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种功夫,逐梦新闻路

2018-11-09 09: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臧海平

  臧海平

  《于欢案直播,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下文称《于欢案》)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继去年《中国女排,最是精神动人心》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之后,大众网连续获得的第二个网络评论类中国新闻奖。自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大众网共获得13个中国新闻奖,涵盖了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的所有类别,包括页面设计、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络评论、国际传播、新闻专栏、新闻论文共7个类别,其中有4件作品获一等奖。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中国新闻奖变的是因时而变、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奖项设置,如2018年,首次设立了“媒体融合奖”,在这方面,网络媒体具有一定优势,也让我们对未来冲击这一奖项充满期待。中国新闻奖不变的是中国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变的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于一身的真功夫。

  一、守夜人的苦功夫。

  2017年5月26日清晨6点半,当我睡眼惺忪地摁亮手机打开微信的时候,不由地惊出一身汗,整个人也马上清醒起来。3个小时之前,也就是凌晨3点29分,大众网总编辑朱德泉(《于欢案》作者)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一篇文章,也就是本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于欢案直播 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最初版本,我这个编辑就成为第一读者。此时,距离于欢案二审开庭还有足足一天一夜有余。5月27日上午,舆论高度关注的于欢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迎来二审。也就在这一天,作者又根据庭审直播的实际情况,将文章反复修订,数易其稿。

  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想出点儿成绩,有点儿作为,没点儿“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干劲,没点儿“弄潮儿向潮头立”的拼劲,没点儿“每逢大事必有静气”的稳劲怎么能行!有人说,《于欢案》能获奖,在于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准确把握,在于其先人一步,厚重凝练,在于其顶天立地,一线穿珠……“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实,所谓的敏感性也好,洞察力也罢,所有这些无不是在十年如一日的摸爬滚打中炼成的。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夺冠,最是精神动人心。而郎导的表达发人深省:“主要还是因为平时有扎实的训练作为基础,精神发挥力量的前提是做好每一天。没有基础,拿什么东西去拼?想拼都拼不出来!”不是吗?“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前方记者24小时开机待命,随时准备开拔新闻现场,后方编辑三班倒时刻保持在岗状态,即时刊发稿件,这不就是当代网媒人的真实写照吗?

  二、党网人的新功夫。

  2006年评选的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首次为网络新闻立项,标志着网络新闻作为一个崭新而独立的新闻门类得到新闻行业权威奖项的认可和鼓励,被称为网络新闻事业和新闻网站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相对而言,网络作品与报纸、电视作品等有着不小的区别:既要有网味,还要有互动;既有“信雅达”的老共性,更有“时度效”的新要求。

  网上舆论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时代,仅仅有铁肩担道义的情怀,仅仅有妙手著文章的文思是不够的。党网人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不仅要坚持“四向”,提高“四力”,还要对网络舆论生态、网络传播规律、网络舆情特点等深刻洞察。党网不仅要正面正确正能量,更要能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在人流涌动中举旗帜,在激浊扬清中树正气。

  “奖牌成色诚可贵,最是精神动人心!”在《点赞中国——2016-2017“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别节目》的央视舞台上,当中国女排原主力队员杨昊带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女排的姑娘们现场朗诵的那一刻,多少国人热泪盈眶。《中国女排,最是精神动人心》至今为人传颂,热度不减,就是因为它凝聚起13亿中国人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承担起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大众网是党网,网络就是大众网人的主战场。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智能时代带来了新的内容革命,从内容生产到内容分发再到受众反馈都发生了深刻变革,新闻网站越来越趋近于传统媒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传媒主力军开进网络主战场,新闻网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变化,增强新媒体本领,在主战场上,练就新功夫,形成新战力,展现新作为,真正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大增量。

  三、工匠人的细功夫。

  文章中不中,得看基本功。中国新闻奖评选总标准当中有9条,共1100多字,这些都是硬指标。其中第7条规定的特别详细,比如,存在词序错乱、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语句杂糅、归类有误、意思表达不清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的作品不得获一等奖;存在使用成语不规范、词语使用或搭配不当、缩略词语不当、生造词语、指代不统一、数字单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况,不得获一等奖……。谋篇立意、舆论导向、新闻时效、传播手段,这些都是基础性要求,要获得中国新闻奖,必须深耕文字,以新闻工匠的心态打磨每一篇文章,打量每一个字句、段落,甚至数字标点。一句话,决不能有半点硬伤,甚至瑕疵也不行。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社会价值的引领者,更要做规范、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数字标点的引导者。

  《于欢案》在发布之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参与审改的有大众报业集团的校对老师,也有参加过高考阅卷的中学语文老师。就司法系统的一些专业词汇使用得是否准确,我们还专门请教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权威人士。而所有这些都是也必须在5月27日当天完成。《中国新闻奖差错xx例》等文章值得每一位新闻人深读细研,前车之鉴有助于我们切实提高对文章的驾驭水平。

  获得中国新闻奖,是每个新闻人的理想。俗一点,姑且把新闻奖比作新闻人梦想当中的鱼吧,渔夫出海,并不确定鱼在哪里,也不知道能否捕到鱼,但是,他们依然会选择出发,因为鱼在海里,不在岸上。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对于新闻人来说,以赤子之心站在伟大时代的船头瞭望不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样快乐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