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文高元
在过去一年时间中,位于郯城县的山东硅银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00多万元,通过引进设备厂家的通用技术,改进研发了更适用于生产线的电熔法生长玻璃技术,淘汰了芯片生产行业中常用的酸洗工序以及产能低下的人工玻璃钝化技术。通过产业升级,不仅提高了产能,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该企业也获得“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企业”称号。
加快把新兴产业培育大,把传统产业改造好,把落后产能化解掉,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郯城县通过加快突破工业、实行专班帮扶、强化企业培育帮扶、完善政策帮扶、抓好培训帮扶五大举措,按下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键”。
领导干部全靠上,政策培训全跟上
多措并举,推动郯城县新旧动能转换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实施绿色化工、家居建材、现代农业、服装和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医药“4+3”产业培植计划,工业经济质效向好。目前,郯城县7个项目被列入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建设项目,5个企业被列入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高成长性企业,4个创新平台被列入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创新平台。五措并举,推动郯城县实现新旧动能迅速转换。
积极推进工业技改,实施技改项目36个,其中6个项目申报临沂市百项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全力抓好创新驱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4项,申报引进、转化成果50项,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召开现代农业招商会,大力引进辐射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共招引各类农业项目30个。其中,日产4000吨的五得利面粉加工项目、沂州集团投资3亿元的采莲湖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落实目标,提高效率,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和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分工,郯城县针对绿色化工、建材家居、现代农业(食品)、服装产业和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医药产业等“4+3”产业,成立了7个产业专班和8条服务保障线,分别明确1至2名县级领导和一个牵头部门靠上帮扶,统筹推动产业发展。
对年初筛选的70个重点项目,分别明确1名县级领导、1个帮扶部门、1套帮扶机制,全部责任到人,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每半年开展一次检查观摩,分析查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推动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实施。
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培训指导,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尽快进入大中型工业企业行列,着力构筑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出台了《关于实施“四新”示范工程加快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明确9条针对性扶持政策,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四新”企业培育库,筛选3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动态管理。其中,12家入选临沂市“四个一百”示范企业。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核心,针对30家重点培育企业,聚焦企业负责人管理能力、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建设,组织实施“入企调研、政策扶持、一企一策、负责人培训”四个全覆盖,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政策扶持方面,郯城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意见》,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壮大骨干企业群体等内容,出台了18项财税扶持、补助、奖励等政策。对纳入省、市、县重点项目的技改项目,在审批立项、环评、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企业技改设备投入按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和1亿元等标准,分别给予投资总额2%至5%的补助;对纳税500万元至1000万元、1000万元至5000万元、5000万元至1亿元和1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杰出企业家、功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份,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对7名优秀企业家进行了隆重表彰,为22家企业兑现财税贡献、创新能力、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奖励817万元。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人才扶持战略。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定向培训、外出考察、走进标杆企业等形式,帮助企业家开阔眼界、提升层次。2017年,组织150多人次的企业负责人到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等地参加培训,今年又组织140家企业举办了“上云”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参训企业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生产管理、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育、资本对接、风险管控六大体系,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和现代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在规范运营中不断发展壮大。
挖掘郯国古城文化,破题红色旅游
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山东省委、省政府将“精品旅游”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之一加以重点扶持推动,旅游和文化融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郯城县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规划建设东南片区郯国古城文化旅游区,成立了文化旅游工作线,坚持以服务大项目为核心,结合区域优势和文化特色,构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亮点工程,不断充实“银杏之都·幸福郯城”旅游品牌内涵,全县旅游产业总体呈现出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郯城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一山一城一圣人、一奇一泉一森林。即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马陵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郯国故城遗址,孔子师郯、鹿乳奉亲的郯子,一步跨亿年的麦坡地震遗址奇观,第五代金汤温泉以及30万亩银杏森林。而千年郯城文化和郯国古城有很深的渊源。”郯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代表王玉强告诉笔者,郯城的旅游资源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郯国古城文化旅游区建成后,将充分展示郯城县的历史文化,成为城市会客厅和郯城对外交流展示的一张名片。
据介绍,其中,由北京伟光汇通集团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郯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被列入新旧动能转换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将于2020年全部建成。
据介绍,郯城县强化旅游项目建设,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鲁地天沐温泉度假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在鲁南苏北客源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声势。银杏古梅园改造提升工程进展顺利。中华银杏园建成空中玻璃步道。胜利贾湾片区沿武河湿地打造海棠花溪景观。
同时,随着马头镇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郯城革命斗争史展馆、胜利镇知青广场、重坊镇知青体验园等项目的陆续建成运营,郯城县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均实现了新破题。
让群众和办事企业少跑腿、少花钱
“放管服”改革优化郯城营商环境,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原来开办一家企业需要至少三个工作日,但现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还不需要来回跑。”在实施“放管服”改革之后,来郯城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企业感受到切切实实的方便。据介绍,今年以来,郯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一次办好”改革精神,严格落实简政放权各项政策,全力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出台《郯城县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50余个。
一是精减行政审批事项,由436项削减到238项,减少了45.4%,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二是编制了权力清单、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中介服务收费事项目录清单、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清单等六张清单,以清单管理制度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三是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大力实施“多证合一”、线上并联办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15项改革举措,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乘法”。
做好“减负担”文章,降费减税,助力发展工业经济。一是减少涉企收费项目。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结合郯城实际,取消9项、停征2项、降低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200多万元。二是减少中介服务收费。编制中介服务收费清单,梳理出28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三是减少涉税办理程序。简化87项涉税事项办理程序,规范104项涉税事项办理流程,明确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等65项即办事项办结时限。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国地税联合办税窗口,办税效率整体提速30%。
