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在素有烟台母亲河之称的清洋河河畔,一位头发斑白, 60岁出头的老者,正忙碌在河边,检查着测洪缆道。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2年。在与清洋河河水打交道的一万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流水带走的光阴留下了一段段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他就像一棵扎根河畔的青松,坚韧而执着。从青春年少到驼背弯腰,从乌亮青丝到满头银发,四十年的沧桑岁月,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这条河流的依恋与坚守,清洋河水已深深地渗入他的灵魂。他就是人称“清洋河畔不老松”的烟台市水文局臧格庄水文站前站长、共产党员于培强。
流水无言,诉说着42年的忠诚与坚守
“那时候,公交车通不到村,从臧格庄水文站到烟台四十公里,坐车的话要先到二三十公里外的栖霞县城,这样到烟台就是近一百公里了,等车、倒车坐车要一整天的工夫。特别不方便,哪像现在……”提起扎根河边一待就是40年的话题,一段段往日的时光不禁浮现在于培强眼前。
42年前,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20岁的于培强高中毕业后,从威海荣成一个海边的小渔村被招工来到当时山东省水文总站烟台分站,分配到位于栖霞县臧家庄镇臧家庄村的臧格庄水文站,从此,这里就是他的一辈子。“我参加工作就是从荣成老家的村,来到栖霞的村,属于平级调动,感觉挺亲切的,来了就没打算离开。”于培强说。
由于水文工作的特殊性,水文站大多建在河道或水库旁,远离闹市和村庄,生活交通不便。于培强说起水文人的一个笑话:“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逃难的(手提肩扛大包小包的从城里买的米面粮油和生活日用品),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水文站的。”
清洋河属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臧格庄水文站位于清洋河上游,每年都要发生十几场洪水,其中较大洪水四到五场。2013年7月13日,上游连降暴雨,清洋河发生了近十年较大洪水,接近退休年龄已卸任站长多年的于培强,倔强地让其他职工轮流休息,自己一直守在河边测流,连续30多小时不合眼,实在困了,就靠着椅子打个盹,完整测得了洪水起、落过程,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发送了及时准确的水情预报。洪水过后,已接任站长的毕庶刚与其他年轻同志向老于表示感谢,他嘿嘿一笑,“早些年这样的洪水多了,它们见了我老于都害怕,你们年轻,觉多,经不起熬夜折腾”。在烟台水文局凡是到过该站工作的同志不下于十几人,都有过跟毕庶刚一样的“经历”。
同事们都说:“站上有难事、有危险的工作,于站长总是抢着干。他就像一位师长,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会在他面前化解;他又就像一位宽厚仁慈的兄长,生活上时刻呵护着我们。”
带着朴素的心愿,于培强这位农家少年,自清洋河畔受命之日起,用一名平凡人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水文人的职业操守。而一串串数字、一份份电报孕育着水文人的平凡与伟大,为人民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42年,岁月太深,时光太浅,于培强青丝已变白发,但他匠心筑梦,不忘初心。
42年,他扎根基层,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为抢救国家财产,一次次跳入滔滔洪水之中,把信念融于生命。
42年,他一丝不苟,水情、墒情预报、发报率年年保持100%,为抗旱防汛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水情信息,先后多次被省水利厅、省水文局、市水文局记三等功、先进个人和嘉奖等奖励。
他4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清洋河畔,与风雨交会,与洪峰搏斗。42年来,数百场洪水猛兽在他手下臣服,无数宝贵的水文数据被载入水文史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名普通水文工作者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风雨人生,因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而闪光
