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旋
1日上午,在市中区召开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中,对全区“双招”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我们将打造‘市中铁军’,拿出‘亮剑精神’,以更加昂扬饱满的状态、更加务实过硬的作风、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新成绩,为加快‘品质市中’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韩永军表示。
创新成市中“双招双引”首要动力招商注重质量、数量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市中区招商引资“百花齐放”: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陆家嘴国泰人寿山东分公司、滴滴出行山东分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户,新注册外资企业13个,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发展品质更好”全面破题起势。
无论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都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动创新的过程。市中区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架构创新作为“双招双引”首要动力,做实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资招商、以社招商,既注重数量扩张、又保证质量提升,在招商引资的大潮中奋勇争先。
有了思想上的统一,招商引资工作就有了攻坚方向。在此基础上,市中将做大产业平台、做强园区平台、做精楼宇平台、做实项目平台,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和人才唱戏”的发展格局,让开放开发的热潮扑面而来,创业兴业的氛围愈加浓厚。
整合优化自身政策为大项目服务汇聚顶尖人才为市中发展提供“外脑”支持
高质量招商招才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立足辖区实际,市中区争取相关政策,特别针对中国重汽小镇、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白马创智谷等大项目,整合优化自身政策、杜绝“抽屉政策”、出台“解痒政策”,让市中区成为企业发展的“良田沃土”。
通过优质的政策可以培育出一批市场主体,而会聚一批尖端人才,则可以为市中发展提供强大的“外脑”支持。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市中区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特别是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
开展精准上门、全程代办等服务“金牌店小二”全面探索“反向跑”改革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的“强磁场”、会集人才的“聚宝盆”。市中区将明确一个目标、叫响一个品牌,即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让企业在市中发展、企业家及各类人才在市中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
针对市级层面“一次办成”35项措施,市中区将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见效,探索创新以企业承诺为核心的“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企业投资项目建设承诺制”等审批改革,变“先批后建再验”为“承诺就建过程验”;严格落实好“零跑腿”事项、“只跑一次”事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三个清单,进一步优化“一口办结”审批流程,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探索“反向跑”改革,依托市中区企业服务局,开展精准上门服务、双向证照寄送和全程代办服务,让政务环境更加精简高效。
对于企业和人才来说,服务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树立“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市中区将用足用活各项上级政策,落实好加强市场主体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100条措施,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确保政策落实、贴心服务、外部环境打造三方面全部到家、到位。
原标题:聚焦“一次办成” 服务“一步到家” 市中招才引智聚焦高精尖 汇聚发展“智力引擎”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旋
山东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山东发布164项地方标准,分为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筑起两道“防火墙”,各类事故有效减少。我省发布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实施指南覆盖71个具体行业门类,企业结合实际进行简单微...[详细]
禁止开发商“全款优先”8月1日,记者从济南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根据省住建厅等九部门通知,本月底前,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要落实服务承诺制,购房者依法依规自愿选择使用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及全款三种支付方式,房企不能违法违规干预,并做好配合服务工作;中介...[详细]
山东瞪羚企业有哪些特点。潍坊最多;多为高技术产业8月1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山东省财政厅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的“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联合发布《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详细]
聚焦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着力激发青年活力聚焦“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我省着力激发青年活力——发掘“青”字号创新创业新动能“云智”自动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加快道路破冰融雪,高端品质化旅行平台“伴旅”助推精品旅游,智慧农业助力...[详细]
在历城区办理不动产权证书,EMS免费邮寄到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历城分中心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让前去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群众只跑一趟腿就办理完所有业务。[详细]
2017年度,临沂市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数量达到560家,比2016年增长了4.5倍;德州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数量达到196家,加计额度达到5.3亿元,分别是2016年度的2倍、2.1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