直通全国280多个城市。[详细]
11月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创新高。济南海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山东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465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详细]
淄博、东营、日照、临沂通报6起典型问题。经查,吕一新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组织纪律,违反议事规则,个人决定重大事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