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儒家思想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2018-12-13 06:49:52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12月8日上午,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中国孟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孟子思想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在大众传媒大厦举办。

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王志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孟子研究院特聘副院长李存山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本着充分挖掘儒家思想文化内涵,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初衷,针对孟子和儒家思想如何为乡村儒学提供学术支撑,使其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精神支撑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孟子思想中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经济思想,在当代仍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对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于涵养干部为政之德,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现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从孟子理想中汲取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富滋养

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基地首席专家、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 王志民

在先秦儒学大师中,孟子最关注农村,最关心农民,是最富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孟子最高的理想之一就是对那个时代农村、农民美好愿景的追求。

在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孟子竭力推行“仁政”主张,他猛烈地抨击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肉”;他奔走呼号,要求对农民“省刑罚、薄赋敛”;不止一次提出了他对农村社会的美好愿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一理想,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有清晰图景,有高远境界,有系统表述。

这个理想愿景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二是物质丰富,丰衣足食。三是孝悌为本,社会和谐。四是林茂粮丰,环境优美。总结孟子的理想,我们可以看到:他以民生为主旨,以社会为蓝图,追求的是整个农村社会的升平景象。他的理想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家庭为起点,扩展到整个农村社会,再到国家、天下实行“仁政”。这对我们今天实现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历史借鉴和丰富的文化滋养。

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借鉴孟子理想中建设美好乡村、幸福农民的文化内涵,而且要继承、弘扬孟子追求理想的精神。

首先是他大力宣传理想的精神。他理想中的农村美好愿景,事关天下、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要实现必须依靠统治者的接受和实施。他在20多年中,四处奔波,与各国君主对话、宣讲、辩论,不遗余力,力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理想。其次是他努力争取实践理想的精神。孟子为实现理想,不仅悬之于心,示之于口,而且践之于行。他在齐国虽被封为客卿,却到五都邑作深入社会调查,对基层官吏督查,可以看出他是很想干一番事业的。再者是他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他以孔子为楷模,以中华文化的传人自居,励志传承,发扬光大;他以尧舜为榜样,“言必称尧舜”,立志做平治天下的大有为之人。另外,他为实现理想,对自身提出很高的要求。他提出了养身、养性、养气的主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提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的措施;立志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孟子的这些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至今仍然让我们高山仰止。

两千年前,孟子对农村的理想愿景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是孟子理想的丰富内涵,他为追求理想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仍是我们今天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汲取的丰富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乡村儒学:守护中国儒学的根脉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孟子研究院特聘副院长 李存山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以耕读传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上古时期的优秀文化传统,儒家文化的根脉就深扎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中。

由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华民族有了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优秀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但是,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它们也不断受到历史进程的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中国,乡村是城市的“根”,乡下人是城里人的“根”,乡村儒学是城市儒学的“根”。如果乡村的“根脉”枯竭了,那么中国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主干和枝叶”也会枯萎。我们要守护好乡村儒学的“根”,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乡村的经济和人口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落乃至凋敝的趋势,乡村的家庭生活、老人赡养、儿童教育、医疗保障等等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乡村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活也出现了疏离化甚至荒漠化的趋势。面对当前乡村的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任务。贯彻和落实这一战略,就是要在中国现代农村所实行的“仁政”。

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思想。而仁政首先是“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也就是要贯彻孔子的“先富后教”思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人民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教以人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如此“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重视民生是提升社会道德的基础,有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加以道德教化,乃至社会风俗为之一变,“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还强调,仁政的具体内容包括“善养老”,照顾“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也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数罟不入洿池,鱼鼈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现代仍有其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现代乡村实际,“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振兴乡村儒学,守护中国儒学在现代发展的根脉。

儒家的社会教化思想与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韩 星

中国古代教化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五伦之教,这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人与禽兽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人通过教化,明人伦,讲道德。怎么进行教化?孟子继续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是建立学校,教人们明人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儒家传统的乡村治理就是以人伦道德、礼治法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化维护乡村的道德人心、社会秩序。儒家的教化传统和乡村治理经验在今天乡村振兴战略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深深地植根于广阔的乡村。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应该控制中心城市规模,分化城市功能,加速发展宜居小城镇,形成多中心的居民集聚区,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具体的构想是建设城市与乡村都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田园城市”。

