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排头兵”进发——写在即墨区挂牌一周年之际

2018-10-30 09:34:00 来源: 青报网 作者: 张 华

  向着“排头兵”进发

  ——写在即墨区挂牌一周年之际

  去年10月30日,即墨区正式挂牌,至今已一年。

  即墨区胸怀“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的壮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6月12日亲临蓝谷和即墨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砥砺再创业,奋进新征程,全力振动起青岛的“东翼”。

  过去一年,就如“二次创业”的元年,处在撤市设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红利释放等机遇叠加期的即墨,主动提升发展理念、工作标准、精神状态,在活力即墨、品质即墨、文化即墨、诚信即墨的实践路径上,镌刻下“融入青岛”进程中的担当与作为,推动着“新即墨”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当用一周年的时间刻度来检阅这片城区时,曾是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县域第7的即墨,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5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18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辖区24位,并且,在三个榜单中,即墨均列山东省中小城市首位。

  就在昨天,继7月份首批2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后,又有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青岛(芯园)半导体产业基地等2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这是日新月异的“即墨新节奏”,这是高质发展的“即墨最强音”!这是一个新晋城区在更高起点上的踏板起跳、精彩出发。

  破思想之“困”——

  确立“四新”“四高”目标,跑步进“城”创造“即墨速度”

  11月中旬,世界单厂产能最大的美好集团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将在即墨灵山镇工业园投产。

  “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也就是一年零两个月!即墨各级部门全力配合,我们争取到了各种手续的最短时间差。”美好集团青岛城市公司投资开发总经理娄志勇为这个项目创下的“即墨速度”点赞,“在美好集团全国布局的项目中,即墨是最快的。”

  “最快”二字的评价折射的是即墨上下锐意进取的一份干事决心。

  同样的“即墨速度”出现在鳌山卫街道。一个小渔村要蝶变为海洋科技新城,无非凡精神岂能有不凡成果?20天整治涉及26个村庄的道路线路41公里——这一“鳌山纪录”正是即墨在跑步进“城”的加速转变中,鼓实劲、干实事的基层榜样之一。

  “设区后,对即墨来说,最紧迫、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的视野境界、理念思维、标准要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思想境界,这是即墨实现快速提升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即墨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军说。

  今年正月初六,即墨区委、区政府将作风建设会议作为新春伊始的第一个大会,会上提出的“四新”(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实施新作为)和“四高”(高境界谋划、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水平落实)成为开阔即墨干部群众视野境界、理念思维的核心字眼。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是国家级“先锋”区域书写的启示录。志在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的即墨,同样需要具备这些“优秀基因”。

  一以贯之,行而致远。

  进入“区”的时段,即墨全方位、系统性综合施策,革新传统的政策体系,适应城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对外学习和对内“实战”中锤炼精兵强将。

  俗话说:事在人为。区域要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敢作为、能作为的“精锐之师”。

  在即墨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即墨区干部成长记实实施办法》。这是即墨激活思想和行动“因子”、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干部成长记实”?即墨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在重点工作和关键时刻的德才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记实,并按照“一人一档、全程留痕”的原则,为每名干部建立成长档案,旨在构建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经过一年的“思想洗礼”和“记实考核”,一个清晰的共识已印在即墨广大干部的心里:摒弃传统思维,跳出县域桎梏,打破圈层意识,才能跟上“区”的节奏。

  在这种氛围中,无论是在即墨扎根多年的企业还是后来的投资兴业者均有着“政府效能正在变快”的直接感受。

  今年,即墨整合涉及辖区16个部门的90个奖补事项,出台《关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并在即墨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受理”。这一改革创新打破了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割障碍,推动了扶持政策的跨部门融合和互联互通。

  对此,青岛海隆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绪港有着深刻感受:“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想做事’‘做成事’的热情。”

  正是此类改革创新之举,正在逐步打破即墨发展中的“坚冰”,留下了传承中革新的一年轨迹。

  解发展之“题”——

  驶入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轨道”,发力“亩产效益”提高经济密度

  10月24日,第18届“蓝洽会”的最后一天,作为压轴的即墨区暨青岛蓝谷“双招双引”集中签约活动分外热闹。

  经过数轮洽谈协商,涉及大健康、生物医药、海洋科技、大交通、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的40个重点大项目现场签约,其中高端人才项目15个,过亿元产业项目21个。

  从现场企业的主动性上,可以直观感知:一场吸纳和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创新产业集群的浪潮正向即墨涌动。

  “潮水方向意味着巨大的红利与机遇。”几家签约企业不谋而合、直言不讳地对此表示。

  作为谈判“甲方”的“掌舵者”,张军自然是对区域的优势所在了然于胸。正如他在蓝洽会上所言:即墨正处在众多机遇的叠加期,这里经济“家底”殷实,而且拥有1800平方公里的空间优势;这里传统产业根基扎实,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这是一个拥有强大投资规模的基本盘,能量广度的“磁吸”效应不言而喻,投资企业和创业人才自然是纷至沓来。

  当然,有着巨大空间优势的“即墨区”绝非来者不拒。

  对于即墨而言,身份之“变”也意味着要思考解决经济发展的新命题——提高土地的经济承载容量和经济密度。

  在区域发展的梯度“接力”中,即墨拥有更大的战略腾挪空间。“针织名城”“商贸名城”此类光环已不足以令这片城区傲娇。即墨正在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也就是说,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

  “亩产论英雄”“效益论英雄”已是即墨肩负青岛“东翼”之重任、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要义。

  那么,在新与旧的动能转换中,新兴产业如何从“0”到“1”,传统产业又如何从“1”到“N”?

