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农业,很大程度上仍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研究表明,对我省农作物单产影响最大的灾害是旱灾、洪涝、风雹灾害。
丰收胜景的背后,是我省坚持不懈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努力。
专家,是地头的依靠
9月23日一早,在寿光市稻田镇阁后张村,菜农李贵明照常来拱棚打理黄瓜。这茬黄瓜是水灾后补栽的,已经长了20多天,长势旺盛,马上就要吊蔓了。
李贵明在阁后张村租了3个大棚和1个拱棚。大棚在水灾中坍塌了,拱棚保住了。他按照抗灾救灾蔬菜技术服务队专家朱振华的建议,将拱棚晾晒了5天,把残株全部清除,对土壤消毒后,种了黄瓜。“专家说,过水后棚内病原菌增多,易发生土传病害,要多施微生物肥。待开始坐瓜,再冲一次肥。我都是照专家说的做,这茬黄瓜产量和品质都差不了!”他说。
潍坊市农科院特聘专家、昌乐县红河镇农学博士工作站农技专家张培,至今一直保持着救灾初期的节奏,每天开车跑100多公里、六七个村。该镇农民主要种植大姜、花生、大蒜,水灾发生后,他立即走村入户指导农民抢收,帮农民挽回损失3000多万元。现在,眼看着天就要凉了,他指导农民抢种,种上菠菜、茼蒿、香菜等蔬菜,好赶在下霜之前收一茬。
“这茬菜得长35天,必须争分夺秒,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张培说。他有23个微信群,有镇村干部的、有各村的,也有种植户的,他每天在群里发布指导意见。担心有的村传达不下去,或农民不会操作,他坚持天天下村。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研究员高中强是省灾后重建前线工作组农业生产专家组组长,一直在潍坊等地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记者获悉,仅寿光一市,灾后有各级农业专家近百人,到当地的80多个村2000多个受灾大棚进行指导,通过多种方式累计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
高中强说,眼下,农业、水利、规划等多学科专家一起,正帮助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当地也将灾后重建视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吸取本次水灾中不少田间排涝沟渠被堵塞占用、影响排水的教训,他建议,新建园区要将水电路渠、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与大棚建造同等重视起来。特别是灌排设施,应跨区域统一规划、形成网络。同时,对棚型结构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标准化、规范化,并推广高垄栽培、植物补光等更利于抗灾减灾的先进技术。
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这次“温比亚”水灾,导致全省1324.5万亩各类农作物受灾,31.8万个蔬菜大棚不同程度损毁。灾后,省农业厅派出4个专家指导组实地指导生产自救,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技术指导体系,各级派出农技专家分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实现了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固本强基持久用力
9月22日,寿光市稻田镇308国道两侧,挖土机轰鸣作业,挖出深深的水沟。这是稻田镇正在建设的排涝骨干工程,将建设“三横三纵”共6条骨干排水沟,总工程长83公里。稻田镇人大主席隋爱明说,为系统解决大田排水难题,寿光市规划了排涝骨干工程,可让6万亩农田顺畅排水。
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命脉,是抗旱防汛最终的依托。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共建成各类水库6424座,总库容219.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3.5亿立方米。我省规划到2020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
夯实社会力量,也是固本强基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旱涝,病虫害也是农业常见灾害,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王同伟告诉记者,我省除了政府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统防统治项目,从2008年开始,持续开展“农业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建设”,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支持有实力的社会服务组织提高装备水平。这种“寓兵于农”的做法收效明显。
省供销社是我省农资市场占有率70%、托管土地超3000万亩的全省最大的为农服务组织。省供销社监事会主任许广民告诉记者,供销社系统目前在全省基层已建和在建1300多家为农服务中心,平原地区服务半径3公里、服务3-5万亩耕地;山区服务半径6公里,服务10-12万亩耕地。为农服务中心配有无人机等植保设备。目前,全省供销社拥有大小飞机907架。计划到2022年,实现为农服务中心半径3公里服务圈(山区为半径6公里)的全省全覆盖。
