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俩医生在汤加都干了啥?填当地多项医疗空白

2018-11-19 11:11:31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潍坊俩医生在汤加都干了啥?填当地多项医疗空白

  2018年7月28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两名优秀青年医师刘典美和夏飞跟随中国(山东)首批援汤加医疗队飘洋过海抵达受援国汤加,他们带着家人的牵挂、同事的祝福、医院的嘱托远赴汤加,践行一名援外医疗队员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三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在汤加生活得怎么样,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讲述充满挑战而又充实的援汤之旅。

  首批6名队员,两名来自潍坊

  汤加是世界著名的日出之国,8月份的汤加更是骄阳似火,但作为山东省首批援汤医疗队队员,夏飞和刘典美的心比阳光还灿烂,比火还热,他们将在离故乡一万多公里外的陌生岛国开始为期6个月的医疗援助工作。

  2017年,根据国家援外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由山东省承担汤加医疗援助任务。全省各地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纷纷报名,共有118名候选人符合条件,来自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夏飞和刘典美也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拨,又从中选出20名候选人,最终经过专业英语笔试、听力考试、口语考试、英语演讲比赛等环节层层考察,夏飞和刘典美从20名预备队员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援汤加医疗队队员。

  山东省首批援汤加医疗队共有6名队员,潍坊医生就占了两名。 夏飞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19日开始,他们6名队员就在山东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语言培训、业务培训、团队培训、党建讲座、爱国主义教育、拓展训练、综合素质培训等多项内容的培训。

  “首批援汤加医疗队队员,除了医疗外,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刘典美告诉记者,有的兼职司机,有的兼职翻译,而她负责会计。刘典美说,培训期间她特意学了一些会计的知识,这次去汤加,她要兼职“账房先生”,负责为团队的支出费用记账。

  夏飞同样是一名多面手,除了医疗援助和培养当地的眼科医生外,还负责翻译和宣传工作。因此培训期间他在对外英语上下了不少功夫。

  此外,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是培训的重点。刘典美告诉记者,援外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院,每个人的性格脾气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如果缺少团队精神,是干不好工作的。因此,在培训中大家相互了解磨合,能够更好地合作。“在汤加,团队成员吃住都在一起,并且是自己做饭。我们五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培训中大家也达成了一致。”

  转机三次,带的榨菜、酱都丢在了机场

  7月26日,医疗队启程。因中国至汤加没有直飞,需要多次转机。按照实现计划好的航程,队员们于北京时间7月26日下午1点00分在济南遥墙机场乘坐大韩航空KE848次航班到达仁川机场,搭乘大韩航空公司KE137航班到达斐济楠迪机场,然后乘坐FJ211航班转机到达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行程11000公里,历经40个小时。

  然而,旅途一开始就不顺利,从济南出发时飞机晚点一个半小时,导致队员们转KE137航班只有30分钟的登记时间,从下飞机口到登下一班飞机的登机口距离很远,时间非常紧张,好在托运行李不需要重新办理,但需要再次安检,好在转机乘客安检有专门通道,可快速通过安检。最后队员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最后一刻上了飞机。

  7月27日早上8点半,飞机落地斐济,但是飞汤加的航班是晚上9:20,有一白天的时间在斐济。从斐济出关时还要过安检,排队的过程中看到活动显示屏提示,要求相当严格,好多的东西是不能带出关的,否则有可能被罚以重金,于是大家对照清单赶紧检查自己的行李。不远万里从国内带来的榨菜,酱,苹果等都被狠心地抛弃。夏飞带的方便面也差点上交。不过当安检员得知他们是要奔赴汤加的医疗队时,很轻松地让队员们过了关,并竖起大拇指说:“Doctor,great!”这让队员们十分自豪,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感油然而生。

  然而,当队员们一直在机场等了十个多小时,准备办理飞往汤加的FJ213航班手续时,却被告知航班取消了,队员们欲哭无泪。最后,在省卫计委和中国驻汤加大使馆的大力帮助下,成功改签第二天下午的航班。当地时间7月28日下午3点50队员们终于顺利抵达汤加,中国驻汤加大使馆工作人员已经早早在接机口等候着,让每个队员在万里之外深深感受到祖国温暖的怀抱。

