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2018-10-31 12:34:00 来源: 菏泽日报 作者: 张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民间记忆的重要标识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并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我省于2015年颁布实施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我市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凝聚着深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是全市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是全市人民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保护成效显著但形势严峻

  我市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除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外,更孕育了地方特色浓郁、富有乡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1项,省级非遗名录93项,市级非遗名录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1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2名。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以菏泽全域为保护范围的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省批准为第二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近年来,我市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坚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带动全盘,拯救了一批濒危项目,打造了一批先进典型。鄄城砖塑、大弦子戏等一批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大弦子戏“依团代传”保护模式、山东琴书在菏泽学院的创新教学模式被省文化厅在全省推广,并获评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和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花冠酒酿造技艺社会效益显著”等多项工作被评为省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樊庆斌、张文英等多位传承人获评省年度非遗十佳传承人。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自觉保护意识不强;各级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亟需完善和加强;保护政策措施相对单一、滞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迅速消失;宣传力度及传播手段需要提升;保护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参与意识有待于加强……

  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非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工作,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十分必要。

  今后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

  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提升区域文化品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将《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列入今年立法项目,自今年2月份始,经过多次调研、审议、修改,于8月28日经过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今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

  “《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共二十五条,主要包括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范围、部门责任、保护方式、人才培养引进、评估表彰、法律责任等内容。是一部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开发、利用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姜东生说。

  据了解,为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精准立法理念,打破常规惯例,对该《条例》采取不设置章节处理,重点对调研发现的、相关主体反映比较集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一作出具体规定,切实提高了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条例》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我市非遗保护项目数量多、保护工作任务重,但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遗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专款专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市、县区应当对本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传承补助,传承补助的标准和办法由市政府制定。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而我市专业人员十分紧缺,大多数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人才培养和引进受各种条件限制较多,给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困难。对此,《条例》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才主管部门等,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专业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队伍建设。人才主管部门应当将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纳入本级人才库,进行重点管理、跟踪服务,并加大扶持力度,优先推荐申报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条例》还规定了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建立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开设非遗相关专业、传承班,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办班等途径,或者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措施,培养、培训非遗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主管部门编写有地方特色的读本,并支持中小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将本地非遗知识列为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

  《条例》还对相关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同时特别规定,未取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和利用活动。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以与其资格不符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和利用活动。实施生产性保护应当尊重和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心技艺、文化内涵的原真性,保持其原有的文化风貌。改变其核心技艺、文化内涵的,不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义进行宣传、推广和销售。违反这几款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记者 张慧)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推荐阅读
  • 山东"海洽会"成功对接3600余项目,858名顶尖人才参会

    11.jpg

    聚全球英才智力,助推高质量发展。30日,威海会议中心会议室高朋满座,中国山东第十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威海“英创会”正式启幕。据了解,本次“海洽会”共有参会嘉宾858人,涉及33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洽谈,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各单位共提交人才与技术项目需...[详细]

    10-31 07-10齐鲁晚报
  •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规划:2022年济青烟产业规模占60%!

    11.jpg

    山东出台《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2年,力争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30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百亿级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到2022...[详细]

    10-31 07-10大众日报
  • 去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省内127个县(市、区)亮家底

    11.jpg

    拥有15.79万平方公里大地、3345公里海岸线的齐鲁大地上,无数个体在拥抱这个变革的年代、这个开放的时代。县一级是国家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本报特辑录出我省有统计数据的127个县(市...[详细]

    10-31 08-10山东商报
  • 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 济南经验推向全省

    11.jpg

    全省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作推进会议今天在我市召开。我市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相关工作经验也在会上得到推广。 [详细]

    10-31 07-10济南日报
  • 2022山东30%的村奔现代化,"潍坊模式"成乡村振兴样板

    2022山东30%的村奔现代化,"潍坊模式"成乡村振兴样板30日,首届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济南举行,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等问题展开研讨,建言献策。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等八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山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阶段目标,到2022年,...[详细]

    10-31 07-10齐鲁晚报
  • “不作为”,虚开发票报销 枣庄、青岛通报4起典型案例

    “不作为”,虚开发票报销…枣庄、青岛通报4起典型案例枣庄市纪委通报3起“不作为”典型问题1、2018年8月,滕州市洪绪镇对该镇东张楼村地下自来水管道破裂漏水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导致该村一个多月未能正常供水,存在“不作为”问题。青岛市市北区政务服务...[详细]

    10-31 07-10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