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齐鲁网12月2日讯 浩瀚无垠的海洋,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和能源,走向大洋、探索深海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梦想。深海既是高科技的舞台,也是技术理论的诞生点。就是在这种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蛟龙’号应运而生。
“我们的潜水器就如何一艘外来的宇宙飞船在地球表面着陆一样,非常震撼。中国载人深潜从几百米突破到七千米这个深度,不断去探索深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对别人来说“蛟龙号”是一个设备,但对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来说,这是他的钢铁兄弟。“2007年左右,我成为一名学员,刚好赶上了和蛟龙号一起成长,它在研制我在训练。没想到训练就四年到五年时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海作业,一次下潜三个人,离水面母船好几千米的距离,跟水面没有缆的物理连接,就靠三个人操作,他们对我们放心,交给我们的任务安全的顺利的,百分百执行下去。”
蛟龙号长8.2米、宽3米、高3.4米、载员3人、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自由行动。从2009年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已经在中国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7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深海科技成果丰硕,获取了海量珍贵视像数据资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质与生物样品。唐嘉陵认为:“蛟龙号更多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给科学服务。我们采回来的样片,展馆也有陈设,多金属结核,然后有结壳,还有硫化物样品,都是很有潜在的科学价值的。”
2017年6月23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结束了中国大洋38航次,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靠岸。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34岁的潜航员唐嘉陵,经历了从业10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远行。“执行任务七十多次了,肯定会遇到突发的情况,蛟龙号可以说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开拓者和探险者,能够把科学家带到第一现场,这是常规装备无法替代的优势,能让我们大洋科考,综合科考能力有更大提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原本是中国人两大夙愿,如今都已成为现实。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之后,“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也同时入驻青岛深海基地。他们组成深海梦之队,探索深海世界。青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三龙聚首在青岛,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实现了我国重大深海装备成体系化,集中运行管理,从国家来讲,可以发挥几大装备的综合效应。”
“蛟龙号”、“海龙二号”和“潜龙一号”,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深海勘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类典型的深海运载器。“三龙”实现青岛聚首,为国家深海基地增添了科考利器。“过去我们研发的深海装备,它的研发和应用中间是脱节的,研发装备验收以后,大部分闲置起来,很难投入运营,国家深海基地建设以后,正好补足这个环节,把研发的装备通过中间环节运行保障好,给科学家提供样品和数据,正好补足研发和应用环节,促进我们国家高新装备技术的应用,正好是国家平台应该发挥的作用。”青岛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说。
根据规划,下一步,我国还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在原有“三龙探海”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深海开发和海洋数据云计算,持续、充分地勘探深海。“国家深海基地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给我们国家科学家走入深海大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的平台,我们国家提出深海战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三部曲,国家深海基地未来的发展,围绕国家战略,未来进一步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将来建成代表国家水平的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深海公共平台。”
“龙”腾四海大显神威,随着深潜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着我们走向更深的海底,探索更广阔的深海世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今天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济南闭会,表决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案,有关法规、决议、决定和有关报告等。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于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王随莲、王良、齐涛、王云鹏、王华出席。[详细]
省政协党组今天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审议《政协十二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方案(草案)》和《关于设立中共山东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工作方案(草案)》。[详细]
十二月份济南市进入寒冷的冬季,这一季节由于冷空气强,气温偏低,人们主要集中在室内活动,易造成通风不畅,空气质量下降,呼吸道疾病仍是市民易感的主要疾病。目前仍有一些老式结构住房采取燃煤取暖,冬季为了保暖效果良好,很多居民家中都是门窗紧闭。[详细]
为加强养犬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保障群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青岛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青岛市公安局决定自12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养犬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详细]
11月30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近期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从11月24日开始的重污染天气为本地污染累计叠加重度沙尘导致,预计12月3日,全省多日的重污染天气将得到全面缓解。11月以来,山东15个城市共出现43天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00的情况,各市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32次(...[详细]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目前,济南市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中共设置32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感染者、减少艾滋病传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