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润杰
山东省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就促进德州粮食产业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德州由粮食生产大市向粮食产业强市转化,助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部署。
近年来,德州全市粮食系统发挥粮食优势,助力协同发展,目前,德州粮食经营主体1040家,粮食流通经营1683万吨,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137家,综合年产能1306万吨,各类产品年加工量7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位居山东省前列。
主食工业化率提高到25%
2009年,德州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粮油食品城”。德州粮食产业经济主要由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四大板块组成。
目前,德州全市面粉加工企业有60家,年产能650万吨,其中日加工1000吨以上的企业7家,分别为五得利集团禹城面粉有限公司3000吨、发达面粉集团2000吨、益海嘉里(德州)有限公司1200吨、山东永乐食品有限公司1200吨、宁津豪康制粉有限公司1200吨、百益德天然面业有限公司1000吨、武城丹顶鹤面业有限公司1000吨。
而全市以面粉为原料的主食产业化企业13家,日产能达321.7吨,年产量达3.18万吨,年销售收入2.56亿元,全市主食工业化率由过去的15%提高到25%。
此外,德州全市饲料加工企业有47家,年产能366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6家,年产能220吨,骨干龙头企业3家,日处理玉米分别为星光集团3300吨、福洋生物3000吨、保龄宝700吨,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非洲等国家。
在大豆产业方面,德州全市年加工大豆120万吨,以禹王实业和谷神生物为代表大豆加工企业主要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加工为主,打造了“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种植模式,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产品和品牌在国际、国内都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打造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小麦加工是最传统加工行业之一,一直以来就是把小麦磨成面粉,到把小麦分成面粉和麸皮。随着精细加工,面粉越磨越细越磨越白,把总量占7%、营养占70%的有生命源之称的糊粉和胚芽全部打入麸皮。德州市粮食局通过引进中科院的新技术,把糊粉分离出来,提高了营养,又不改变面粉口感。
此外,德州粮食部门还与浙江合大公司合作,先期利用两个库区投资3352万元建成4.2兆瓦的仓顶电站,至2018年6月,累计向国家电网供电568万度,创造经济效益585万元,既节约维护费用,又创造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了绿色储粮。德州市现有110万吨库容的仓顶,可建设20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2.2亿元。
今后一个时期,德州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带动农业提质、农民增收,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打造生态原粮、绿色储粮、适度加工、健康消费的粮食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到2022年,力争实现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粮食产业经济位居全省前列,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显著增加,主食产业化率、粮食优质品率明显提高。粮油加工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5%左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的大型粮食企业达到10家,超过50亿的骨干龙头企业5家。粮食科技创新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润杰
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全省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具体措施》,针对督查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范全省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详细]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中央调剂基金省内上解下拨机制,统一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主要政策。[详细]
动辄上万的抗癌药成了不少癌症患者治病路上的“拦路虎”。为切实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出台了首批医疗保障便民惠民“十条措施”,其中就提到了进一步降低抗癌药物价格。[详细]
2019年青兰高速通车,济南将再添一条干线高速,该项目对完善全省乃至全国的骨架路网结构布局,加快山东中西部发展,拓展山东沿海港口经济腹地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青兰高速黄河大桥累计完成投资7.62亿元,占总量的85.1%。通车后,济南将再添一条跨河通道。 [详细]
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获审计署“点赞”2018年第三季度,审计署组织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38个中央部门、10户中央企业进行审计,抽查了1510个单位、3018个项目,涉及资金4185.69亿元。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详细]
全面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迅速掀起了济南治理违法建设的高潮。两年拆违6714.86万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