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看山东影视发展

2018-12-18 09:34:0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张晓涵

  

  编者按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而齐鲁大地也迎来了变革的开始。40年来,我们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默默地发生着改变。经济变好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就越来越多。从1978年山东首部电视剧的诞生,到现在精品鲁剧的层出不穷;从2004年山东首个现代化多厅影城的开业,到今天全省拥有大约3000块银幕……

  从影视文化到影视产业,在山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都迅速跟随着时代在发展壮大。山东的电影、电视剧从中华文明和齐鲁文化厚重的传统中繁衍发展,记录了时代的风貌,提炼了时代的精神,为山东乃至全国观众创作出一批精品影视剧。

  鲁 剧:为全国主旋律作品创作提供经验

  电视这个现在已经家家必备的家电,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进入大众生活的。而有了电视,电视剧就应运而生了。说到国产电视剧,我们山东的鲁剧就不得不提,这已经是国产电视剧的一个金字招牌。

  1978年,一部采用录像和电影胶片相结合方式、以反映邮递员默默无闻工作为内容的电视剧《人民的委托》,作为山东省第一部电视剧呈现在观众面前。到了20世纪80年代,鲁剧峥嵘初露:1982年,由祝延平主演的《武松》横空出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成绩,之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播出。该剧夺下当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随后,《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造就了轰动全国的“三连冠”,也成为鲁剧创作史上第一个高峰。

  1991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大型历史巨片《孔子》。《孔子》的摄制历时5年零5个月,堪称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之后,《白眉大侠》《甘十九妹》《大法官》《誓言无声》《大染坊》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也让鲁剧走上了第二个高峰。

  2008年,《闯关东》成为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年大戏。该剧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剧奖、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奖等重大奖项,打造了鲁剧创作历史上的第三个高峰,“鲁剧”品牌在全国唱响,山影也自此打开了市场化的大门。这一年的12月31日,山东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此后,《沂蒙》《南下》《知青》等电视剧也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4年之后,鲁剧迎来了第四个大发展阶段,出现了《马向阳下乡记》《北平无战事》《老农民》《战长沙》《琅琊榜》《伪装者》《他来了,请闭眼》《青岛往事》《欢乐颂》等一批高收视率的作品。可以说,鲁剧对中国电视剧艺术个性的丰富、题材样式的多样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鲁剧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局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晋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文艺创作亦然。纵观鲁剧的创作历程,无论是现代戏、年代戏、古装戏,无论是都市剧、农村剧,都能从中看到时代的影子、时代的烙印,都能从中触摸到时代的温度、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山东知名影视评论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认为,整体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作、生产了一大批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符合大众审美需要的电视剧,并且在数量增长、质量提升、市场培育等多个层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自1978年开始,山东的电视剧生产就具有浓厚的红色基因,这与全省创作者的高度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市场自觉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山东影视剧行业的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山东的影视剧发展尤其是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各方面作出了强有力的保障。鲁剧为全国的主旋律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电 影:民营企业的加入给行业发展带来机会

  1982年,山东电影制片厂成立,1986年和1987年,山东电影制片厂先后摄制完成了舞台艺术片《方荣翔的舞台艺术》和农村改革题材故事片《破土》,但是之后发展比较缓慢。

  1995年,由陈国星导演,王兴东编剧,高明等主演的电影《孔繁森》获得了广泛好评。该片获1995年度华表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主演高明获最佳男演员奖。

  2009年,电影《沂蒙六姐妹》的成功运作,为山东电影制片业敲开了一扇通往国内、国际市场的大门。《沂蒙六姐妹》投资700万元,国内票房收入2000多万元,获得第11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13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2011年,由王坪执导,赵有亮、涂们、李小冉、余少群、耿乐、中泉英雄、朴艺珍等人主演的电影《止杀令》,摄制成本8000万元人民币,加上国内外营销成本,总投资接近1亿元人民币,号称山东迄今投资最大的电影作品。《止杀令》的主题是世界性的“反战与和平”,在制作上也是严格遵循国际化、市场化规律。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悬念迭起的剧情,以及国际一流的技术视觉奇观,是影片的商业卖点。而国内外强大的创作团队和国际化的演员阵容,是影响影片观众的关键。在2012年5月戛纳电影节上,美国环球影片公司从国际发行公司Fortissimo手中买下了《止杀令》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在内的多国发行权。

  2015年,山东电影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山影联合出品的第一部商业电影,上映60天,累计票房9.56亿元,创造了单日票房最高、总票房最高、衍生品单日销量最高等国产动画电影的多项纪录,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创造了山东商业电影投资周期最短、效益最高的神话。

  不过与鲁剧相比,山东的电影发展相对比较薄弱。据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电影近年来发展也有了进步,一些民营电影公司加入了创作行列,为行业的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机会。

  影 城:现代化影城培养了山东电影市场

  说起电影院,很多人的记忆中,还留着那种一个影城一个大厅,几个月就放映一部电影,拷贝需要“人肉快递”的印象。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副总经理刘芝保回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电影产量非常小,一年也就是生产七八十部电影,而且拷贝很贵,通常都是几家影城共用一个拷贝。一部电影如果是90分钟的话,就需要10个左右的盘。这些盘在放映的时候,要算好时间,由专人负责接力送到各个影城,这在排片和放映的把控上要非常严格,不然就会出现“断片”等问题。2004年,山东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开业,在济南最繁华的商业街上,出现了山东首个现代化多厅豪华影城。豪华坐椅、十多个放映厅循环放映、每10分钟就有一场电影上映,这也打破了济南人看电影的老观念,给山东影城的发展带来了一股新风,当年的票房为1000万元左右,已经开创了历史纪录。

