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打造海洋版“中关村”

2018-08-02 10:08:00 来源: 青报网 作者: 张 华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推动蓝谷发展进入新境界,建成全国海洋科研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策源地 

  青岛蓝谷:打造海洋版“中关村” 

  

  众多高端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基地集聚青岛蓝谷。 邢志峰 摄

  这是青岛蓝谷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天。

  今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即墨,视察位于蓝谷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总书记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这是殷殷的期待和重托,也是青岛蓝谷的重大发展机遇。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嘱托,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感到无比自豪,为即墨、蓝谷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加坚定了全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全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的信心和决心。”即墨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军说,这是蓝谷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契机,即墨、蓝谷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依托既有优势,放大蓝谷效应,全力打造中国海洋版“中关村”。

  对标北京中关村,可以看出,诞生6年的青岛蓝谷有志于像中关村一样,以“探路者”的身份,在经略海洋的全球视野之下,担负起海洋科研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策源地的重任。

  当然,兑现其“策源地价值”,青岛蓝谷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开掘政策空间,通过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完善,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破题开路、引领示范。

  机遇也是挑战。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坐标,青岛蓝谷在深化全面创新改革、前瞻布局新兴产业、争取前沿创新成果等方面,将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对标中关村,蓝谷的底气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关村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以中关村为目标,青岛蓝谷期待成为海洋领域的弄潮儿,做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青岛有优势脱颖而出,蓝谷有实力担此重任。

  缘何如此底气十足?

  首先,青岛丰厚的“海洋家底”足以令其有信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全国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具有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发展蓝色经济的综合优势。

  其次,青岛蓝谷经过6年发展,已释放出强烈的“科研湾区”信号。

  这里已累计引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22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2所高等院校在此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

  而且,青岛蓝谷多个项目锋芒初露,具有执牛耳的潜力——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要构建8个功能实验室、8到10个联合实验室、15到20个开放实验室、5到6个重大公共科研平台、3个国内基地、5个国际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深海基地是世界第五、国内第一个深海基地,成为“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和“向阳红09号”等科考船的母港,先后完成中国大洋37、38航次海洋科考任务,成功完成7062米的世界最深的海试下潜试验;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成功获批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综合性国家海洋设备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科研基地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实验模拟研究,为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提供了成熟的技术支持。

  无论是海洋科研机构,还是海洋人才资源,青岛蓝谷已是聚集度最高的区域,目前已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达到4500余人。

  显然,青岛蓝谷已为鳌山湾贴上“科研湾区”的标签。眺望未来,她正在寻找领跑的密钥,期待像海洋版的“中关村”一样,成为海洋科研、海洋经济的制高点。

  以全球视野谋划蓝谷,要学中关村什么?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制高点,其动力和能量何以持续三十多年而依然澎湃?

  有人给出这样的答案:人才、技术、资本“三驾马车”,推动着中关村从新兴产业国际前沿水平的“跟跑者”,转变为不同领域“并跑者”、局部领域“领跑者”。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一个支点,撬动起来的是整个中关村的创新产业链条。

  那么,对标中关村,青岛蓝谷又如何像中关村一样站在创新变革的前沿,不断打造“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视察,给青岛蓝谷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世界上唯一的“蓝谷”,这种唯一性意味着要以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和格局谋划未来的蓝图。

  从青岛“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看,加快建设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是其重要目标。青岛蓝谷必然是重要一极。

  然而,“一极”的锻造需要形成内核力量,吸引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球的海洋人才、创新要素不断在此集聚,集合成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小宇宙”,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核变力量和溢出效应。

  青岛蓝谷期待形成这样的发展生态。

  比如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扎堆形成规模效应;吸引顶尖海洋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洋论坛;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扩大海洋类展会的规格和规模,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更广泛的对接平台;吸引愿意在海洋领域有所作为的知名企业在青岛蓝谷建立基地或研发中心;建立更大规模的产业基金,为青岛蓝谷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可以裂变式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活力。此前,青岛蓝谷与国信集团达成共识,推动设立100亿元海洋产业投资母基金。从预期的体量考量,这仅仅是小试牛刀。未来,青岛蓝谷想做到的是:在新的成长周期,研究“1>100”结构理论,整合力量在做透、做厚上下功夫,实现人才、技术和资本并驾齐驱,打造高精尖海洋科研与技术的策源地。