臧家庄水文站较大洪水用水文缆道测流,而一般洪水则全靠人工涉水测流、测沙,于培强说这是正常工作,其实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1995年7月份的一天中午,一场大雨过后,洪水已渐渐回落,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的于培强刚打开妻子送来的饭盒,端起碗要吃饭,突然河面又涌来滔滔洪水,河道水位急剧上涨,他丢下筷子,扛起流速仪,纵身跳进水中。此时水已漫过腰,湍急的水流冲得他很难在水中立足,他在水中艰难地挪动着双脚,在113米宽的河面上,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测流,从河北岸测到南岸,一口气测完本次洪水过程。此时于培强已经体力不支,连续打了几个冷颤和喷嚏,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急,洪水撞击着河岸,发出老牛般的吼叫,他知道再不往回走就要被阻挡在河对岸了。于培强一个深呼吸,鼓足了气扛起流速仪往回返,由于此前洪水冲刷的河床坑洼不平,洪水流速又快又急,他挪动的每一步都充满危险,稍一停顿,脚下形成一个小漩坑儿,脚面瞬间便被冲来的泥沙埋住,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横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岸边挪动, 眼看就要到岸了,同事们伸出双手要接他肩上的流速仪,想不到,一个浪头打来,他身子一歪,扑通一声连人带仪器扑倒水中,岸上一片惊呼。 “救人哪”——同事们一边喊一边跟着洪水往下跑,眼睁睁地看着于培强在水面上一会沉、一会浮......被冲走三四十米远时,但见于培强猛得一个侧游,靠到了岸边,随后追来的同事合力一把抓住他的手,于培强一个使劲爬到了岸边,连吐两口水,摇头甩掉满头的水,两手一摸脸,对周围人笑起来。
“打小在海边混,好水性是必须的。”谈起同事们都被吓坏的一幕,于培强说,自己会游泳,那时他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一心想的是落进水里的流速仪。这可是从省局刚刚引进的新式“武器”,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
于培强被同事“捞起”后,立马挣脱了同事的手,回到他落水的地方,同事们阻止不了他,干脆找来绳子绑到腰上,这也是他们下水测流时经常采用的“土办法”,于培强慢慢下到水中,侧着身子用双脚一点一点地在水下“摸”,两三分钟后,他脚下一绊,再次倒入水中,于培强随着洪水向下淌了二十几米后靠上了岸,又义无反顾地再次回到落水点,又要下水,同事们见状拽住他的胳膊阻挡着,他把头一扬,说,“俺水性好,没事,不能让国家财产毁在水里。”
看到于培强如落汤鸡的怪样子和身上被水草划出的一道道伤痕,同事说:“你歇一会,我下去捞吧。”但于培强说什么也不让,一把甩开他的手,顺势把他向后一推,大声地说:“这么危险,你怎么能下去!”
一次次地跳进水里,一次次地被冲倒,再一次次地跳进水里……来来回回10多次,终于在下游离测点十几米处,“踩到”了流速仪,他用脚使劲一钩,仪器终于捞上来了。
这时,红日西坠,于培强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浑身像散了架似得,他抓起酒瓶,咕咕灌了几口白酒,饭也吃不下,倒头沉沉地睡了过去……这种在汹涌的水中“徒手捞”流速仪和信号器之类的事情,对于培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有时甚至是在夜里漆黑的洪水里踩水“打捞”。
“还别说,有一次还真差点叫河水给‘报销’了。”于培强说,一次晚上测流,他从南岸返回北岸,突然停电了,到处一片漆黑,一个巨浪把他打出一丈多远,恰好又呛进水一口水,他赶紧使劲昂起头,一边使劲咳着,一边顺水向下游。但水流太急,他使出浑身的劲也靠不上岸,整个身子像被人拖住似的。不知被洪水冲了多少个滚,于培强心里又急又慌,两手到处乱抓拉,终于抓住岸边的一丛蒲苇才短暂地稳住身子,才得以爬上岸,一上岸他眼前直冒金星,一头栽倒在地。
铮铮铁骨,危难之处彰显英雄本色
2001年8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了,于培强和两名职工正在河边值班室值班,突然,一团火球从窗缝里滚了进来,轰隆一声巨响,两间办公室几乎掀翻,屋里瞬间一片漆黑,一股浓烈的焦煳味扑鼻而来。
