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在封建时代,缴纳田赋丁役被认为是百姓应尽的义务。田赋一般按田亩征收,丁役按丁口征调,各有标准。但是,繁重的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
康熙年间,农民反对以丁派役,提出“随地派丁”主张,却遭到富豪的强烈反对。双方为此僵持不下,矛盾变得日益激烈,尤其是在人地矛盾尖锐的山东地区。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16年),康熙帝就说:“朕四次经历山东,于民间生计无不深知。东省与他省不同,田野小民俱系与有身家之人耕种。丰年则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穷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年,自身并无田地产业,强壮者流离四方,老弱者即死于沟壑。”
为化解矛盾,康熙帝推行“盛世滋生,永不加赋”的政策,但丁银征收方式却没得到落实。
山东地区作为人地矛盾最尖锐的省份,当地官员也在积极思索如何解决税赋难题。雍正元年(公元1722年)六月,山东巡抚黄炳因管辖境内各地连年遭遇旱灾,民生艰难,便上奏朝廷请求将丁银摊入地亩征收,以解民困。这是地方官员第一次提出“摊丁入亩”的建议。
当时,雍正帝还没有做好接受巨大转变的准备,认为“摊丁之议,关系甚重,岂可草率从事”。他非但没有采纳黄炳的建议,反而责备他“冒昧渎陈”,驳回了他的奏请。
不过山东巡抚黄炳是雍正帝倚赖的心腹重臣。赴任之初,雍正帝要求黄炳积极调查山东仓谷案。在黄炳的奏折中,雍正帝对黄炳直抒胸臆,要黄炳不遗余力惩治贪腐分子,即使“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作个穷人,方符朕意”。
所以黄炳的奏折被驳回之后,雍正帝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逐步接受了摊丁入亩的主张。黄炳为了减轻山东百姓负担,接着连上几道奏疏,为摊丁入亩作辩护。
一个月后,雍正帝又接到了直隶巡抚李维钧的上书。李维钧要求在直隶州内,将丁银并入田亩之中征收,认为这“实在是对贫民百姓大有益处”,请求雍正帝“乾纲独断”,批准他在辖区内施行。
地方官员的接连表态,让雍正帝意识到此事关系重大,没有急着驳斥,而是将黄炳和李维钧的奏疏交给户部讨论。他还明确指出:“此事尚可少缓,更张成例,似宜于丰年暇豫,民安物阜之时,以便熟筹利弊,期尽善尽美之效。”
四个月之后,雍正帝终于批准在直隶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中,造册征收。自从直隶实行摊丁入亩后,山东、河南、浙江、安徽等省也纷纷推行。
摊丁入亩是封建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保证了朝廷钱粮收入,也改变原来丁、地分征赋役不均的状况。无地少地的农民,可以不负或少负赋税,并把原归农民的部分税款转摊到地多丁少的地主身上。普通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诸多困难,打赢这场信心之战,需要打破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桎梏,让民营企业自由飞舞。对技术领先、填补产业链条断点和布局空白的大项目、好项目,我省统筹挖潜,优先支持,绝不让优质项目因土地卡壳。[详细]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最近,山东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出的系列部署要求。[详细]
济南下月将迎文明城市复评城乡接合部、“三高”沿线是整治重点。将立法治不文明行为。[详细]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亮相本报11月17日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立暨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项目签约大会17日上午在城阳区举行。据悉,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纳入青岛市级功能区管理,力争到2020年,区域内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详细]
葡萄糖、注射用无水糖、果糖、玉米油……在山东邹平,西王集团将一粒玉米“吃干榨尽”,延伸出几十种产品,年加工玉米300万吨。山东农业实施良种工程以来,优化良种结构,推动农作物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支撑农业向高质高效迈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