  即墨、蓝谷已在行动。张军说:“我们正在与中关村加强联系,有望形成更为紧密的互动机制,学习中关村创新引领、带动辐射的机制、人才平台机构高端要素引进机制等,不断更新蓝谷的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招商引智、产业金融、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

  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从中关村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在不同阶段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为青岛蓝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实现青岛蓝谷立足青岛、带动全省、辐射全国乃至影响世界的目标。

  从一隅走向一域,蓝谷红利如何转化为新动力?

  在旧金山湾区,硅谷是其崛起的最强推力。鳌山湾区如何承接青岛蓝谷释放的红利,为东部湾城的蓝色发展转化出新动力?

  从一隅走向一域是其努力方向。

  围绕青岛市确立的建设国际海洋名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地位的“三个坐标”,即墨区统筹以青岛蓝谷为核心的东部湾城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全域陆海区域规划建设,以青岛蓝谷为示范带动,推动全域蓝色发展,在全区加快推进青岛蓝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即墨国际商贸城、青岛国际陆港等重点功能区发展,形成蓝谷与即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融合提升的发展格局。

  当然,青岛蓝谷有更高瞩望,意欲从一域走向世界: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

  众所周知,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是硅谷高科技公司科技创新的“幕后英雄”。6月15日,青岛蓝谷管理局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而在数月前,阿斯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通过专家评议,被认定为2017年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即墨区将重点发展海洋先进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实现科研、产业、市场一体化发展,打造青岛蓝谷和青岛市高水平产业发展所需的科技支撑平台。”张军就此表示。

  时代给了机遇,历史给了舞台。可以预见,海洋版的“中关村”将把青岛蓝谷推到全国海洋科技的最前沿。但,青岛蓝谷的志向不止于此,从近两年他们与美国硅谷的频繁对接中可以看出,蓝谷瞄准的高度一定是世界级的。那么,蓝谷的下一个对标高地会是美国硅谷吗?他们是否要打造一个“海洋版的美国硅谷”?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期待。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筑起两道防火墙 山东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QQ截图20180802084756.png

    山东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山东发布164项地方标准,分为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筑起两道“防火墙”,各类事故有效减少。我省发布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标准实施指南覆盖71个具体行业门类,企业结合实际进行简单微...[详细]

    08-02 08-08大众日报
  • 山东九部门打击楼市乱象 禁止开发商“全款优先”

    t01b051853ae93ab302_副本.gif

    禁止开发商“全款优先”8月1日,记者从济南市城乡建设委了解到,根据省住建厅等九部门通知,本月底前,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要落实服务承诺制,购房者依法依规自愿选择使用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及全款三种支付方式,房企不能违法违规干预,并做好配合服务工作;中介...[详细]

    08-02 08-08济南时报
  • 山东瞪羚企业有哪些特点?潍坊最多;多为高技术产业

    20171114083900920.jpg

    山东瞪羚企业有哪些特点。潍坊最多;多为高技术产业8月1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山东省财政厅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成立的“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联合发布《山东省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详细]

    08-02 08-08经济导报
  • 聚焦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着力激发青年活力

    201510150329176706.jpg

    聚焦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着力激发青年活力聚焦“十强”产业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我省着力激发青年活力——发掘“青”字号创新创业新动能“云智”自动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加快道路破冰融雪,高端品质化旅行平台“伴旅”助推精品旅游,智慧农业助力...[详细]

    08-02 08-08大众日报
  • 山东年底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热线“一号受理”

    日前,《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信息共享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出台。12月31日前,建设全省全流程、一体化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进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详细]

    08-02 10-08齐鲁壹点
  • 济南重点培育“领航、特色、新优”三类学校 首批180所入选“种子学校”

    济南市教育局日前公布了“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市级培育名单。历城二中同样被评为领航学校,副校长李矿水表示,学校将建设普惠创客教育体系,着眼于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正在建设一所创客大楼。[详细]

    08-02 10-08齐鲁晚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