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绿,让居民转角遇到美 “口袋公园”扮靓青岛绿意生活

2018-11-21 07:20: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张晓帆 宋 弢

  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岛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

  青岛市以“口袋公园”为纽带,见缝插绿,让居民转角遇到美。

  家门口感受万紫千红

  “以前开窗是乱糟糟的大马路,根本不愿出门,现在开窗就能看到小公园,安静,漂亮,空气清新,一下子‘透了气’,走出来就不愿回家了。”10月23日,家住市北区昌邑路的市民杨大爷说,从小公园建好那天开始,自己每天都要抱着孙女来转上几次,“没时间去中山公园看花赏景也不打紧,家门口的小公园就能感受万紫千红。”

  昌邑路和沾化路上的老旧小区很多,土地裸露面积大,绿化档次较低。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的公园二期建成后,将形成一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青岛地标性“口袋公园”。

  种点花草,加个凳子,铺设整齐的花砖、大大小小的花坛、仿古纳凉的长亭、造型独特的景观石、曲曲绕绕的石板小路……让居民们惊喜连连,幸福感大增。

  昌邑路和沾化路口的街角公园,是青岛花大力气建“口袋公园”的一个生动写照。行走在岛城的大街小巷,一处处多姿多彩的“口袋公园”见缝插针地呈现在市民面前,成为繁华闹市中的静谧之地和居民聊天、健身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场所。

  近日举行的“美丽青岛三年行动”专项整治现场观摩及工作推进会透露,“口袋公园”建设的初衷,就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改善,让百姓能在城市中走进绿地、感受绿意。各种各样的“口袋公园”集腋成裘,不仅让更多市民可享受家门口的“绿色福利”,还大大增加青岛中心城区的绿量。目前,青岛已新建改建“口袋公园”160个,绿化面积40.58公顷。

  零散地块变美景

  在丘陵地带建城的青岛,道路、房屋多依地势而建,街角和建筑退界有较多的零碎地块。曾经,这些微空间属于被遗忘的角落,多被垃圾杂物占据,是名副其实的“城市负资产”。个别区域虽然也有绿化,但是层级不高,对区域环境改善有限。

  家门口的一处游园,让这种缺憾得以弥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新要求新期盼,青岛学习借鉴西班牙城市学家莫拉莱斯在巴塞罗那城市环境整治中提出的“针灸式”疗法,找准“要穴”以小带大,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将散落在城市角落中的零散地块,改造成精致而美丽的“口袋公园”,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11月18日,记者观察到,傍晚时分,杨大爷家门口的公园里,游人不断,跳舞的、练拳的、散步的、聊天的,很是热闹……以“口袋公园”为纽带,原本彼此不熟悉的人,也聊得热火朝天,生活的节奏也悄然改变。

  “口袋公园”升级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可以是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也可以是街心花园、社区小型活动场所等。小公园彰显着大智慧和前瞻性,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的同德路的初级“口袋公园”,到如今沾化路昌邑路街角的功能更全面的“口袋公园”,这些选址灵活、面积小的“口袋公园”,在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同时,俨然在不断升级——从原来单一的“增绿”功能,变为多功能复合的休闲健身娱乐场地,闲置“资产”的激活,让社区周边的“巴掌地块”“起死回生”。

  在崂山石老人海水浴场,一条长1.4公里,兼具人文、科技、生态、艺术的滨海风情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来海岸线种植的绿地遮挡了看海的视线,今年3月,崂山对滨海植物景观、娱乐设施、休憩活动广场、夜景灯光亮化等进行了系列改造,观海视线通廊全面打通,绚丽多彩的喷泉与色彩斑斓的立体投影相互交融,青岛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初步显现。

  在位于城阳区的山城路“口袋公园”原址,种植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杨树林,以前老百姓根本走不进去,今年,城阳区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保留部分杨树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造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集锻炼、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空间“口袋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幼儿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篮球场等设施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百姓需求。

  即墨安居广场游园开工之前,即墨区城管办、设计院设计人员、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来到现场,召集辖区居委会以及居民,征集了他们对公园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并应居民要求增加了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夜间亮化的5盏庭院灯、25盏地灯。

  “原来经过这个路口只能从人行道走直角,现在就愿意从小广场的美景中穿行。”在游园健步走的安居小区居民王玉兰和姐妹们为小游园项目点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