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女职工唐某达到退休年龄后,没有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唐某因工受伤,没想到单位的答复却是双方劳动关系已经在她达到退休年龄时就解除了。
虽然达到退休年龄了,但明明还在单位上班呢!
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时间如何认定呢?
唐某出生于1966年9月24日。
2016年8月3日,唐某到济南某酒店从事面点工作,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酒店也未为唐某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唐某月工资为2800元。
2016年11月5日,唐某在工作中左手受伤,被诊断为左手挤压剥脱伤、左手环指近节指骨开放性骨折、左手多发指骨骨折、左手开放性外伤累及肌腱,住院治疗102天,于2017年2月15日出院。
期间,酒店为其支付了大部分医疗费,唐某自己支付15272元。自受伤后,唐某未再回酒店上班。
2017年10月11日,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唐某受到的事故伤害为工伤。11月13日,经济南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唐某为9级伤残。
2018年3月23日,唐某向济南市历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酒店支付其经济补偿、双倍工资差额和工伤待遇。仲裁委审查后,决定对唐某的申请不予受理,唐某于3月28日诉至历城区法院。
经院查明,唐某自2002年1月起以自由职业人员身份,在济南市市中区社保咨询服务中心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自行缴纳社保费用。
唐某认为,自其起诉之日起,双方劳动关系解除。酒店不予认可,认为双方劳动关系应自唐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日起解除。
法院认为,唐某于2016年9月24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双方均未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唐某继续在酒店工作,且唐某也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因此对唐某主张其自起诉之日,即2018年3月28日起与酒店解除劳动关系予以采信。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经鉴定唐某的停工留薪期为6个月,酒店未与唐某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因唐某自受伤后未再向酒店提供劳动,故双倍工资计算至停工留薪期满,共8个月。
唐某停工留薪期间,酒店没有足额支付其停工留薪工资,故唐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享受经济补偿,符合法律规定,酒店应按其工作年限,支付其2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唐某因工受伤,其自行负担的医疗费15272元,应由酒店支付。唐某伤情构成9级伤残,酒店应向其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200元(2800元/月×9个月)。唐某与酒店解除劳动合同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酒店无须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近日,法院判决:唐某与酒店于2017年8月25日解除劳动关系;酒店支付唐某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22400元、经济补偿5600元、停工留薪工资16800元、医疗费15272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5200元。
法官有话说
本案中,酒店称,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因此,双方的劳动关系自唐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日起就终止了。
但法庭却没有采纳其意见,为什么呢?
审理此案的法官进行了分析。虽然《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但《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前者属于下位法,后者属于上位法,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因唐某未参加过社会保险,不可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所以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不能作为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崔岩 马云云 )
(壹点号:法眼)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今天下午进行集体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努力推动山东走在前列。[详细]
“规划还吸收了市民提出的大明湖路—西公界街—鞭指巷的文化游览路线。”17日,在回复市民关于《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及三处地段保护方案》的建议时,济南市规划局展现了这样一条线路。[详细]
通知第六条明确规定:取消新购住房限制转让措施。此次调整距离政策出台仅有一年多时间。[详细]
山东多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在今天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向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详细]
119人荣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表彰专家在5年管理期内由省政府给予科技奖金6万元,享受当地医疗保健待遇,在职期间每年享受10-20天的休养,同时纳入省服务绿色通道范围,颁发“山东惠才卡”,享受子女入学、职称评审、交通旅游等29项高层次人才服务。[详细]
已惠及6万余家企业,山东企业上云进入2.0阶段截至10月份,全省企业上云数量6万余家,全年可完成7万家的目标任务,其中有1600余家在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上领取了“云服务券”、合计3000多万元,累计节省企业信息化投入超过10亿元。一是工业互联网意识比较薄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