原来,由于臧格庄水文站地处铅锌矿矿区附近,且孤零零地位于荒郊野外,属雷电多发地带,滚雷击中了水文站西山墙上的配电盘开关,门外食指般粗的总缆拉索被劈裂。必须立马恢复供电,天气预报今晚有大到暴雨,上次洪水尚未消退,本次再降暴雨,极有可能发生特大洪水。一旦延误测洪,下游得不到实时的水情情报,将会对防洪抢险造成直接的影响,下游可是肩负着烟台市中心区域供水和防汛双重功能的门楼水库,一旦水库调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于培强同志毫不迟疑,披上雨衣,一头钻进雷雨中。从办公室到臧家庄村电工家有三里多路,他一路小跑,跌跌撞撞地敲开了电工的家门……故障排除了,电灯重新亮起来,情报传送通畅了。老于与连夜赶来救援的烟台市局应急小分队一起修复被雷电炸断的主索道并启动了应急测洪方案。
老于说,“这样雷电形成光球进屋造成跳闸的情况过去发生很多次,但没像这次这么大。”说这话时,他一脸的从容,像是拉家常一样。
2013年6月12日,端午节,臧格庄水文站测流老缆道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拆除,需要重新架设新式钢塔缆道,这是一项非常繁重复杂的工作,烟台市水文局特地从长江流域请来专家帮助架设。清洋河宽113米,加上两岸的延伸部位约2OO米,一个来回绞合在一起近400米。 崭新的缆索,沾满了大黃油,8名职工喊着号子一齐用力从河对岸往回拖,一会工夫全身都被汗水湿透,厚厚的乳胶手套被索缆的棱刺儿刺破,手掌渗出滴滴血迹,一阵阵钻心地疼痛。壮汉们全没了平时的模样,脸上、胳膊上、脑门上、头发上全沾满了黄油和手掌渗出的血渍,像戏台子上的大花脸。
主索拉到河中心便拉不动了,需要有人到河中心去把缆索抬出水面才能继续回拖,在场的几位年轻同志准备脱衣下水,于培强急忙拦住大家“河里水这么深,危险,让我来!”不容分说,叫上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同志,下到河里向河中心游去。看着老于露在水面上的斑白头发,岸上有的同志感动的热泪盈眶。
“这里危险,让我来。”“站上的情况我熟悉,让我来。”“我水性好,让我来。”这些朴实而又极具担当的话语几乎成了于培强的口头禅。了解水文的人都知道,缆道上油是一项很危险但每年必须干的活, 42年来,缆道上油等维护高空缆索的活儿一直是于培强的“专利”。缆道上油是个细心活,缆索上的一股股细钢丝要一一抹透,抹不匀,滑轮来回滑动便会起“毛刺”,造成事故隐患;缆道上油更是个危险活,老于自有“办法”,先把自己绑在一把椅子上,再用一副电工用的保险带将自己和椅子一起挂在十几米高的主索上,背一个书包,里面放上大黄油和钢丝刷子,一米一米地在高空挪动,仔仔细细地把黄油抹匀在钢索上,有的地方老的黄油需要除掉就用钢丝刷仔细处理后再抹油。臧格庄水文站180多米的跨河缆索,每次上一遍油最少要四五个小时。这项工作,自从老于来到站上,即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别人要替他,他仍然是那句话“太危险了,我有经验,让我来”。
明德惟馨,优秀品质绽放魅力人生
于培强用自己扎根基层42年的坚守,用对水文事业忠贞不渝的热爱,用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用对待他人厚道宽容的态度充分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臧家庄镇的群众从未把于培强当外人,他也把自己当成地地道道的臧格庄人。谁家盖房搬家、翻地砍树等大活重活,他总是自带工具去帮忙,干到晌午留饭也不吃,东家喊破嗓子也拉不回。说起水文站老于,臧家庄村可说是家喻户晓,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臧格庄水文站的断面距离于培强家不足两公里,但每年总有那么几次,因暴雨洪水发生,他几天不回家,守在站上。每到这时,一天三顿饭、饮用水就得靠老于的妻子了,做好饭或妻子或孩子送到站上,几十年如一日,老于从未计较费用。粗略一算,站里迎来送往或施工维修,于培强自掏腰包让家人为站上打酒买烟做菜做饭花费达数万余元,在于培强眼里,这样的小事不值一提。
2006年5月的一天晌午,于培强正在沿河巡查,栾家大桥处突然一声轰响,抬头望去,百米外的大桥上,一辆货车撞断栏杆摔到桥下的深水里,于培强箭步赶到出事地点,见车头歪在水里,仗着自己的好水性,他“扑通”一声跳进去,河水一下没到他的前胸,他用肩头死死地顶住车门,用手猛力一掀,拉开车门,把受伤昏过去的司机背上岸,看到车里还有人,于培强再次返身跳进水里,扶出后排座的一名年轻女子,姑娘已经被吓傻了,目光呆滞连腿迈不动,于培强拦了一辆过路车把她抱到车上,驶向镇卫生院。
栖霞五月的天气,乍暖还寒,冰凉的河水冻得他双腿发木,嘴唇发紫,安置好受伤的人后,他悄然退身,人们劝他去卫生院看看,他笑着说,跑几步、蹦跶几下就好了。人家问他姓名,他只说一句“这事谁见了都会救人”转身离去。