郯城县积极做好“利投资”文章,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等五大园区建设,提高项目、资金、人才承载力,把破解投资建设项目评估评审环节多、落地时限长等难题作为园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举个例子,以往企业投资建厂房,在开工前需要先做一个区域化评估评审,其中包含矿产资源压覆性评估、地质灾害性危险性评估,水资源论证等等环节,这个评估的总费用大约需要40万元左右,占地面积越大,费用还会越高。”郯城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赵峰介绍道。据了解,在改革之后,按照适宜园区开展整体评价的要求,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郯城县以高科技电子产业园为试点,通过公开竞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实施区域化评估评审,为每家单体入园企业节省数十万元的项目评估费。同时,为加快项目落地,郯城县组建了370人的代办服务队伍,提供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通过区域化评估评审和代办服务,打造了郯城特色招商引资环境。
做好“强监管”文章,规范市场秩序,构建营商环境新格局。一是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36个审批部门全部建立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执法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和实施细则,构建了“双随机、一公开”一体化的制度构架。二是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以企业年报、企业信用信息、经营异常名录库为抓手,强化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去年以来,先后有885家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录,808户个体工商户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三是完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随机抽查与信用监管、综合执法、联合检查的有效衔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监管体系,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消除“重审批、轻监管”现象。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住建、环保、水利、国土等17个领域、18个部门的1418项权力,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局,构建“1+8”执法队伍,形成“综合执法+专业执法”新体制。
做好“增便利”文章,便民利企,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郯城县先后分三批公布了29项零跑腿和155项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取消、调整了28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梳理公布了24项保留的村(社区)证明材料。
赵峰介绍,像是商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原来办的时候,需要通过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提出申请,食药所将申请提交至办事大厅,当事人需要到大厅来填写表格,然后由大厅将审批结果返还给乡镇食药所,之后再通知办证的单位。这样一来,办事群众要跑三四趟,“而现在,我们大力推出社区门诊设立、幼儿园设立、二手房买卖、酒店和餐饮业设立等四个事项‘整链条’办理服务模式,只需要跑一趟办事大厅,就能办齐领证。”据介绍,郯城县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事项按链条梳理优化,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变“一事一流程”为“多事一流程”,实现多个事项“一窗办结”。
■相关链接
“一区两园”扩容提质
郯城经济开发区
作为郯城县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战场,郯城经济开发区南延、北拓、西扩步伐不断加快,规划面积达到34平方公里,形成了五纵十横道路主框架,完成12平方公里蒸汽管网铺设。同时,推进双创空间、科研平台、科技孵化器、人才公寓等平台建设及运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和科技型新项目培育搭建平台。新材料产业园已于今年9月份顺利通过省化转办认定,并被评为我省首批10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之一,产业、项目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有山西阳煤集团、安徽飞箭集团、浙江王斌集团、陕西丝路云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郯城经济开发区将全面建成规划科学、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宜居适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10月份,郯城县又在郯城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工建设了立顿节能、顶立新材料、亿鹏新材料、润岩PET塑料合金、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和永顺物流等6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有效延伸了郯城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对于加快全县新型工业化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郯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郯城县医药产业园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兴产业,郯城县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县医药产业园。园区规划用地5500亩,以银杏叶提取及银杏保健食品、保健品为产业基础,规划了中药、生物药、医械药械生产区、双创平台和配套服务五大功能区,构建医药生产、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大健康产业链,打造集生产、贸易、研发为一体的创新驱动型产城融合区。医药产业园力争3—5年内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用10年时间与绿色化工、高科技电子同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总投资7.84亿元的郯城医药产业园双创平台正在加紧建设中。双创平台是医药产业园五大功能区之一,占地260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已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河北康派中药项目,另与7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郯城高科技电子产业园
郯城高科技电子产业园是郯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县域经济对标赶超而重点规划建设的一个集电子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端电子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起步核心区占地1.1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科技孵化区、标准化加工制造区、博士创业区和生活配套区四大板块。截至目前,园区一、二期已入驻沂光集成电路、欧沛缇科通信等36家企业,厂房入驻率100%;三期厂房共计21.1万平方米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四期12栋13.2万平方米厂房已于今年9月份开工,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
目前,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共引进高层次人才62名。园区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被省经信委命名为山东省智慧园区,这是临沂市首例工业类智慧园区;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主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培植半导体元器件、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郯城县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园区打造成为长江以北重要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到2021年,园区落户企业不低于200家,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亿—5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例达85%以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潍坊至日照高速公路潍城至日照段正式建成通车,比预计工期提前两个月。伴随潍日高速的建成通车,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达到6057公里,这是继2015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后的又一里程突破。[详细]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2.4%下降至11.2%,降低1.2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消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1.0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占比提高约0.4...[详细]
对于患上“大病”的参保人来说,不要忘记济南社保今年送出的“大礼包”:济南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报销后还能享受二次报销。记者了解到,这一政策不区分病种,只要个人合规医疗负担超过1.2万元就能自动激活二次报销程序,病人就医结算时直接完成...[详细]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18年第140号公告,11月1日起,个人邮递和携带进境的烟、酒、高档化妆品等22类物品将享受进境降税利好。广大消费者将享受减税利好。 [详细]
10月31日是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后一天。截至10月31日9时,全国报名通过审核人数约为100万,竞争比(审核通过人数/招考人数)为69:1,远远高于往年竞争比。截至10月31日15时30分,在涉鲁职位报名统计中,通过审核人数约为5万,而今年涉鲁职位一共502个,计划招录623人,...[详细]
三季报:山东能源"盈利王",山东海洋利润增超2000%11月1日,除深圳东华外,山东省国资委公布了23户山东省属企业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数据统计发现,山东23家省属国企2018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400.46亿元。山东能源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独占鳌头,成为最赚钱的省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