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编者按:“变化”是新闻的根源,是记者永远的追寻。“变化”中有欣喜更有阵痛。当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工作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滨州日报的新闻人也感受到了“痛”;但大家更多的是适应变化,积极拥抱新的社会环境、积极接受新的技术手段,积极将一张纸的平面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实现新的事业大发展。籍此中国第十九个记者节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特刊,听听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讲述自己在大变化时代的新闻故事。
与其“困”在报纸上,不如主动“触网”
王光磊
到北京参加新媒体培训。
在互联网时代,做传统的报纸编辑,尤其是泛着古文味的人文历史版编辑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种无力感、落寞感,报纸版面有限、出版周期较长,赶不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节奏、大容量、交互性。看着一篇爆款新闻产品,获得大面积转发,留言、点赞,说实话,心里有些痒痒,有种“我有宝贝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感觉。
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困”在报纸上,不如主动“触网”?
建设滨州人高品质网上精神家园,是“滨州历史”网站设立之初的愿景
2016年前后,正值滨州日报社发力创建滨州网,因为有点专业背景,根据领导安排,由笔者负责滨州网子站“滨州历史”的内容管理工作。这样一来,自己内心里的那点小冲动,获得了来自于“体制”内的加持。
由同事胡旭阳精心设计的“滨州历史”网站首页。
得益于领导同事们的群策群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和试运行,“滨州历史”网站于2016年底正式上线。目前,“滨州历史”开设有“名人乡贤”“史海钩沉”“亲历·见证”“家族往事”“百姓自传”“学史心得”“专栏作者”“历史影音”“独家策划”“文史动态”“历史上的今天”,以及特色栏目“扒着门缝看历史”“滨州名门望族”等栏目。
借力滨州日报旗下滨州网、滨州网客户端、滨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滨州历史”网站实现与滨州日报人文滨州版的打通,稿件优先在“滨州历史”发布,精选内容在人文滨州版刊发,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报网端全媒体融合。以“滨州历史”网站为原点,优质人文历史类内容可实现及时有效推送互动。
目前国内少有专门的地方历史类网站,很好地充当地方历史文化传播和普及的角色。“滨州历史”网站聚焦滨州地方历史文化,不是简单地将内容搬到网上,而是致力于客观、立体、鲜活地呈现滨州人的族群脉络、家国历史,将其建成滨州人的高品质网上精神家园。这是网站设立之初的愿景,至今我们一直在努力。
说起滨州历史,可能有人会觉得,与北京、西安、南京、洛阳等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底蕴深厚的古都相比,滨州的历史是贫瘠的、干瘪的。
其实不然。可以说,滨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先后发现有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极为清晰。夏、商、周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蒲姑文化。自秦汉以降,各个历史时期名人辈出,历史遗址更是遍布全市,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总之,滨州是一座有着完整历史发展序列的古老城市。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么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渠道,传达给受众。
以新闻的眼光聚焦历史,积极回应读者精神文化需求
历史与新闻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新闻,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因为两者均内在统一于事实,都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
作为滨州日报旗下的滨州网子站“滨州历史”,新闻媒体做本地历史类网站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以新闻的眼光聚焦历史,摆脱传统媒体呈现历史的单一方式和单向传播模式,在形式上将文字、照片、音视频等相结合。
有统计显示,现在新闻传媒所办的历史栏目类型有六种主要形式:历史揭秘、历史再现、历史新论、历史口述、历史观察、历史溯源。回顾“滨州历史”所开设栏目会发现,至少在栏目设置、实践思路上,“滨州历史”与是行业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
同时,为满受众兴趣需求并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专题策划,把更多的历史信息,以更多元更直观的方式搬上网络,实现历史信息包括学术资源在大范围内的共享。
结合社会热点,积极回应读者精神文化需求,“滨州历史”网站目前开设有《滨州抗战史录》《滨州抗战老兵》《故土流芳——为消失的村庄立传》等独家策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报网互动栏目《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市民亲历征文,自刊发以来引起了巨大反响。
广泛联系专业作者与普通大众,共同书写本地历史
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受众不但是内容的阅读者,同时也是内容的创造者,传受双方通过互动进行内容共建。对于网络媒体而言,互动性强弱决定了其内容生产的质量水平,也决定了资讯内容对于受众的影响程度。
具体到“滨州历史”网站,除了编辑生产内容外,将侧重点放在了用户生成内容(UGC)上面。为此,“滨州历史”网站紧密联系了一批地方历史学者,他们学养深厚、叙事严谨,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能有效提升网站专业品位,扩大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滨州历史”网站已为他们专门开辟了《扒着门缝看历史》《滨州名门望族》《黄三角杏林史话》等栏目。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他们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生产的内容是专业的、稀缺的,是其他网站、媒介所不能提供的。读者点击量可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滨州历史”网站TOP10排行榜中,前十名中他们的作品占据七个。
“滨州历史”网站也为普通人或一般文史爱好者开辟了“百姓自传”“家族往事”“见证·亲历”等栏目、平台。他们可以通过撰述家史,记载重大事件亲历过程,抒发历史感悟,将其个人过往生活经历纳入地方历史,共同参与历史写作研究,进而让历史研究走出书斋,实现大众化。
前几年,有一本书《中国在梁庄》很火,作者梁鸿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作为全国286个地级市之一,占国土面积近千分之一的滨州,历史发展序列完整、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与其他地区先民一起共同造就了华夏文明。我们姑且借用一下梁鸿的书名,中国不仅在梁庄,也在滨州。
“滨州历史”网站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共同书写滨州人的历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11月5日,来到济南市卧虎山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记者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片片错落有致的草坪远看如同绿色的梯田,与卧虎山清澈的河水和连天白云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看后流连忘返。仲宫街道办西许村党支部书记张殿祥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是另一番天地,记者脚下...[详细]
姜元韶说,“十个一”项目的具体内容就是针对目前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学生素质中的短板而设置。“目的就是着力扭转中小学偏重课堂、偏重知识、偏重自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学校,走出家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详细]
随着轨道交通R1线开通在即,市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济南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将于11月27日召开,并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听证会消费者参加人。抽签活动结束后,市发改委将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发布轨道交通票制票价听证会第二次公告,届时将会公告听证会时间、地点,定价...[详细]
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也没止住二手房交易量下跌的态势,截至10月份,岛城二手房月成交量出现“七连跌”。从网友的搜索关注度来看,10月份价格在200万以上的房源的热搜度占60%,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房源,热搜度占5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