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源知事|谁披着偷数据的"隐身衣",看山东这记重拳!

2018-07-20 07:19:00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范佳

  最近知事君仰望天空时,常看到朵朵白云,精神一振,不禁欣喜于济南环境的改善。蓝天白云的背后,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最近,山东在环境监管方面又出一记重拳,大拳挥向了环保数据造假

  输液管和针头

  成了造假工具

  我们都知道,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基础,然而一些地方和不法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利益驱动下在数据上动手脚,偷排披上了偷数据的“隐身衣”。

  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污染源监控室主任石敬华就是一个“打假高手”,他曾在莒州水泥公司执法检查中看到,本是医疗器材的输液管和针头,却被企业作为造假工具。

  在一个简易工房里,他发现了3个配气瓶,其中一个瓶上连着输液管,顺着一根黑色粗管延伸,最后通过一个针头插入自动监测设备采样系统。两根管子,用来导入配好的氮气和氧气,稀释了采集气体的浓度,数据显示自然“合格”。摄像取证刚结束时,一个穿着工装的企业员工冲过来,三下两下,将输液管等工具迅速拆除,逃跑似的离开了现场。

  专家分析,环保数据造假的办法可谓“软硬兼施”,五花八门。除了硬件造假(破坏采样管路、加装稀释装置等)外,还有软件造假,包括修改参数、模拟数据等。例如,如果企业将正常值为1.0的设备工作参数修改为0.1,那么实际监测结果为1000mg/m3的就缩小为100mg/m3,原来超标的数据经篡改后就变‘达标’了,一旦遇到检查,造假者只需动动鼠标,便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将工作参数改正并清除掉操作记录。因此,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发现,调查取证很困难。

  “技术创新”反制

  “技术造假”

  当然,我省早就通过“技术创新”反制“技术造假”。山东省环保厅依托已有的污染源监控系统,采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对自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仪和监控软件升级改造,创新研发了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监控指标、统一设备标准和统一监控平台等特点。系统自动保存监测设备工作参数、运行状态异常情况日志,以备环境执法人员查询,并与门禁抓拍系统对接,参数一旦异常改动可进行拍照和取证,将取证信息上传至环境监控中心平台。

  做为经济大省的山东,80%以上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集中在废气、废水企业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管好了这些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就意味着管住了全省排污的主要阀门。

  去年,全国首起污染源监测数据造假“入刑”案件在山东审结。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法院宣判:东明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东明中信国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运行经理李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0元。

  从率先在全国开展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行“谁考核、谁监测”,环境质量“上收一级”、污染源“下放一级”管理体制和空气站TO模式社会化运营机制,到创新研发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以“技术创新”反制“技术造假”,总结“快、准、细、狠”打假要诀,极大压缩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空间,再到全国首个出台应用在线数据处罚相关规定,破解在线数据用于环境执法瓶颈问题……近年来,山东在环境监测科学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公开约谈

  抵制数据造假

  最近,又一个利好消息传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山东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方案》,从《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环境监测数据再弄虚作假,省环保厅就可以公开约谈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了

  《实施方案》对数据质量保证明确了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实施方案》规定要建立约谈机制,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市、区),省环保厅可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被约谈地方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和表态,按要求查处和整改,向省环保厅书面报送约谈落实情况。被生态环境部约谈的市,省环保厅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提出处分建议,交由所在地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参照建立本行政区域约谈机制。

  约谈,不仅施压于地方政府,并通过公开引入舆论的力量,无疑是打击环保数据造假的一记重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综合报道)

  (壹点号:泺源知事)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