有了这样的“3公里服务圈”,大灾当头,社会力量就能及时扑上去,发挥作用。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易导致大规模绝产,发现一个病叶就要报告。去年,我省爆发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小麦条锈病,102个县(市、区)的3190多万亩农田受灾。全省出动施药机械119.3万台(架),累计防治8208万亩次,其中供销社出动飞机550架、整合社会高杆自走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雾炮、药泵等设备3.6万台次,执行1100万亩统防任务。由于防控及时,人员、设备、物资充足,1个月下来,全省条锈病“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未对小麦单产造成大的影响;条锈病发生面积与1990年相当,造成的损失只是1990年的1/20。
调动社会资源应急也是一个办法。去年小麦条锈病发现以后,除了各级政府投入,省农业厅协调中国人保山东分公司等8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提前介入,变灾后理赔为提早预防,共出资4500万元购买药剂分发各地。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减少了损失,也助力了应急防治。
科技抗灾多措并举
防灾减灾分为防、抗、避、减、救等环节,灾害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目前,我省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已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重大气象灾害之前,气象部门向农业部门推送重要天气预报;每10天推送一期气象旬报,每月推送一期气象月报,每个季节提供气候影响评价;每3个月进行一次未来3个月的气候预测。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旱情分布等。这些信息,农业部门再配以技术措施下发至市县。
在病虫害防治上,我省正在尝试用智能化手段强化监测预警。王同伟介绍,我省正在进行“山东省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能力建设”工程,省财政从2017年起,每年投入1800万元,已在长清、邹平、寒亭等近80个县(市、区),每县建起了1个智能化监测点,配备智能化诱虫灯、孢子捕捉仪、小气候观测仪等监测设备,自动计算虫量、病菌量和风雨地温等田间小气候。明年底,将实现监测点在全省100多个农业县区的全覆盖,数据实时传输至省平台进行分析预判,可以有效解决以往病虫测报、传输慢、不标准、“信息孤岛”等问题。这样,农业技术人员就有了在田间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在我省,越来越多的科研聚焦在农业抗灾避灾上面。比如抗逆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济麦22”的培育者、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刘建军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培育的抗旱节水新品种“济麦262”,不用浇水,靠自然降水也能长到亩产400来公斤。“鲁原502”的培育者、省农科院农产品所研究员李新华告诉记者,针对秸秆还田后的菌源增多问题,他们正在选育抗茎基腐病的小麦新品种。
李新华说,除了育种,科学的种植栽培方法也很关键。比如本来种小麦每亩用8-9斤种子就够了,秸秆还田情况下顶多用15斤,而有的农民用到30-40斤。种得太密,个体发育不良,抗灾能力就会减弱。他说,经过专家们多年研究,目前防灾增产适用技术也有不少,需要向农民多加推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记者9月21日从济南市规划局获悉,《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已于9月19日经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下一步将提请省政府批复。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保护方面,主要是保护芙蓉街、将军庙、山东大学西校区3处省级历...[详细]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郭店收费站拥堵压车现象严重。在郭店收费站车辆拥堵至主线时,交警部门将在下高速匝道口处安排警力和车辆,对需在郭店收费站下高速车辆进行强制分流,引导车辆至济南东下高速。据悉,齐鲁交通还计划在入口东侧新增两条入口车道,缓解工业北高...[详细]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全省各级法院通过诉调对接、诉前调解、庭前调解等方式,每年化解案件数量占案件总数的29.8%以上,立案数由全国第1位降到第6位。[详细]
济南局集团公司科学编制列车运行图,将25对高峰线列车、19对周未线列车纳入中秋小长假列车开行方案,同时加大热门方向列车开行密度,增开4对临时旅客列车,并对6.5对动车组列车变化编组规律,全力增加运能,满足中秋假日旅客出行需要。[详细]
2.六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4米(含)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包括一名陪同人员)、山东惠才卡(凭证件)可免费参观青岛水族馆。[详细]
发力自主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品转型升级后成山东新名片 ” 在本次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中,华光国瓷自主研制的“华青瓷、华玉瓷、天然矿物骨质瓷”三大高档新材质产品亮相外交部蓝厅。紧挨着年画展位的是东明粮画,非遗传承人韩国瑞创作的一幅幅“粮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