  即墨已按下“快进键”。

  这一年,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签约的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正式量产。至此,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商用车、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三大整车项目全部投产,千亿级汽车产业航母开始“展露一角”。

  这一年,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见证签约的另一项目——欧洲H135直升机总装线建成投产,首架直升机在即墨交付,通用航空产业正式“起飞”。

  这一年,蓝谷海洋研发成果捷报频传。“海燕-10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深潜至8213米,“向阳红01”船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后返回青岛母港,“蛟龙”“潜龙”“海龙”等国内最先进潜水器聚首国家深海基地。

  这一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创新业绩。青岛云路“千吨级非晶磁粉芯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结题验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非晶磁粉芯的规模化生产;三迪时空获批牵头筹建山东省快速制造产业(3D打印)创新中心——多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制造业企业将在此共建3D打印发展生态圈;中国·青岛(生物谷)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全面突破,建起国内首个以干细胞再生医学为龙头的生物产业发展集群示范区。

  这一年,新引进的大批项目具有鲜明的“高”“新”印记,每个项目背后都是巨大的产业链条,每个产业链条都能创造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其中,12英寸模拟集成电路、半导体封测等项目填补了即墨区微电子产业空白。

  这一年,即墨大力实施“1111”人才集聚计划,高标准规划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4处人才综合体。今年前三季度,新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7人、国内和留学归国硕博士生749人。徐德民院士、丁文江院士、成会明院士无不是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前来创新创业。

  这一年,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嫁接”继续推进。即墨设立1亿元互联网工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

  ……

  “新”“老”项目持续发酵,鳞次栉比的产业新格局渐露雏形。作为青岛“第七区”,这里正驶入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成为投资创业者集中创新的“赛场”,要素重构速度正在加快,吸引高端人才、资源和企业的“链条效应”正在显现……

  一个地区集聚如此多的以创新为己任、生机勃勃谋发展的企业和人才,区域经济自然是充满活力。由此,凭借“最大的红利”,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即墨的“经济地标”地位正在进一步得到巩固。

  而且,一年的产业发展轨迹也显露出这样的迹象:即墨不是“推翻重构,从头再来”的大破大立,而是“吐故纳新,兼收并蓄”的稳扎稳打。

  参加2018青岛海科展相关论坛的经济学家曾这样评价即墨:该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越来越沉稳,最终将变得更加强悍。

  塑品质之城——

  巧解城乡“二元方程”,勾勒城区最美轮廓

  “品质即墨”是在即墨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就在这一年,即墨撤市设区,这正是决策层为即墨迈向都市新区留下的伏笔。

  即墨深知:与其他区相比,无论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都有差距。对标青岛主城、全面“融入青岛”,首要的是改变县城气质、塑造都市品质。

  由此,即墨要解决两个大问题:地域广阔,不同板块如何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有城有村,城乡“二元方程”如何解答?

  以“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即墨迅速拉开塑造品质之城的大幕,而且路径清晰——通过各大组团、主干交通、产业对接和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等,实现与青岛同城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

  “品质”二字最直观的就是人居环境之变,这亦是政之所求、民之所盼。

  今年1月,即墨发布《城市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从城区肌理上塑造环境优美度高、生活便捷度高、文明和谐度高的活力之城、美丽之城、魅力之城。

  对农村面貌的改善,同样不遗余力。即墨加速补齐农村短板,全区1033个村庄在青岛市率先完成村村通公路、村村建文化健身广场、城乡环卫一体化,背街小巷硬化、旱厕改造也已基本完成。

  一年间,即墨无论是“城”还是“乡”都有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金秋十月,站在盟旺山上,山下即墨经济开发区的今昔巨变,阐释了“沧海桑田一瞬间”。

  如果说,撤市设区前,这片新城的努力方向是全力突进基础设施建设,那么,过去一年,这里更加关注如何朝着“国际音乐小镇”的气质精雕细刻。

  在即墨的老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那份初心同样令“脏、乱、差”的古城区域脱胎换骨。过去一年,这里文化名人频至,民谣、讲堂、戏曲登场,令这座“古城”愈发有着生活温度——代言人郎朗那句“此心安处即吾乡”,诠释出即墨古城的“独特”,也是这里迅速“升温”为青岛文化旅游新地标的理由。

  在即墨的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推进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制定生态宜居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供水、排水、供热、燃气、垃圾和污水处理向镇村延伸……

