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7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南水北调水质保障与地方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确保了调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
改善南四湖、东平湖生态
南水北调工程每年调水期间,借湖调蓄,水量充沛,水位稳定,有效改善了“两湖”水生态环境。特别是2014、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先后进行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守护了一江清水向北流,昔日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臭水沟成为清澈见底、鱼鸟成群的生态廊道。
为小清河补源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沿途流经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五市。为维持河流生态健康,改善小清河水质和生态环境,自2005年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建成通水,先后多次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累计达2.45亿m3,为小清河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济南补源保泉
济南市依托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和配套工程,实施了“五库联通”工程,构建了济南市的大水网体系。2013年通水以来,通过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和配套工程,向济南南部山区玉符河、兴济河、大涧沟强渗漏带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等各类水资源补源保泉,累计调水1.65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济南市泉水持续喷涌,保持了济南泉城名片形象。
改善地下水生态
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到2025年将超采的深层承压水全部压减,地下水压采后替代水源主要依靠外调水源,南水北调工程为我省地下水压采提供了替代水源, 解决了我省超采区特别是受水区压采水源需求的后顾之忧。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取得了很大成效。2017年共完成地下水压采量8061万立方米,完成封井1375眼,超额完成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任务。2018年1月1日与2017年1月1日比较,受水区扣除降水因素的影响后,地下水位回升0.26米。2018年1月1日,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6.50米,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漏斗面积为14190平方公里,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80平方公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近日,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从GDP总量看,山东以3.96万亿继续位列第三,落后于广东(4.63万亿)、江苏(4.48万亿),高于浙江(2.56万亿)。从GDP增速看,2018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为6.8%,浙江7.6%,广东7.1%,江苏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详细]
当前,我省正全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详细]
随着智慧泉城建设在民生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居民健康一卡通”项目的实施,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开始逐渐代替身份证和各种就医卡,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详细]
在孩子们眼中,暑假就是他们的解放日,是用来休息和放松的。然而,实际上却充斥着各种辅导班。同时,也是家长们的“大考季”。上班族无暇陪孩子,二孩妈妈还要照顾二宝,爷爷奶奶也进入“陪读”第一序列。本报推出“暑期探学”系列策划,从辅导班陪读、海外研学游和高校保...[详细]
齐鲁网济南7月26日讯记者了解到,用南水北调水置换受水区超采的地下水是南水北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共完成地下水压采量8061万立方米(浅层地下水3845万立方米、深层承压水4216万立方米),完成封井1375眼(浅层井950眼、深层承压井42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