  自从新世纪影城泉城路店开业之后,现代化影城逐渐开始进入山东,特别是济南,鲁信、万达、百丽宫、恒大、耀莱等院线的进入,也让山东的院线影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我省共有影城大概540家,银幕大约3000块,已经成为我国的票仓之一。2018年上半年,我省的票房为13.68亿元,观影人次达到4047.9万,全国排名第八位。截至12月13日,山东票房收

  入已经达到23.27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山东票房可以达到25亿元。

  票房的上涨,也为山东影院发展带来了动力,从2005年的第一台数字1.3K放映机,到现在的4K高清放映机;从2008年的第一部3D影片《地心历险记》的放映,到现在4D、IMAX、杜比和中国巨幕影厅的出现,山东的影城放映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采访中,刘芝保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5年以来,山东的影城发展迅速,从硬件投入到软件服务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电影的类型越来越多,放映的场次也多了,观众的选择也多了,所以培养了市场。此外,现在的影城已经不是单一的影城,大多是跟商业的结合,影城已经成为很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标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观众的需求。

  未 来:借助“新旧动能转换”东风加快产业升级

  李超在采访中表示,鲁剧的生产机制保证了创作的质量,这种创作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因此造就了鲁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品质,在这种创作传统下,山东也培养起了一大批创作人才。此外,山东有独特的文化环境,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题材基础、故事基础。山东人仁义、正直的品性也赋予了鲁剧题材、风格上厚重大气的特点。

  不过,李超也坦言,目前制约山东影视剧发展的原因,与优势是一体两面的,这主要体现在山东影视剧的市场化程度相较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要弱一些,我们一直坚守主旋律创作以及厚重题材的创作,在近几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语境下,这类作品与市场的结合度较低,成为制约鲁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人才断层也是一大原因,老一代创作者的创作精力难以满足需求,而新一代的创作者还未能担起重任,人才外流导致中青年创作力量稀缺,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影视剧的发展。

  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坚守创作优势与对接市场上达到平衡,我们应鼓励、支持多元化的影视公司、创作人才创作适应不同需求、不同市场的影视剧,让鲁剧的生产更加多元化。另外,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加大力度。还有,我们应该考虑打造山东的影视名片,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电影节、影视评奖、影视论坛等,不断激活全省的创作活力,加强行业交流。平遥国际电影节、First西宁电影节等已经作出较好的示范。

  李超认为,在山东影视产业的发展上,济南在创作层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影视综合体等硬件设施上目前还有所欠缺,不过目前也有华谊电影城等在建影视项目。济南如果想要发展影视产业,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借助“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济南的独特资源,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影视项目。当然,在当前的影视环境中,每个城市、每个公司以至每个创作者都不是孤立的,合作是影视行业不可或缺的要素。“据我所知,济南、青岛在很多影视项目上建立了较为深度的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全面调整优化!首批15个省直部门“三定”规定印发

    11.jpg

    截至目前,省纪委省监委机关等第一批省直15个部门“三定”规定已正式印发,第二批22个部门“三定”规定即将送签印发。其余部门“三定”规定已完成初审,12月底前按程序报批印发。[详细]

    12-18 07-12大众日报
  • “地下城”长出新山东!地铁圈连续三年有了新成员

    11.jpg

    改革开放40年,山东高楼“天际线”不断刷新的同时,城市也在向下“逆生长”,不断拓展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场、地下管廊、地下物流等地下空间利用形式。特别是以地铁建设为代表的地下空间拓展能力,不仅承载了伟大的技术变革,也铺垫了一座城市...[详细]

    12-18 08-12齐鲁晚报
  • 山东全面规范整顿低速电动车 禁增产能静待“国标”

    11.jpg

    我省将对低速电动车行业进行全面规范整顿。根据省政府办公厅16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我省成立低速电动车规范管理工作专班,统筹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清理整顿,严禁新增低速电动车产能,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加强生产销售监督执法。[详细]

    12-18 07-12大众日报
  • 济南区县机构改革时间表来了!这些部门及职能将调整

    11.jpg

    据市编办负责人介绍,区县机构改革是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改革区县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权责关系...[详细]

    12-18 07-12山东商报
  • 解读“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的感动密码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挖掘展示这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中积淀的精神养分,解读“感动密码”,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标先进、奋勇争先,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奋力前行。她有2000多个“兵儿子”,她300多次走访部队,送去6万多双鞋垫、600多吨水饺,行程超过...[详细]

    12-18 07-12大众日报
  • 山东40年建成"四纵四横"铁路网,现在能通达全国280城

    山东40年建成"四纵四横"铁路网,现在能通达全国280城改革开放40年,山东铁路网从京沪、胶济、蓝烟三条铁路干线,发展成为覆盖齐鲁大地的“四纵四横”铁路运输网。2019年,铁路电子客票业务将开始试点运营,旅客互联网订购车票之后,到达高铁站,无须换取纸质车票,可持二代...[详细]

    12-18 07-12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