其次,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仅需要以加强自治建设为核心,还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以法治保障自治、规范自治、实现自治,以德治支撑自治、滋养自治;在自治中实现法治,践行德治;在德治中促进法治;在法治中体现德治,实现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自治、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最终达至乡村社会的善治。

第三,发现和塑造新的乡贤人物,把古代乡约与现代村规民约结合起来。“乡贤”是古代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后来泛指本乡的贤达,即本乡有德行、有才能的名人。他们以自己的德行和才能,为自己生活的时代作出了贡献,因而受到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崇仰、爱戴。现在乡贤与乡约断裂近百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搜集整理古代乡贤资料,重建乡贤祠,重修乡贤故居,修建乡贤纪念馆,利用这些乡贤文化资源,在各行各业宣讲乡贤思想,以乡贤人物对村民进行道德教育,提高人格修养,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儒学”塑造乡风文明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会员 颜炳罡

乡村是儒家文化的根,儒学是乡村文化的魂。儒学是乡村文明的精神支撑,儒学走进乡村可以将乡村民众道德理想的火焰重新点燃,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论实践。以文化人之化是自内而外的化,即“诚于中,形于外”,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成就人人为良善的君子;外化于形,成就乡风文明。

进入21世纪,山东儒学复兴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在儒学复兴、道德重建、礼仪再造基本诉求下,形成了官、学、民、企互动机制,儒学尤其是乡村儒学正沿着健康的道路逐步向前推进。新时代的“乡村儒学”是以乡村百姓为传授对象、以传承儒家的孝悌仁爱之道为主要内容的儒学新形态即儒学的实践形态。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儒学就是要重建乡村百姓的精神信仰和价值体系,让传统的乡风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再建与21世纪时代特点相适应的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当前,在齐鲁大地、在孔子的故乡出现的乡村儒学现象,反映了当代儒者、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文化实践、文化创新意识,又来自于基层乡民的文化自觉,可以说从“中华孝心村示范工程”到“以孝治村”的实践,从乡村的“道德讲堂”到乡村、社区的“孔子学堂”,都是“乡村儒学”在21世纪的新发展。

立足于新时代,如果要使当代儒学在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必须实现儒学由小众、精英向大众、百姓的转化。乡村儒学就是将儒学从精英知识分子手中解放出来,让少数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转化为百姓生活的向导,实现由小众信仰向大众信仰、由精英研究对象向人伦日用之道的转化。必须实现儒学由重知轻行向知行并进的转化。乡村儒学目的就是将儒学生活化、实践化、草根化。

我们认为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乡村耕读文化的振兴,是让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恢复其活力与生机。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有效途径,只有乡村振兴儒家文化才能在乡村得以传承,耕读这一独特的生活才能得以延展;另一方面,由乡村儒学可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中起到重要作用。

乡村儒学塑造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孟子仁政的落脚点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 孔德立

孟子的仁政方案有特定内涵,就是关心人民疾苦,解决民生问题。孟子认为,这是政治的第一要务。让百姓有恒产,有稳定的生活,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是仁政最基本的内容。孟子特别强调为政要使百姓有恒产。有了恒产,就有了恒心,就愿意做好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等等。这些理念是我们党传承古代优秀治国理政思想,特别是仁政学说的体现。

仁政的落脚点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老百姓的恒产最重要的是土地。今天来讲,土地对农民依然重要。党中央提出来要保护耕地,保护农村的宅基地,不侵蚀农民的土地,保护农民的恒产。

薄税敛,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观点。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有若,“现在国家的财政收支不相抵,怎么办?”有若说,你应该减少赋税。哀公说,现在的税率是50%,都不够开支,减少更不够了。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说,百姓有,你就有;百姓没有,你也没有。

社会上有四种弱势群体,《礼记·礼运》里叫“矜寡孤独”,即“鳏寡孤独”,老而无妻叫鳏,老而无夫叫寡,少而无父叫孤,老而无子叫独。孟子说,“文王发政施仁”,先考虑这四种人,照顾好弱势群体。今天的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在弱势群体上用力。

