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齐郡邹平人王薄创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拉开了隋朝崩溃的序幕

2018-12-04 18:37:41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隋文帝杨坚的励精图治,为儿子隋炀帝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可惜隋炀帝好大喜功,欲壑难填,过度透支民力,导致隋朝仅二世而亡的悲剧。

  而让盛极一时的隋朝走向崩溃的序幕,是唱响于山东半岛地区的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歌词的作者是隋末农民起义的参与者、邹平人王薄。

  王薄本是隋朝齐郡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北)的一名普通百姓。他渴望能过上有田耕、有屋住的平凡生活。在隋文帝期间,他辛苦劳作,积攒了一些财富。但到了隋炀帝时期,噩运开始接踵而来。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下诏征天下兵进攻东北的高句丽。第二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次年,隋炀帝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已经“百姓苦役,天下思乱”。后来,隋炀帝第三次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最后也是无功而返。

  此前数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营建宫殿,已经极度透支了百姓的财富。此时,又数次征调士兵,更是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

  而当时的山东地区,则承担着隋朝水师和进攻东北的双重徭役。隋朝把山东作为征服高句丽的军事基地,征兵、征集军粮、征集战争需要的劳动力及其他物质,都首选山东。

  山东人要么死在隋朝前线上,要么死于运输的劳役上,要么被迫卖儿卖女最终饿死……景象惨不忍睹。

  于是,隋朝葬魂曲《无向辽东浪死歌》应运而生。王薄因兵王薄役繁重,与同郡人孟让聚众起兵反隋。他们以邹平的长白山作为根据地,在齐郡、济北郡(今山东平阴、东阿一带)附近活动。王薄自称“知世郎”,创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百姓拒绝出征高句丽,参加起义军。这首民歌起初在山东流行,并且很快触发了隋朝末年山东民众的反隋起义。

  紧接着,这场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拉开了隋朝崩溃的序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