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能够防止PM2.5侵袭的新材料纱窗,能有效治疗老年痴呆、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创新药物,能在汽车轻量化、电动汽车、智能高端家电、高铁、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替代传统材料的轻质高强度PET纤维……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短短两年时间,一批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实现产业化。这是青岛市李沧区打造国际一流、具有首创性的院士创造创新创业创投高地带来的硕果。
与现在院士港的良好发展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年前,李沧区面临的还是一个“困局”。
彼时的李沧,正经历着发展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根据规划,李沧区内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要搬迁出去,意味着全区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将被带走。旧的发展动能弱了,新动能却难言强大。那时,李沧区的服务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金融、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产业尚未形成支撑作用。
前路在哪里?李沧区将目光投向了顶尖人才。“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
经过研究讨论,李沧区决定启动青岛院士港项目,瞄准“最强大脑”,重点引进研究成果具有广阔市场空间、每年能在院士港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的院士。同时,按照“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围绕一个专业领域、推进一批项目”的模式,推进院士科研成果转化。
吸引院士,不是仅靠豪华的建筑和碧海蓝天的风景就能做成的事。对于顶尖专家来说,如何让科研成果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是他们颇为看重的。解决资金问题是第一步,李沧区制定了《青岛国际院士港资助服务暂行办法》,根据院士项目的进度和产出情况,给每位院士提供配套项目资助和生活补助。
此外,院士港提供的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也吸引了很多院士。每个院士项目由一名区级领导牵头,组建“四对一”的联络小组,负责院士项目签约、开工建设、项目落地和投产等工作,全力推动项目产业化。
“在院士港,科学家不再只是身处实验室做科研、发论文,企业家遇到技术难题也不再求索无门,通过院士港牵线搭桥,两者将实现无缝对接、精诚合作。”王希静希望,院士港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体制机制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院士聚集,院士港形成的良好口碑和知识交流的氛围也越来越浓。生物化学专家吴耀文去年3月份与院士港首次接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沟通,他决定将自己团队的体外诊断项目落户院士港。
“除了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扶持,院士港在人才圈里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效应。”吴耀文说,“此外,我从事的是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工作。各领域专家和项目跨界交流,更容易推动创新,院士港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和平台。”
在位于胶州湾东岸的海水稻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内,记者看到,耐盐碱水稻长势喜人。去年9月,这里实现测产突破,6‰盐度种植条件下的耐盐碱水稻最高亩产达到620.95公斤,这正是院士港项目的落地成果。
虽然启动只有两年,院士港的成果已经足够亮眼:签约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为代表的108名院士。已实现包括海水稻、静电纺丝纳米新材料、原位成纤纳米新材料、非并网风能海水淡化设备、小核酸类抗肿瘤新药、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等21个院士科研项目落地,其中12个项目已经产出37种产品。到今年底,将累计实现院士项目落地30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
两年前,李沧区还在苦苦寻找新发展动能,如今已经找到了答案。青岛院士港不仅实现“梧桐树上凤凰栖”,获得了丰硕成果,而且被纳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确立起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 勇 刘 成)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下午,龚正来到焦裕禄故居和纪念馆,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龚正说,焦裕禄精神、原山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详细]
“深化鲁港互惠合作 助力国企改革发展”恳谈会今天在香港举行。” 在沟通交流中,香港企业和机构代表普遍看好山东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专业分析和建议。[详细]
济南对外承包工程10个月签50个项目。会上,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表示,他们希望将一些国际性大型会议落脚济南,加强更多央企及国际性企业了解济南,推动央企同济南企业的交流合作。[详细]
下一步,本市将全面推开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实施清淤疏浚、河岸生态修复、绿化景观等项目的综合整治。目前,本市设立了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对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资金扶持政策,各区市同步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2018年各级投入资金达10亿元。[详细]
以“四个重大”带动山东工会工作走在前列。劳动竞赛工程、加强工会维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山东省总工会"重磅"频出,推出了一系列服务职工、务实管用的政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详细]
今天上午,由山东省齐鲁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山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齐鲁文化大讲堂”举行启动仪式,并成功举办首场讲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