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将打造成“世界牡丹之都”,曹州牡丹园四季有花

2018-11-13 20:43: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近日,菏泽市人民政府印发《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2年)》,力争到2022年,在创新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科学的系统研究和精细化的统筹部署,充分挖掘牡丹作为食品新原料和文旅新主题的应用价值,在推进“菏泽市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培育20家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20个牡丹园林综合体,建设牡丹国际商品大市场(牡丹苗木、牡丹花卉和牡丹商品),打造牡丹“种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带动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鼓励农户和企业到外地发展牡丹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使全市牡丹籽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年产牡丹反季节栽培和芍药切花总量达到4000万盆(支)以上,培育和引进各类牡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0家以上,开发牡丹产品累计达到500种以上,形成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的牡丹产业,进而实现牡丹产业“12345”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牡丹产业成为区域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发展持续高效、环境和谐友好、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兴支柱型产业,努力把菏泽建设成“世界牡丹之都”。

  推进科研与种植体系建设

  推进新品种选育、测试与繁育基地建设,在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引领下,改造和提升现有牡丹园林,建成5个总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国家级牡丹新品种繁育和测试基地。

  推进龙头企业和牡丹园林综合体的建设,通过并购重组或者引进等方式,培育出20家以上的牡丹产业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设20座总面积超过1万亩的集科技研发、种苗繁育、示范种植、反季节栽培与鲜切花栽培、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牡丹园林综合体。

  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引导农户或企业找准牡丹产业的投资方向,引导农户或企业逐步扩大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力争到2022年,全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大力引导种植大户和企业到适宜牡丹生长的区种植油用牡丹,支持牡丹区发展以油用牡丹种植为重点的林下套种模式。

  推进观赏牡丹产业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牡丹科研机构和牡丹园林的科研力量,大力推进现有观赏牡丹品种的分类甄别与鉴定,完善观赏牡丹新品种繁育与推广路径。通过新技术育种,培植出花型更大、花色更艳、花朵更多的系列新品种。

  大力发展牡丹反季节栽培和鲜切花产业。对现有牡丹反季节栽培、鲜切花、插花等栽培生产基地和牡丹园林进行升级改造,培育5个规模较大、设施齐全、水平较高、品种丰富、管理现代的观赏牡丹栽培示范园。

  大力发展观赏牡丹产业,运用生物技术拉长牡丹花期,同时通过设施栽培和牡丹种苗的分类繁育,达到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牡丹的目的。强化观赏牡丹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建设规模化的观赏牡丹龙头企业。

  推进牡丹加工产业集群建设

  依托菏泽市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牡丹产业深加工园区,形成聚集效应,带动牡丹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引导牡丹生产企业与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技术指导作用,重点发展牡丹籽毛油、丹皮、花瓣与花蕊,以及食用菌培植原料等初加工产品,为牡丹商品提供原辅材料,建立牡丹初加工产品的等级分类和用途分类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

  引导牡丹生产企业与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技术指导作用,重点开发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妇婴体质发育、促进青少年脑部发育、促进老年人改善记忆和消除疲劳等功能性高端食品。

  大力推进牡丹衍生品的开发,以菏泽巨野县牡丹书画基地为基础,引导牡丹生产企业与中国牡丹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开发各类高档牡丹礼盒、手绘丝巾、旗袍、居家饰品、装饰品、芳香剂、折扇、陶瓷,以及面塑、雕塑、雕刻、书画、剪纸、音乐、戏剧等衍生文旅产品。力争到2022年,培育出10家专业生产企业,形成规模超过20亿元的牡丹衍生文旅产品市场,建成我国最大的牡丹衍生文旅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牡丹文化旅游集群建设

  在深入挖掘菏泽牡丹、黄河和历史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活动汇聚”等五大战略的实施,将山东旅游产业主题从“一山、一水、一圣人”变为“一山、一水、一花、一圣人”,打造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的牡丹文旅产业集群,带动菏泽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时、全域、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以京九高铁即将通车为契机,做足高铁文章,使菏泽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吸引全国各地的旅游消费。

