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大众网淄博11月22日讯(记者 胥孜婕 见习记者 王永峰 通讯员 冯萍 江大涛)11月22日上午,以“校约鲁中才聚淄博”为主题的山东省“百所高校进淄博”暨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活动在淄博张店举行。
淄博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重商、法治的齐文化。历经改革开放40年风雨洗礼,成为中国、山东重要工业基地。近年来,淄博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来到淄博就业创业,为淄博打造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山东省教育厅、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张店区委区政府、淄博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淄博市教育工委承办。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树军出席并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白皓,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院士西拉姆,淄博市委副书记、张店区委书记马晓磊,淄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庆波,淄博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杨洪涛,淄博市政府副市长王可杰,淄博市政府副市长盖卫星,青岛市李沧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忠伟,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副区长龙云泽,张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王金栋,青岛国际院士港部分院士团队,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及负责同志,全省142所高校分管就业创业工作有关领导及负责同志,青岛国际院士港有关负责同志,淄博市及各区县有关负责同志,淄博市部分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人才是第一资源,就业是第一民生。在历史的发展与变革中,人才始终是淄博的活力之源、转型之要和竞争之本。
开幕仪式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促进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努力开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树军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山东省把人才工作上升为全省战略,“人才山东”品牌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大学生是最有活力、最具创新精神的群体,留住大学生就是留住本地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此次活动,在广大高校、大学毕业生和淄博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深化合作的桥梁,一条增进交流的纽带,必将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了解淄博、融入淄博。
此外,淄博市委副书记、张店区委书记马晓磊,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分别致辞。淄博市政府与省教育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张店区与青岛科技大学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高青县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同时,还举行了淄博市政府、张店区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专项资金”兑现仪式和“张店区人才公寓”入住分配仪式,为6位山东理工大学教师代表颁发公寓钥匙。
开幕式后,参会高校嘉宾共同参观淄博市各区县情况简介、人才工作及就业创业政策展区,与各区县进行了深入的校地对接交流。
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论坛中,省教育厅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春光、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新民,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克正,齐鲁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泽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等高校代表、淄博市创新创业平台代表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高虹、淄博市企业代表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树仁介绍了淄博市产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优惠政策。
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专家项目路演及对接洽谈会上,张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王金栋与李沧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忠伟共同为“青岛国际院士港淄博(张店)产业基地”揭牌,青岛国际院士港部分院士团队进行了项目路演,张店区企业与青岛国际院士港院士团队进行了项目对接。
为深入了解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参会高校嘉宾到淄博市文化中心、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淄博新区金融街、孝妇河湿地公园、张店区青年创业园、中国新材料城展示中心、卓创资讯等进行了实地参观。
如今,淄博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3条”等人才政策,精心打造“两城一谷”创新创业平台,聚力构建“753”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制定最佳政策、创造最优环境、提供最好服务。筑巢引凤,聚才引智,着力将淄博打造成为一座大学生的“双创高地”“筑梦新城”。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11月22日,人民日报在要闻4版刊文《山东: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本报予以全文转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详细]
从去年的“非公10条”,到近期密集推出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对我省民营企业而言,政策红利的接连释放,大大增强了发展信心。[详细]
22日,济南市人大开始对《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十)在住宅小区楼道、绿地等物业共用部位乱堆杂物,私自种植蔬菜、农作物或者其他植物;向泉池、泉渠乱倒污水污物的,依据《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的规定在法定处罚幅度内予以从重处罚。[详细]
近年来,因公交乘客与司机起争执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保证公交车行车安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保障公交车安全运行,青岛公交集团近期下达“限速口诀”全面限速,并建立“超速黑名单”。[详细]
自查自纠严防事故。全省碳素企业开展摸底调查记者11月22日从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为深刻吸取济南汇丰炭素有限公司“11.12”燃爆事故教训,全面掌握全省碳素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碳素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省将对全省...[详细]
山东有100只“瞪羚”,“独角兽”或诞生其中长时间以来,民营企业的一大优势就是效率高、对市场敏感、研发能力强。鲁企需拥抱资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