作为政府管理者,要充分考虑社会财富分配的均衡问题。分配制度很重要,一旦不公平,就会造成制度性的不均衡,社会不稳定。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百姓吃得好、穿得好,接下来就需要教化了。孟子提出五伦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彰显优秀典范,表彰孝亲敬老榜样,这样可以德化民俗。

孟子提倡性善论,推行仁政学说,又不忽视教化。孟子强调通过教化,特别是通过少数关键社会精英的成长,有责任,有担当,然后在政治上承担责任,推行仁政。而仁政,对于补齐乡村的短板有着重要的作用。

孟子“道性善”与社会道德的重建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崔茂新

《孟子》七篇,三万五千言,一言以蔽之,曰:“道性善”。

“道性善”是孟子发扬原初孔学、“道阐尼山”一以贯之的思想主旨,因而又是孟子离开原初孔学、独立门户自创新说的思想表征。

首先,孟学之“道性善”的内在逻辑是“性当善”,而不是“性本善”。

其次,孟学之“道性善”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劝说人们“性向善”,而不是一般性地“论性善”。

再者,《孟子》书中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等,皆承袭孔子而来,仅仅做了自己的阐发而已,唯独“道性善”是孟子的独创。至于保民而王、以民为本、持志养气、穷达以时等思想虽也是孟子的创造,但都是围绕“道性善”而展开的。

因此,可以确定地说,“道性善”是孟子学说一以贯之的思想主旨。

在孟子看来,人天然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之“四端”。随着境界的提升,“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至圣若神,尧、舜、孔子是也。这是“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原因。

“道性善”,孟子并不简单否定、排斥国君的“好货”“好色”之疾,只要求之以道、与民同之即可,其中暗含着一种权利平等的思想。有国之君,当牢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与臣下建立“君之视臣如手足,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上》)的友善仁爱关系。

以“道性善”为主旨的孟学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有着重要的思想资源意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思想资源现代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孟子“道性善”固然对今天的道德建设有着诸多的思想启示,但其中一些偏颇或过时的观念也是需要通过批判加以剔除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古已有之的道义精神、仁爱情怀真正发扬光大。如把一味顺之的事亲之孝,视为行仁与义于天下的当然作为,实际上就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如此等等,都需要做深入细致地辨别,方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孟子“道性善”的思想在当今时代的道德重建进程中发扬光大。

用新时代孔孟精神 培固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儒学年鉴社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 柳河东

孟子思想中最光辉处是“人皆可以为尧舜”主张。他认为通过修养人人可以实现道德的圆满,达至圣人的境界。宋明理学家由之而发挥提出,“人人可成圣贤”“满街都是圣贤”。圣贤之道、圣贤之德不再是社会精英层的专属,平民大众人人皆可为之。

宋明理学家认为,人不仅可以通过上层政治途径实现人生理想,还可以通过走入民间和基层社会大有作为。于是,以朱熹、吕大忠、范仲淹、王阳明等为代表的诸多宋明儒者,发挥儒家义理与精神,通过推动修建祠堂、建立义仓、制订乡约族规家礼、扶持乡绅、实施教化,在治理乡村、发展农业、造福乡梓上多有建树,使儒学深入并扎根于民间和基层社会。

孔孟之道倡导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高尚情操,“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仁爱情怀,以及所推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俭、宽和等美德和智慧,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深深根植于广大农村,可以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财富与动力。

面对新时代,发挥儒学经世致用的精神,大力发展乡村儒学,使孔孟精神重新走进广大农村,再放光辉。我们要培养乡土文化自信与自爱。乡土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根脉所系和重要载体,蕴含着国家长治久安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智慧。发展乡村儒学,激发乡村士人成圣达贤、心向君子的美好追求,培养乡村农民自强、自力、自足和守护传统的担当精神,提升对乡村文明、乡土文化的自信与自爱。新乡贤要引领“富而好礼”。古代乡贤主要是在乡村教化和精神文明领域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和工商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大力培养和发展工商精英新乡贤、科技精英新乡贤,带领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致富之路的同时,扶持乡村文化教育,发展现代礼乐教化事业,带领广大农民做“富且贵”“富而仁”“富而好礼”的时代新民。培固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优良的乡风、村风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为农村经济进行信誉背书。我们要积极发展乡村儒学,创新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义理的孔孟精神,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培固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

