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美显
种粮大户胡寿昌今年秋收感受到了新技术的威力
□记者 王浩奇 报道 在胡寿昌的种粮基地,刚收获的玉米被送入烘干机。
■假期看秋收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魏玉季
十一假期,汶上县次邱镇白马河畔机声隆隆、遍地金黄,一片丰收景象。“要是按节气,9月15日前后就可以收玉米了。今年听了‘大数据’的话,晚收了半个月,每亩多收150斤。”白马河村种粮大户胡寿昌今年种了1000多亩玉米,笑得合不拢嘴。
胡寿昌所说的大数据,是汶上县去年新上的农业“四情”智能监测平台。该平台在全县建有3处智能化监测站点,对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土壤墒情信息、田间小气候环境气象信息、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数据分析统计智能化,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今年秋收期间,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监测站实时传回来的玉米生长信息,综合分析后给出指导意见,向种粮大户宣传适期晚收。“收玉米不能光看节气,目前几天太阳好、昼夜温差大,是出粮食的时候。”汶上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相伟介绍,经过分析,最佳收获期是9月底到10月初,在节气的基础上每晚收一天,每亩就能增产10斤。通过对已收获的玉米计算,今年的亩产接近1400斤,比去年高出300斤。
胡寿昌开始集中收获玉米,3台玉米籽粒直收机在玉米地里穿行。所到之处,玉米脱粒归仓,玉米秸秆被粉碎后就地还田。“3台直收机同时作业,1000多亩地最多4天就能收获完毕。”胡寿昌说,他包了17年的地,前10年收玉米还多是依靠人工,那时候找200多位工人,一天也就收获100多亩,收获成本合到每亩120元。直收机实现了收割、脱粒、秸秆粉碎等一体化作业,招10位工人就绰绰有余了,收获成本节省到每亩50多元。
“目前,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5%以上,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张相伟介绍。当前,他们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适时晚收技术,调动1000余家种植专业合作社、1490家种粮大户、8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美显
10月2日的蓬莱阁景区内,人头攒动。位于景区门口的售票大厅内,人工取票窗口和自助取票窗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烟台市旅游发展委市场开发科工作人员王璐介绍,今年国庆前夕,烟台有不下十家景区门票集中降价,有效刺激了游客的出游意愿。[详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而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金融业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实现自身的凤凰涅槃,进而保障、支撑、促进、引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山东金融业必须答好的考卷。 [详细]
5日夜间开始,又有一股冷空气开始影响济南,受此影响,6日至10日气温持续走低,最高气温有可能降至20℃以下,最低气温突破10℃。 [详细]
国庆假期第三天,济南旅游渐入佳境。记者发现,泉水游显现出极强的带动作用,济南市四大泉群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详细]
2018年10月5日,按照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经山东省委统筹协调,省纪委监委精心组织,济南市委扎实推进,外逃人员王伟新主动回国投案。王伟新,男,1956年2月出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大辛庄村原党总支书记、村委会...[详细]
2010年左右,刘志国嫌羊总是吃他的花,就把羊和鸡全部卖了,从此院子再也没有了家畜家禽。10月2日一早,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刚一走进村社区服务中心,村民叶家均的媳妇就找上门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