  赴汤之旅,一波三折,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援汤工作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队员们坚信,他们一定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不怕工作环境差,就怕水土不服

  7月29日,到达汤加的第二天,中国驻汤加大使馆的王保东大使接见山东援汤医疗队队员。见到了祖国的亲人,夏飞、刘典美和队员们一扫长途跋涉的疲惫。王保东大使向队员们介绍了汤加的基本情况以及中汤关系的现状,希望队员们在汤加工作期间遵守外事纪律以及汤加当地的法律法规,做好自己医疗本职工作,加强政治学习,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继承和发扬中国医疗队的光荣传统,圆满完成援外任务。

  7月30日,队员们拜见汤加卫生部负责人以及维奥拉医院相关负责人。维奥拉医院是汤加首都唯一的公立医院,这里就是医疗队今后工作的地方。

  夏飞和刘典美告诉记者,尽管这是首都的公立医院,但与国内的医院相比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工作环境差容易克服,但当天的气候环境让队员们一时难以适应。“尽管来之前就对这里的环境有了详细的了解,但真正来了之后还是很难一下子适应的。”夏飞告诉记者。

  汤加是一个岛国,属于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常年太阳直射,高温高湿,加上当地降雨比较频繁,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水土不服。“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蚊虫自然少不了,为此我们准备好了防叮咬的药品。即使气候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也要坚持下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夏飞告诉记者。

  刘典美和夏飞将在汤加工作七个月的时间,他们将在汤加度过中秋节和春节两个重要节日。虽然临行前依依不舍,但想到援外工作意义重大,他们只能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一名母亲,刘典美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离开她这么长时间。“当得知被入选为援外医生,我心中又激动又有些顾虑。激动的是这次援外虽然条件艰苦,但对自己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升。”刘典美告诉记者,儿子今年8岁,已经懂事了,虽然心里不舍得,但对她的工作很支持。

  有家人和同事们的支持,他们可以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家里的一个哥哥在塞舌尔援助医疗,这让我很羡慕,也以他为榜样,希望也能到国外去援助。今年这次机会终于来了,家人都很支持我,希望我到了汤加好好工作。”夏飞笑着说,他很感谢医院和家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迅速投入工作,很快获得赞誉

  接下来的一周,队员们便开始调研汤加基本情况,事无巨细地考察家居设施、办公设备、当地物价以及蔬果市场等等。第二周,援汤加队员准时到维奥拉医院上班。这期间,他们利用空闲时间找房子、开账户、办网络,大约经历了两个周的筹备,大家顺利搬入驻地,驻地条件和国内相差很多,但经过修缮以后焕然一新,内部硬件设施相对比较齐全,再加上来之前大家已对艰苦条件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所以大家对现有条件还是挺满意的。

  2018年8月6日,刘典美开始她首次在维奥拉医院独立值班,科室副主任LEI担心她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整个上午都陪伴着她,那天上午一共做了11个病人,阳性率很高,下班后,LEI对她竖起大拇指,表示她做得非常好,刘典美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心底更是踏实了许多……

  在中国医疗队来之前,由于当地医院水平有限,Vaiola医院开展的心脏超声寥寥无几。刘典美特别希望自己进入超声科工作以后,能改变这种局面,临床医生可以毫无顾忌地为需要做心脏超声检查的病人开具此项目,也能为制定下一步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保障。

  在眼科上班的夏飞说,每次上班之前,病人和医生都需要先做Pray,祈祷新的一天平安顺利。那里没有医生,但是有护士(ECP)做着医生的角色,除了没有权利开处方,其他像验光、眼底照相和诊疗咨询都能做。在那里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非常严格,诊室门口的“禁止抗生素滥用”的宣传画格外醒目,只有两种抗生素眼药水:氯霉素和氧氟沙星滴眼液。

  当地的诊治水平确实太需要提升,因为没有专科医生,多数白内障手术需要援助,因为没有玻切设备,夏飞在门诊上亲眼看到一例累及前后段的严重眼球破裂伤,只是做了初步缝合却无法得到进一步后续处理,令人痛惜,夏飞医生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改变这些局面,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一些福音。