  温泉小镇已是冬季度假的“打卡地”,随着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改造项目、中国蓝谷山地自行车运动健康公园、海尔芭东项目、泰康医养健康小镇项目等接踵而至,群星璀璨的大项目共同铸就青岛冬季旅游的崭新名片。灵山镇的农业已找到“突围”之路,依托修正药业等医药龙头企业和玫瑰园、多肉植物园等花卉企业,规划建设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新业态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中国最美休闲村庄”西姜戈庄村、“山东历史文化名村”凤凰村、“党建文化品牌村庄”西扭河头村等,则是乡村“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的现实注脚。

  民生提标,也是“品质即墨”的应有之义。

  撤市设区以来,《医疗卫生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陆续出台,从衣食住行教医养等多方面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实施“三险合一”医保城乡统筹,加速完成“治、防、康、养、体”五位一体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新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实现校校有食堂、操场全部塑胶化的目标;推广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实行城乡公交2元一票制票价;推进助老大食堂建设,实现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城乡低保双线合一……

  一年的时间,品质的发展路径悄然形成,城市的全新样态清晰呈现。

  而新的一年怎么干,决策层业已有了新计划。9月,即墨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涛做客“行风在线”栏目时透露,今明两年,即墨申请到18亿元的棚改债投向城东片区、城南片区、鳌山卫片区、城西片区17个村的旧村改造。

  ……

  在即墨,从决策者到普通民众,关于“品质”的追求正成为一种宝贵的驱动力,在山、海、湾、泉、滩的生态本底上聚合后发之势,推动着“对标主城”“超越主城”的一次次行动快步疾行。

  谋未来之路——

  注重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打开一扇“看未来”的窗口

  今年9月,《青岛蓝谷综合交通体系研究与重大设施详细规划》公示,未来蓝谷将规划“二横一纵”轨道网络体系,争取与机场、铁路枢纽快速直达,与青岛一小时快速联通,与即墨半小时联通的轨道交通体系。

  这是即墨区和青岛蓝谷的系列规划之一。

  在撤市设区一年间,“规划”的关键性尤其突出与重要。

  天机云锦人雕琢。

  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的高点定位,决定了即墨将处于一个“无人领航”的新阶段,需要更科学、更具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更合理、更周全的实施路径,以及更耐心、更务实的心态。

  而撤市设区第一年正是“奠基之年”,更需“三思而后行”,打好规划“基本功”。

  在获知撤市设区的前后,即墨就开始从顶层设计、产业转型、商贸活力、创新创业等多维度,扫描、梳理和解读当下与未来,并综合考虑城市色彩、城市风貌、城市生态、海岸带保护利用等因素,相继展开城市、乡村、特色小镇及30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希冀为即墨打开一扇“看未来”的窗口。

  比如说,城市规划——自去年开始,即墨着手研究城市发展2050规划,围绕青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重新审视即墨城市发展站位和规划定位,统筹研究即墨的空间格局和发展策略,做好与青岛启动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对接。现已完成强化空间塑造的中心城区、东部湾城总体城市设计,完成368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在青岛各区市率先实现控规全覆盖。

  村庄规划——即墨创新性提出“乡村群”的概念,目前已完成6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村庄规划编制。

  特色小镇规划——即墨启动8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将其作为城乡统筹培育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一年,只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关于未来,一系列规划工作仍在1800平方公里的区域版图上快马加鞭……

  当年,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发展成经济繁荣的大都会,引领珠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上海浦东新区从一片旷野郊区变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辐射带动长三角经济的崛起……

  即墨同样有着这样的凌云之志——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

  在未来的时段,相信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即墨,一定会奔跑在最前方。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山东要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 交一份合格的“整改答卷”

    11.jpg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18年2月22日至5月22日,中央第七巡视组对山东省进行了巡视。7月13日,中央巡视组反馈了巡视意见。 这次巡视是对山东的一次政治体检、思想把脉、行动会诊,指出的问题客观中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完全符合山东实际。山东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详细]

    10-30 08-10大众日报
  • 济南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专利审查将走“绿色通道”

    11.jpg

    济南企业和个人专利申请、维权、确权等迎来了重大“利好”!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关于同意建设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批复》(国知发管函字〔2018〕219号),同意在济南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详细]

    10-30 07-10济南日报
  • 19位市民报名济南地铁票价听证 另有8人申请旁听

    11.jpg

    29日,济南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报名截止。记者从济南市物价局获悉,截至29日下午5时,共有27名市民报名参加听证,在他们之中将随机选取12名消费者,以及按照报名顺序确定5名旁听者参加听证会。[详细]

    10-30 08-10齐鲁晚报
  • 12417人!山东注册男护士数量全国最多,越来越抢手

    11.jpg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女性是护理工作的绝对主角,而如今,这种单一性别主导的职业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改变。10月25日-28日,中华护理学会第6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当初的不被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认可,从最初常见的急诊、ICU、手术室等专科...[详细]

    10-30 07-10生活日报
  • 山东省政府公布政府组成人员职务任免名单

    10月27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公布任免山东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通知》。[详细]

    10-30 07-10山东政事
  • 【权威发布】山东省省管干部任前公示

    【权威发布】山东省省管干部任前公示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现对王鲁明等4名同志进行任前公示。王鲁明,男,汉族,1961年11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详细]

    10-30 06-10鲁祖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