面对乡村文明发展的诸多困难,让我们一起努力:从崇尚“仁义”精神的孔孟之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儒学的创化与重构,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作出引领性贡献。

用传统文化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邹城市唐村镇党委书记 高胜

唐村镇位于孟子故里邹城市,是省级文明镇,群众满意度在邹城市位列第一名。这得益于我们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启动实施“儒风唐韵”文明行动,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搭建完善的人文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生活。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各条阵线、各个群体中涌现出一批先锋人物,其中,传承优秀文化、嘉言懿行作示范的公道先锋47位,主要为退休干部、退休工人、退休教师、老党员、老医生等;有能力带动发展、反哺家乡的青年先锋51位,主要为创业青年和企业管理人员;倡扬文明、热心公益、和睦邻里的巾帼先锋37位,主要为在村居住的优秀妇女典型。这些兴村先锋成为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还建起邻圣书院,每周末面向群众开展国学培训;各村设立兴村参事会、兴村工作室;设立潘氏家祠、邹鲁家风馆、王炉家风馆等8个小先锋成长基地,把文化的触角深入到村到户。开展家风家训收集整理宣传教育活动,各村由兴村先锋牵头,收集整理姓氏家风家训,在村文化广场进行宣传展示。开展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小先锋阅读工程百余期,受益青少年达到万余人次。开展一系列具有本地文化特色、形式多样、接地气的群众活动101场,成功举办“传承好家风”朗读会、“月是故乡明”回乡恳谈会、山东文艺名家走进唐村等大型活动,让文化资源普惠群众。

通过实施“儒风唐韵”活动,我们的体会是,用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党委、政府应主动担当。从镇党委到各支部,各级党组织是号召者、引领者,要整合包括学者在内的各种资源。强化德治引领是构建乡村生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不只是在教科书里和庙堂里,更是在老百姓的生活里。通过开展兴村先锋工作,让群众的利益、观点得以表达和实现,让干部找到了做工作的切入点,让兴村先锋这个“手电筒”不只照群众,也照干部。重塑乡村文化是启动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和引发作用,才能把多种要素聚集起来,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能量。

今后,我们将紧紧抓牢乡土中国的文化根基、人文精髓,用兴村先锋的品行,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农村文明乡风;用兴村先锋的力量,搭起干群关系的桥梁,夯实农村的基层基础;用兴村先锋的智慧,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本版稿件由 吕光社 房亚南 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推荐阅读
  • 40年:勇立潮头 走在前列

    走在前列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山东在改革开...[详细]

    12-13 06-12大众日报
  • 张术平在莱山区和福山区调研

    张术平在莱山区和福山区调研张术平在莱山区和福山区调研时强调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适应新的形势以基层党建引领改革发展胶东在线12月12日讯。他强调,要健全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河湖环境质量,着力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详细]

    12-13 00-12胶东在线
  • 王大雷:能为国家队出战,是球员的最高荣誉

    能为国家队出战,是球员的最高荣誉距离2019年亚洲杯开幕只有20多天时间,中国男足的大名单也即将出炉,充返中国男足的山东鲁能门将王大雷,有望随队征战亚洲杯。”最后,王大雷还送上了四个“感谢”,“感谢在伤病期间帮助住过我的领导、教练、医生、朋友还有家人。[详细]

    12-13 00-12新锐大众
  • 注意啦!明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事项公告

    一、考试科目见下图考试日期为2019年3月30日8:00至4月1日18:00。本时间段不接受考生个人网上报名。[详细]

    12-13 00-12新锐大众
  • 新都心河西中学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明年8月前交付使用

    新都心河西中学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明年8月前交付使用青岛新闻网12月12日讯(记者。朱颖)青岛新闻网记者今天下午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备受关注的市北区新都心河西中学主体工程即将完,项目规模为48班中学,计划2019年8月底之前交付使用。[详细]

    12-13 00-12青岛新闻网
  • 青岛明年实施二手车销售新规:不隐瞒销售“三类车”

    不隐瞒销售“三类车”青岛新闻网12月12日讯(记者。朱颖)今天下午,市工商局在李沧区君泰二手车市场召开全市二手车市场“两公开一承诺”放心消费现场会。[详细]

    12-13 00-12青岛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