  危急时刻显身手,患者家属连点赞

  9月1日下午2点多,刘典美采买完一周的食材返回驻地,刚回去,医疗队员杨彦萍的电话急促地响起,原来是一位刚来汤加不到一个月的华人肚子非常疼,希望医疗队能帮帮她。医疗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快速赶到医院。到院之后,刘典美首先给患者做超声检查,发现右侧输卵管妊娠(即宫外孕),而且胎儿存活,情况非常紧急,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万一发生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医疗队队员马上带患者到急诊科,帮助她联系妇产科大夫,很快妇产科的Hulita主任到达急诊科,经过问诊检查后,决定立即手术。医院没有备用血,杨彦萍老师马上带患者家属去献血。5点多的时候,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全体医疗队员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

  第二天全体医疗队员去病房探望患者,此时患者术后恢复特别好,面色红润,谈笑风生,已经可以下地活动。患者激动地说:“感谢医疗队的全体队员,是你们救了我一条命。”队长张勇说:“我们是一家人,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医疗队应尽的职责。幸运之神眷顾了你,正是因我们医疗队的超声专家刘典美医生及时准确的诊断,妇产和麻醉团队的快速跟进,才有了今天的圆满结局……”

  9月5日临近中午,夏飞医生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就诊,让家远的患者能早点回家,忙碌了整整一上午的他都没顾上喝一口水,忽然他的电话响起,急诊有一眼外伤病人需处理,夏飞医生迅速赶到,查看病情之后,立即开展手术,术后病人及家属都长吁了一口气,连连竖起大拇指,“如果没有夏医生,我们必须请澳新的医生过来,或者到国外接受手术,这样就会延误治疗,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期,病人很有可能会失明。夏医生的到来尤其是果断干练的诊治风格、出色的缝合技术,无疑给当地患者带来了福音。”夏飞医生所在科室同事如是说。事后夏飞回忆说,“这是他在汤加进行的第一台眼外伤手术(尽管在国内已经做过许多),手术成功了,我特别开心,但最开心的是患者和汤加同事们对我的莫大信任。”事后,汤加国家电视台也因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对夏飞进行了专访。

  不辱使命,填补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然而最让刘典美和夏飞印象深刻的还是与祖国的和平方舟医疗船共同义诊的情景。

  抵达汤加的第三周,祖国的和平方舟医疗船来汤加为当地民众和华人免费义诊。那天,汤加总理、汤加外交部官员、许多华人华侨和汤加民众早早守候在码头迎接。和平方舟靠岸的一刹那,码头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有激动、有期盼、有感动,许多华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汤加官方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和平方舟。当天下午和平方舟上的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马上开始义诊活动,医疗队积极去帮忙,兢兢业业的精神感动了和平方舟上的领导,他们主动邀请大家参加汤加公主到访和平方舟的晚宴,并邀请大家与船上医护员工一起庆祝首届中国医师节,在船上六天的志愿者活动,看到船上全体工作人员忙碌奔波的身影,他们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医务工作者的不易,“在我们强大祖国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在为我们祖国的荣誉而战,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战,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唯有携起手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我们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刘典美和夏飞在汤加医疗援助的三个多月来,不辱使命,在眼科和超声科领域填补了多项当地空白:诊断了第一例眼白化病并拍摄了首张眼底照片;诊治了第一例Leber视神经疾病;诊治了第一例Posner-Scholossman Syndrome;诊治了第一例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诊治了第一例脉络膜破裂;首次开展了指测眼压技术;率先规范了儿童验光流程;率先开展了心脏超声检查;率先开展了血管超声检查;率先开展了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检查早期宫外孕;率先规范了胎儿系统筛查的技巧;诊断了汤加首例胎儿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并大量腹水病例。

  援外工作已经过半,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受援助医院医护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扬,取得了当地医院和汤加卫生部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当地患者的充分信任。维奥拉医院院长和汤加卫生部官员多次专门表扬受援助眼科和超声科的工作。因他们的出色工作,汤加国家电视台对他们进行了专门采访。刘典美和夏飞表示,患者的需求,让他们已经尽快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他们会继续并肩战斗、攻坚克难、风雨同舟,一如既往不松懈,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和亲人们的期待,顺利完成使命!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记者 马媛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