这件事,直到半年后,单位同事才从村民嘴里听说了。领导向他落实时,他憨厚地一笑“这有什么?谁见了都会这样做。”并且拒绝表扬和奖励。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于培强捐款万余元。“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到别人有难就想帮一把,虽然能力有限,但真心的想尽点力。”于培强就是这样,对待名利,总是看的很淡然。四十年的基层水文站工作,变的是周围同事岗位的调动,不变的是老于同志的执着坚守,同事们大多在行政职位和技术职称方面都有了进步,而老于的职称从1989年2月被聘任时的助理工程师直到退休没有变动。为此,很多同志为他鸣不平,但老于同志总是说:“钱多少算多?差不多就行了。”“现在的工资和生活水平比以前强多了,知足吧!”老于同志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同事们从来没有听到老于说一句抱怨的话,也从来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长短,永远秉持厚道做人、勤勉做事的人生理念。
1976-2018,42年。河水流逝,时间老去!从荣成山村到清洋河畔,从懵懂青年到满头华发。老于同志把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清洋河。夕阳最美,晚霞情浓!2016年2月,于培强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看到臧格庄水文站人员不足的现状,他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坚守在清洋河畔。“臧格庄、清洋河、防汛、水位、流量、流速仪、电报”这些我们熟悉的水文词语已经镶刻在他的脑海里,也渗入到老于同志一生的血液里。“只要水文工作需要,我就在这里。”
夕阳照在于培强身上留下熠熠的身影——如同扎根在清洋河畔的一棵青松,又宛如矗立在河岸的一座丰碑!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山东到2020年将培育50个引智示范村。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培育50个引智示范村,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或小微企业分别提供最高额度为10万元或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为支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省人社厅近日印发通知,推出九项“套餐式”实招。[详细]
随着我省“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各地政务服务意识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作风也发生很大转变。省人社厅聚焦“互联网+人社”,推进全程网办、数据共享、数据开发,目前,省人社厅对外部门提出了17项接口需求,并已完成开发对接。[详细]
济南市8月份“水晶天”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据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王治非介绍,8月份济南市空气污染源当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均浓度同比下降6.6%,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下降2.8%,氮氧化物月均浓度同比下降2.7%,二氧化硫同比下降的幅度最大,达到了15....[详细]
青岛城乡规划:老建筑保留原味也要活化新故事。编制完成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海域和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等特定自然区域规划。[详细]
为了推动青岛企业境外上市再上新台阶,我市加大企业境外上市支持力度。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 《关于进一步促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在境外股票交易所主板首发上市的企业,参照境内主板上市企业给予补助,最...[详细]
护栏被撞会“卸力”。服务区堪比购物商场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零点立交施工现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