  推进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园建设,以世界级的牡丹花城,国际级的牡丹花园为目标,错时、错品种差异化发展,打造全季、全天、全龄、全空间的多维空间平台牡丹IP文旅小镇,实现一年四季有花,天天有游客,把曹州牡丹园建设成为集牡丹观赏、旅游、科研、康养、休闲娱乐、产品体验为一体的城市靓丽名片,成为推动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规划和建设赵王河、七里河国家牡丹湿地公园,牡丹小镇、尧舜牡丹工业旅游区等,使之成为菏泽市文化与旅游的核心承载基地,建设包括中国牡丹博物馆、国际国花博览园、国际影视创作与拍摄基地、国际房车露营基地、国际婚博基地、航天科技娱乐基地、各类艺术馆、博物馆、方特“熊出没”游乐园和野生动物世界等文娱项目。

  在确保科研、种苗繁育和产品深加工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提升曹州牡丹园、古今园、凝香园、天香公园、中国牡丹园、国花精品园、尧舜牡丹产业园、瑞璞牡丹科技园、冠宇牡丹科技园、环堤公园、赵王河公园、天草药业牡丹园等现有牡丹园林,达到国家级牡丹园林的标准,使之成为菏泽市文旅产业承载基础。在菏泽每个区县和中心镇都要建设一座牡丹园林,打造世界最大的牡丹园林群落。

  在菏泽交通主干道、主河道两侧,建设多条牡丹生态景观带,沿牡丹区国花大道北侧建100米的牡丹观赏带。利用沿街商业用房,打造以牡丹为主题元素的休闲购物美食步行街,为广大市民、游客休闲与购物提供好去处。

  推进牡丹影视剧的拍摄,排演大型室外情景剧,深入挖掘尧舜的经典历史与神话故事,通过牡丹传奇故事,抓住游客的猎奇心理,打造游客必看的标志性娱乐节目,满足夜晚文娱活动需求,形成“白天赏花、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格局,达到弘扬高尚品德、推崇和谐盛世的目的。情景剧常年在曹州牡丹园内演出,吸引国内外游客观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德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 改革开放40年山东外贸年均增长35.7%

    11.jpg

    据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与22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0.0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630.6亿美元,年均增长35.7%。[详细]

    11-14 06-11大众日报
  • 山东10市实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11.jpg

    按照“国企十条”要求,今年年底前,我省要实现全省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记者11月13日从山东省国资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济南、日照、莱芜、枣庄、济宁、菏泽、潍坊、青岛、泰安、德州10市实现统一监管,完成产权划转548户企业,资产总额7454.58亿元...[详细]

    11-14 06-11新锐大众
  • 济南明确闲置土地处置方案 囤地炒地闲置满两年无偿收回

    11.jpg

    如何从土地供给端发力,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济南19部门将集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行动,到2020年,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处置。根据13日印发的专项行动方案,济南市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审批和土地...[详细]

    11-14 07-11济南时报
  • 济南防治扬尘污染征意见:拒不整改可按日连罚10万

    11.jpg

    拒不整改可按日连罚10万控制扬尘污染,是改善济南空气质量的关键。其中,对各个单位的职责、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况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详细]

    11-14 07-11齐鲁晚报
  • 山东新一代信息产业规划亮相 重点突破12大产业

    进行解读。到2022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6500亿,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20家,形成8-1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6%,信息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总量达10万件,建成发展体系健全、引领作用明显的“三核一廊两翼”(三核指济南...[详细]

    11-14 07-11新锐大众
  • 13至15日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山东向17市发函积极应对

    13至15日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山东向17市发函积极应对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11月12日,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向17市政府发函,要求各市积极有效应对11月13日至15日期间出现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要求,我省西部城市要根据...[详细]

    11-14 08-11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