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夫唱妇随”驻村帮扶 扎根基层扶贫帮困

2018-07-19 10:26: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济南7月18日电 盛夏时节,走进山东省沂源县燕崖镇冯家峪村,雨后的村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大街上路灯成排,小巷里水泥路清新整洁,路边的绿树红花争奇斗艳,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村里能有现在的模样,马书记真是操心了。虽然来了还不到一年时间,他却为村里办了太多好事,关键还有夫妻共包村,这可是全县头一回。”说起驻村第一书记马清河,村支书丁秀山亲切而自豪。

   马清河是市司法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自2017年7月份驻村以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动员退休的妻子把家搬到帮扶一线,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先后帮助村里申请扶贫资金、项目资金20余万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

   美化环境赢民心

   驻村以来,马清河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村“两委”成员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探索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精准脱贫的新路径,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他先后协调资金购买栽种西府海棠、玉兰、百日红等绿化苗木200余棵,铺设路沿石300米,粉刷墙面2000平米,手绘墙画200余平米,整修池塘,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同时,他积极申请帮扶资金近3万元,为村里购置会议桌椅、电视机、网络设备等,制作安装室外大型宣传栏,打造了全新的党员活动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司法行政工作室,为村民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固定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法律服务。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改造提升村文化活动广场,协调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设施,使群众闲暇之余,有了好去处。

   安装路灯亮民心

   “以前,每到晚上,村里街道就是漆黑一片,妇女、孩子都不敢出门。现在好啦,这么多盏路灯照着,再晚回来也不怕了!”村民巩庆令高兴地说。

   冯家峪村以种植樱桃和苹果为主,每到收获季节,村民忙到很晚才回家,村内原有的路灯能亮的没几盏,给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就是在农闲时节,村民晚上也尽量少出门或不出门。

   马清河驻村发现这一问题后,他立即将村内实际情况和“亮化工程”建设要求,以书面报告形式详细向市司法局作出汇报。市司法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专门安排帮扶资金3.6万元,为村里购置新路灯16盏,并对原有的8盏太阳能路灯进行维修,确保了路灯覆盖全村主干道和背街小巷,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车辆通行,提升了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感。

   融情乡村暖民心

   “去年,俺全家过了一个暖冬,身上温暖,心里更温暖”贫困户高克花感激地说。

   与群众零距离,把民生挂心上。原来,去年为了确保村里的老人和贫困户温暖过冬,马清河早早就盘算,他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村里的老人和贫困户赠送环保煤,让乡亲们度过了一个暖冬。同时,他积极协调市司法局和部分律师事务所,先后5次到村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致贫原因,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并送去慰问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款物合计4万余元。

   “2018年,马书记又为我们协调60万元资金,近期将开工建设40千伏光伏发电站,解决村集体无经济收入问题;打一眼深水井,并安装净化设备,让村民吃上安全的纯净水……”谈到村里的发展,村支书丁秀山喜上眉梢。

   “夫妻驻村”聚民心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单位选派我下村扶贫,我就得沉下身子去干,而且还必须要干好!现在退休的家属自愿随我到山村生活,做‘编外人员’和‘工作助手’,她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我工作更有干劲。”马清河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透着愧疚。

   为了减少丈夫照顾家庭,往返奔波的辛劳,确保全身心投入工作,自马清河驻村开始,贤惠的妻子就放弃城市的闲适生活,陪着丈夫一起搬到村里居住,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善良朴实的妻子,克服水土不服、生活不便等困难,很快跟乡亲们打成一片,宣传精准脱贫政策,陪伴空巢老人拉呱,跑前忙后默默付出,如今已成为村民的“好邻居”。

   如今,驻村帮扶“夫唱妇随”,这让乡亲们深受感动,大伙儿有事没事都愿上马清河的住处转转,问问有啥需要帮忙的。

   “群众把我当亲人,我也把自己当成了村民。这种感情,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我一定甩开膀子,加油干!”马清河坚定地说。

   临别山村,看着马清河夫妇渐行渐远的身影,他们的形象在脑海中却越来越高大。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高崇敏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