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临沂大学用红色文化育新人

2018-11-26 15:33:00 来源: 临沂文明网 作者: 周志娟 张国蕊

  沂蒙精神报告会现场

  学生在学习《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近年来,临沂大学依托沂蒙大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大力实施弘扬沂蒙精神的“三五七”工程,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滋养下,着力培养“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凝练形成了“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临大精神。

  贯穿人才培养 沂蒙精神内化于“心”

  《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临沂简史》《沂蒙文化史》《沂蒙红色文化概论》……在临沂大学,关于沂蒙精神的校本教材有很多。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东升告诉记者,学校现已将沂蒙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目前,该课程已成为临沂大学最有活力、最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采访中,大二学生杨浩然告诉记者,“这些课程中有很多离我们很近的真实沂蒙故事,生动而又让我们感动。”

  为将沂蒙精神贯穿于办学育人、人才培养全过程,临沂大学实施了沂蒙精神“三进工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临沂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庆大告诉记者,除把沂蒙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外,学校其它课程教学也要突出沂蒙革命故事、革命传统、革命英雄素材鲜活的特点,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如在音乐教学中,会开设红色艺术欣赏,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品位、体验沂蒙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融会贯穿党史教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把革命传统元素纳入课程教学,创设了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回归到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人民抗战、支前的情境,形成对老区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感性认识。

  生在红色热土上的临沂大学,其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区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革命传统教育也就成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军事课程列入课程建设体系,成为新生必修课程,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探索国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打造国防教育特色,2017年临沂大学还被评为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这些课程项目的开展,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

  创新育人模式 沂蒙精神以“情”动人

  一段红色的岁月,一幕感人的故事,一曲壮烈的赞歌,一所大学的深情……近日,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临沂大学前身滨海建国学院的诞生、发展为线索,由临沂大学师生创作的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在临沂大学艺术中心大剧院震撼演出。跌宕起伏的故事,美轮美奂的画面,气势磅礴的阵容,生动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时而激奋、时而感动、时而沉思。《沂蒙畅想》《沂蒙印象》《沂蒙情深》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是临沂大学为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获批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创新育人模式,把沂蒙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加强文化育人,以“情”动人,是临沂大学发挥沂蒙精神育人作用的另一重要举措。临沂大学以“沂蒙精神”为核心内容,建设了“红色馆”,该馆荣获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建设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该馆成为临沂大学师生近距离触摸和了解革命战争历史的重要场所;以“收集世界各地红色资料”为目标,建设了全国首家红色资料收藏中心,该中心也成为大学生提升思想素质的重要渠道。临沂大学还建设了上演红色文艺精品的音乐厅、大剧院;在学报、校报开辟了沂蒙精神专栏;创作了一批红色雕塑、沂蒙精神长廊、红色文化休读点等校园文化景观,全面推进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

  另外,临沂大学每年还通过举行大型爱国主义歌曲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深化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认知,提升沂蒙精神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强化社会服务 沂蒙精神外化于“行”

  今年暑假,由临沂大学音乐学院、临沂市沂南团县委和沂南县蒲汪镇政府主办的“临大之音”艺术精准扶贫走进沂南县蒲汪镇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在蒲汪镇长虹社区服务站广场上成功举办。“临大之音”艺术精准扶贫第三分队,为期10天的暑期支教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许崇波告诉记者,“临大之音”艺术精准扶贫项目是由临沂大学“临大之音”志愿服务队设计和承担,旨在为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带去当地欠缺的艺术教育。连续3年来,服务队已由音乐学院在校学生发展成为200余人的队伍,并组成了十余支小分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服务临沂市多个偏远山区的小学,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为加强实践育人,临沂大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基地了解沂蒙精神和红色历史,增强学生对沂蒙精神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弘扬沂蒙精神,在体验中感悟沂蒙精神,在服务中践行沂蒙精神,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知信统一。学校荣获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优秀等次项目”称号,“第一书记助手”项目团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反响。

  “沂蒙精神如果只有理论认识,那就比较模糊,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参与到实践中来,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沂蒙精神的伟大。”临沂大学大二学生王颜玉告诉记者。

  (临沂日报记者 周志娟 张国蕊 通讯员 房霞 蒋杨)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推荐阅读
  • 当好“两创”先行者 在齐鲁大地扬起文化自信的风帆

    11.jpg

    五年前的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文化方针。今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对山东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提出...[详细]

    11-26 07-11大众日报
  • 告别纸质火车票 刷身份证+扫码进站!2019春运将实现

    11.jpg

    11月22日起,铁路部门在海南环岛高铁实行电子客票服务试点。未来铁路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电子客票服务方案,逐步在全路高铁及动车停靠的车站、普速列车停靠站推广。此前不久,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表示,电子客票将于明年在全国推广,届时乘客或可实现...[详细]

    11-26 08-11济南时报
  • 反家暴山东两年发161件人身保护令 取证难成拦路虎

    11.jpg

    遭遇家暴该怎么办?除了反家暴,如何预防家暴?对此,法院、妇联、公安、律师等业界人士进行了诸多探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解决取证难的问题,设置反家暴庇护中心,成立妇女维权法律服务团,这些措施为家暴受害者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求助方式。[详细]

    11-26 07-11齐鲁晚报
  • 22.5分钟通达!济莱高铁下月全线开工,2022年底通车

    11.jpg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发布《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济莱高铁详细规划浮出水面:2018年12月开工,工期48个月,2022年12月建成通车。届时,济莱最快22.5分钟通达。济南将新建港沟站,位于万达文旅城以东,预留济泰线路引入条件。项目总投...[详细]

    11-26 06-11生活日报
  • 山东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超计划完成 关退煤矿10处退出产能465万吨

    我省今年煤炭去产能任务超计划完成。记者日前从省能源局了解到,我省超额完成2018年煤炭去产能任务,化解产能485万吨;其中关退计划内煤矿10处,化解产能465万吨;此外核减生产煤矿产能2处,压减产能20万吨。[详细]

    11-26 08-11大众日报
  • 济南民营经济发展:“金牌环境”激发强劲活力

    “金牌环境”激发强劲活力编者按。与全国情况类似,济南民营经济同样具有“四五六七九”的特征,即贡献了四成的就业、五成的生产总值、六成的进出口额、七成的投资和税收、九成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11-26 07-11济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