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烟台如何谋建“蓝色种业硅谷”?
八角湾以蓝色种业为主题,打造国内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小镇
水母网7月30日讯(YMG记者 赖皓阳 通讯员 夏盛 徐希水)“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趋向。近日,围绕高质量经略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烟台开发区做出谋划建设“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的重大战略决策。总体思路是以海洋科技创新为核心,以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为抓手,以现代种业为引领,以吸纳聚集海洋领域高端人才、科研院所、产业资本等创新要素为主攻方向,以融合海洋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科普创新、民俗体验等功能为基础支撑,坚持国际视野、世界标准、国内领先、烟台特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打造以蓝色种业为主题的特色海洋科技创新小镇。在时间把握上,力争“一年出规划,三年见模样,五年塑成型”,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种质创制创新与示范推广中心、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聚集中心。
部分“蓝色种业”源头长期受制于人
“目前一些主要养殖对象,如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凡纳滨对虾、大菱鲆和大西洋鲑等均为引进种,且有部分种业原种长期依赖进口。”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研究员介绍,这些品种一方面需要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国内需求量大幅度增长,成本价格逐年提升,且进口质量不稳定,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完善的育繁推体系难于构建。
种业受制于人的难处,企业体会最深。在开发区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来自大西洋深海的三文鱼,畅游在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这种深海冷水鱼,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规模鲜活供应。“2010年,基地从挪威引进大西洋鲑鱼卵及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后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构建出东北亚首家大规模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经理江鑫介绍,工业化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更能稳定控制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且有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巨大,“可是尽管养殖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苗种仍要靠从挪威引进,因此我们技术部门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实现苗种自给自足。”
烟台水产种业基础雄厚创新力强
“烟台作为全国优质水产品主产区之一,水产种业发展基础雄厚,水产种业创新能力较强,在国内名列前茅。”杨红生研究员说,加快突破水产种业,烟台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和技术力量。2017年全市年产各类水产苗种3700亿单位、产值28.4亿元。2017年国家认定公布的14个水产新品种中,烟台占了3个,数量居所有地级市首位,其中2个在开发区;2018年19个,烟台2个,其中开发区1个。
水产种业研发是高科技行业,其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巨额资本和较强科技力量“护航”推动。纵观我市,建有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山东省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院等一批国家和地方科研院所,尤其是开发区聚集了安源水产、天源水产、海益苗业、东方海洋、宗哲科技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而全市共7家,全省共13家,全国81家,开发区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在全国县域范围密集度最高,已经形成全国重要的水产种业基地。他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他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并走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累了很多国内独有的优良品种和知识产权,可以为蓝色种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发展水产种业,对沿海环境的要求较高。”杨红生研究员表示,他们专门针对山东沿海生物资源和环境,进行过调研,得出结论,“山东境内的7大渔场,是多种海洋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历史上曾栖息分布着300多种鱼类资源、80多种无脊椎动物资源,出产刺参、鲍鱼、扇贝、中国对虾、毛虾等海珍品,目前部分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且沿岸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近岸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为蓝色种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提起“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谋划决策过程,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常胜军向记者介绍说,“十三五”以来,新一轮全国海洋开发浪潮蓬勃兴起,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围绕着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的竞争日趋激烈。烟台,作为沿海大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承载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区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抢抓经略海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海洋强省、海洋强市、实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兴海战略,抢占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开发区的作为和担当。同时还必须找到一个好的实践载体。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论证,他们认为这个载体就是———“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
据常胜军介绍,蓝色种业硅谷项目总体规划设想在东至平畅河、西至海头村、南至G206国道、北至黄海的区域内,作为种业硅谷的核心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计划以安源水产、海益苗业、宗哲科技三家原良种场为依托打造。为了做大做强种业硅谷小镇,拟在G206国道以南选择2处区域作为拓展区,主要布局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功能板块,其中海洋装备板块拟选址在G206国道以南、德龙烟铁路以北的区域内,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洋生物医药板块拟选址在潮水区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内,面积约1平方公里。
据了解,“烟台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初步考虑打造海洋种质资源保护与创制创新、科研教学板块(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服务、文化旅游、海洋新兴产业、综合服务七大功能板块。
打造烟台黄金海岸上重要文旅体验目的地
据介绍,蓝色种业硅谷规划区域位于昆嵛山-蓬莱阁-长岛滨海旅游观光带的核心节点。目前年客流量约500万人次。周边还有马家沟生态旅游景区、多个葡萄酒庄园,以及“渔灯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发区建设“渔灯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渔家”、海洋文化节、本地特色旅游IP、冰雪游乐等文旅设施,依托海洋牧场发展海上休闲垂钓、潜水采捕等体验式旅游服务;融合海洋生物标本展示、活体陈列、科普教育内容,有利于旅游、文化、科技资源的融合互动,打造烟台黄金海岸上重要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目的地,进一步聚集烟台西部人气商气财气,实现产城融合、带动周边区块协同发展。
同时,该区域外海规划5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区,既可为入驻项目提供苗种繁育、生态修复等海上试验空间,也可发挥后发优势,建设高产出品质、高生态效益、高生产效率的人工智能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结合海上旅游、休闲垂钓、海鲜美食、海底采摘等,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生态体验型旅游项目。
谈到项目的进展,常胜军介绍到,为加快项目建设,烟台开发区成立了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3名管委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从全区抽调12名人员集中办公。邀请蓝色种业、海洋环保、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将“八角湾蓝色种业硅谷工作”纳入全区“10+1” 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对每项工作都明确牵头领导、职责目标、思路措施、时间进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日前,省住建厅发出通知,我省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将严格执行“带图审批”制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镇(乡)规划、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对使用集体土地的建设项目作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详细]
山东省旅游产业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成立。7月25日,省旅游发展委、山东联通公司在省联通邮电博物馆,举行山东省旅游产业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成立暨大数据战略合作签约活动。[详细]
山东省气象台于30日06时00分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鲁南、鲁西北的西部和鲁中的西部地区仍有雷雨或阵雨天气,降雨过程中伴有短时强降水和6~7级阵风,雷电较强,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详细]
29日,济青高铁正线济南以东段,薄雾中的高铁轨道犹如巨龙见首不见尾。这个过程将先后进行检测车冷滑热滑试验,检测合格后著名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俗称“黄医生”即将出场。[详细]
日前,记者从市城乡水务局获悉,我市完成2018年二季度水资源税水量核定及申报纳税工作,审核市本级公共供水及自备水源水资源税应税水量8082万立方米,水资源税应税税额3500万元,较一季度增长11%。[详细]
从吴家堡街道办公楼向北望去,入眼处是西堡村拆迁后留下的一片残垣。“这次拆迁,街道上下齐心协力,每个人都主动担当,遇到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想办法,一起攻坚克难,这样的工作氛围让我觉得特别有劲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