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三民”活动10周年 青岛缔造全国知名政务品牌

2018-12-15 22:12:44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2018青岛“三民”述职报告会拉开帷幕。

  青岛新闻网12月13日讯(记者 刘倩倩)青岛是品牌之都,这座海滨城市,不仅拥有多个享誉全球的经济品牌,而且还有一张著名的政务品牌。

  从2009年开始,每年年底,青岛市政府各部门的“一把手”都要进行一场“大考”,而考官就是全体青岛市民。

  12月15日,“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2018年度市政府部门述职报告会正式拉开帷幕,54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向市民述职。这项曾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全国推广的活动,也步入了第10个年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年积淀,“三民”活动已成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市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成为全国知名、富有生命力的政务品牌。

  “三民”活动激发市民主人翁精神

  作为一名连续多年参加“三民”活动的企业代表,青岛金雨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伟说:“这是一个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通过这个平台,把民营企业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通过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反映给政府的相关部门,得到了回复和改善,我们非常高兴。”

  10年来,“三民”活动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市民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客观公正地评价部门,着眼大局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活动成为市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平台;10年来,“三民”活动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正如2017年优秀市民意见建议一等奖获得者刘永梅所说,“在参加‘三民’活动中,我发现和政府有一个良好的互动,提出的建议都能得到政府及时有效的答复,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感到很自豪。”

  据统计,10年来,“三民”活动组织了36场述职报告会和27场与市民、专家的座谈会,近9万人次参与评议,不少市民意见建议纳入政府或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参与到“三民”活动中,为了让市民的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十年来,“三民”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录播,到电视台、电台现场直播,再到如今的电视、电台、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全媒体直播,市民了解活动更方便,参与活动更广泛,活动效果更明显。

  “无形之中给政府压力”

  “这么多年参加‘三民’活动,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为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姜波说,“‘三民’活动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和市民群众互动,听取他们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政府部门的工作就会不断改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将政府部门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公开展示给广大市民,让他们去打分、去评判,这无形之中就会带来一种压力,倒逼政府部门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市民的意见建议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去年通过‘三民’活动等吸纳市民的意见建议,三公经费公开就是由市民提出的建议推动的。”2016年,一名述职的“一把手”曾这样说。

  这种“民考官”的活动形式,为政民互动拓宽了渠道,有力促进了政府部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提升了履职能力和决策水平,推动了工作作风转变,解决了一大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也在持续提高。

  让政府工作围绕老百姓运行

  “三民活动就是要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的主人身份、人民的主权意识充分体现和表达出来,让政府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公平公正地围绕人民群众期待和要求去工作,去服务。”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三民活动对政府工作起到导向作用,让政府工作全方位地围绕老百姓去运行,三民活动是个很好的载体。

  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部副教授李光全每年都关注“三民”活动。在他看来,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对青岛政府部门在这一年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下一年将会做什么等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比如局长通道,让各部门负责人能够对各界关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解答,构建起双向沟通渠道。”李光全特别评价道。

  2010年,青岛“三民”活动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时任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课题总负责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表示,获奖项目反映了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的经验与成就,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反响,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市民现场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是青岛问政于民、将执政为民行政理念落到实处的表现之一,体现出青岛深化执政方式改革的实践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山东发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万亿元

    11.jpg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我省将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装备,加快发展壮大新兴高端装备,到2022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万亿元,努力将全省装备制造业打...[详细]

    12-17 06-12大众日报-海报新闻
  • 不看学历看实绩 山东首批84人获评职业农民职称

    11.jpg

    “鲈鱼育苗你有哪些技术突破?”“从事冬枣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2月15日,山东首批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在东营市举行,中级职称评审以前所未有的面试答辩形式进行。走出考场,利津县盛泰冬枣合作社理事长韩志刚说:“这个职称不是‘评’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详细]

    12-17 07-12大众日报-海报新闻
  • 40年,山东第一高变化频繁,税收亿元楼越来越多

    11.jpg

    改革开放40年,山东高层建筑从100米逐渐攀升至“300米+”,摩天大楼的长高不断刷新着山东城市的天际线。作为城市发展面貌的最直观感受,高楼大厦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是现代经济的标志性载体。可以说,高楼集聚的背后更承载着税收、科技、产业、金融等诸多核心...[详细]

    12-17 07-12齐鲁晚报-海报新闻
  • 济南先行区管委会公开选聘招聘专业人才 今起报名

    11.jpg

    经过前期全面筹备部署,12月17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公开选聘招聘工作将正式启动。通过选聘或招聘的被聘用人员将进入岗位聘任管理,实行全员绩效考核。这是先行区继大部制机构设置之后,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详细]

    12-17 07-12济南日报
  • 山东出台意见 对民营企业一般违法行为慎用查封扣押冻结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公平公正执法、规范文明执法方面,意见要求,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细化、量化处罚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执法文书的说理性,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裁量基准适用情况,对民营企业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详细]

    12-17 06-12大众日报-海报新闻
  • 39年前章丘的“棉花姑娘”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39年前章丘的“棉花姑娘”登上《人民日报》头版39年前的今天——197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幅题为《棉花姑娘的喜悦》的照片,反映的是章丘黄桑院棉花姑娘承包土地兑现的情形。39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之际,记者重访这片土地,在棉...[详细]

    12-17 07-12济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